北京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高级搜索  

脚踏实地的仰望者——记北京大学优秀共产党员标兵臧勇
日期: 2012-05-21  信息来源: 党委组织部

【编者按】七一前夕,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开展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活动过程中,北京大学隆重表彰了一批优秀共产党员,授予其中10位同志最高荣誉——“北京大学优秀共产党员标兵”称号。这10位标兵,分布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医疗、产业等不同领域,有的是多年奋战在科研第一线的院士、学者,有的是教学管理“双肩挑”的教师,有的是常年默默奉献在基层的党务工作者和党员干部,有的是在医疗科研领域救死扶伤、锐意进取的医务工作者,有的是依然热心于党的事业的退休老同志,还有在同学中树立起全面发展优秀标杆的青年学生。他们集中代表了北京大学共产党员的形象,是学校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实际成效的体现。

从即日起,本网将连续刊载10位优秀共产党员标兵的通讯文章,号召全体师生以他们为榜样,锐意进取、追求卓越,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贡献自己的力量。

脚踏实地的仰望者—记北京大学优秀共产党员标兵臧勇

他似乎是一位天生的领导者,就像他的名字所暗示的,具有一种勇气和果敢,这正是高举旗帜所需要的品质。他很清楚旗帜所代表的方向,而且能坚定地带领追随者在旗帜下前进。他就是哲学系2007级博士生党支部书记臧勇,几年来一直坚持实践着自己的理想与信念。

仰望星空的党支部书记

2007年,臧勇担任哲学系07博党支部书记。大学里的党支部,是一个教育党员、服务同学的平台,在这里,应该要有民主的气氛,学会用民主的决策,民主的判断;应该有大学生该有的敏锐与新锐,与最新的时政热点和社会焦点相连,并做出独到的分析;应该有一个共产党员该有的进取和追求,不满足于现有的知识和智慧,而是不断地补充能量,不断地厚积薄发。这是臧勇担任党支部书记理想中的党支部氛围,他也是朝这个方向努力的。

民主氛围是需要经过不断地实践才能慢慢形成的。臧勇希望通过探索基层民主的具体实现形式,使支部生活更具活力和吸引力。在他的主持和建议下,哲学系07级博士生党支部建立了差额选举和无记名投票的工作制度,在很多事情上,支部成员都会在充分酝酿的基础上民主投票决策,这使得支部里的每一个同学都有着同等的机会和竞争环境。他确立了支部讨论会的讨论原则:平等地展开讨论。一些本科生师弟师妹在来参加讨论会的时候,因为不敢在比自己大几岁的博士生面前发表观点,臧勇就鼓励他们要抓住机会锻炼自己,克服害羞的一面。他认为只有将各自的观点摆出来,放在一起讨论,确认对的,纠正错的,真理就会慢慢显现。

大学里的党支部应该要有大学生的气息,大学生是一个社会最活跃,最有想法,有勇气的一个群体。正如温家宝总理对大学生的寄语里曾说他希望中国的大学生是一群能够仰望星空的人。而所谓仰望,是做一个能够关心世界和国家命运的人。臧勇希望自己带领的党支部能够和国家的命运紧紧相连。

他在组织支部活动时非常注重哲学系不同专业之间的思想交流。为引导同学们关注社会生活,基于博士生的学术背景和关心议题,他提出“结合时事热点、保证理论深度”的原则,带领支部成员就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很多社会焦点、宗教现象、文化现象以及学术问题进行讨论。由于哲学系不同专业的同学课堂上接触到的思想分属不同的体系,因此对同一个社会热点问题,同学之间往往有针锋相对的观点。在“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交流与对话中,同学们往往能了解到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思想体系,取长补短,受益匪浅。在这些讨论中,臧勇都能够提前充分准备、会上积极引导,始终把握支部讨论的理性方向。

比如在2007年,党支部围绕社会上出现的“国学热”现象进行了争论。很多有中国哲学背景的同学对于丹现象、读经现象、国学班等案例进行了争论,引起了同学们极大的兴趣。他还带领支部成员就“改革开放三十年,哲学系学术变迁”开展讨论。每次会议前,支部成员都会习惯性地主动做好准备,期待着支部会议上不同观点的交锋,班里的很多非党员同学也经常被带动着参加讨论。会议后,很多觉得意犹未尽的同学们也会在会场之外继续讨论。

从2007年开始,臧勇在课余期间发起组织“经典阅读”读书会,并担任会长。他联合北大文史哲等专业和部分兄弟院校的硕士生、博士生,共同阅读古代经典文本,并结合社会现实展开讨论。近三年来,这个自发的活动每周一次,风雨无阻,规模也日益壮大。参加读书会的同学回忆,每周活动之前,臧勇都会发短信告诉大家阅读篇目,并会把材料和自己的想法发给大家,以便大家为讨论作好准备。读书会中,他富有激情、机智幽默而又不失深刻的讲解给同学们带来了许多快乐,也调动起了同学研读经典、思考现实的积极性。许多旁听的外来同学都从读书会中受益匪浅,臧勇被他们称为“最好的政治老师”。

关注身边时事的活动使得支部活动有声有色,党员同学的示范作用越发明显,大家都对支部产生了“好感”。在他担任党支部书记期间,先后完成了8名党员的转正工作,新发展了7名预备党员,其中4名预备党员已经转正,支部参加学校党校培训班学员7人。支部党员总数已经达到26人,占全班总人数的近70%。正如臧勇说的:“支部有活力,才有凝聚力;有凝聚力,才有吸引力”。

之所以选择建设学习型的党支部,也许和臧勇个人的知识结构和个性有关。臧勇本科在南开大学学习逻辑学,经过四年的学习后,他被保送到北大哲学系继续学习逻辑。之后,因为对中西哲学产生了兴趣,博士转向分析哲学方向。哲学和逻辑都是注重沉思的学科,经过多年的思维训练,臧勇领略到了思考的魅力与意义,所以他希望让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思考当中。

脚踏实地的共产党员

在学习当中,臧勇特别推崇的一点是进行自己的思考。他说哲学理论都是前人在他们的时代背景下的思考,而我们需要的,是在现实背景下的自己的思考。正因为如此,他在学习中特别注意理论与社会现实的结合。他在课上提出的问题,常常能引发老师和同学们深入的思考。比如在他的论文《主观贝叶斯主义的概率理论》中,他通过对主观主义和客观主义的概率理论分别进行考察和辨证,论证了决策参与者的交流对增加公共知识、保护群体利益的意义。更为可贵的是,他不仅已在国内哲学刊物上发表论文数篇,还参与编写了学术著作《归纳逻辑百年》,并收到良好的反响。

学习西方哲学的同学共同面临的问题之一,就是语言的障碍。进行一项西方哲学研究,往往需要阅读大量西方原版的文献,所以掌握外语是深入学习西方哲学的必要条件。在令人生畏的学习负担面前,许多人选择了放弃,但臧勇坚守了自己的理想。通过不懈的努力,臧勇不仅熟练掌握英语,还自修了德语。这为他全面了解西方经典哲学理论的原貌、深入学习西方哲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外教班上,他不仅有出色的表现和优异的成绩,还能带领全班同学一起在讨论中学习,从而营造出了良好的外语学习环境。

由于刻苦的学习、广泛的阅读和深入的思考,臧勇专业知识和学科基础同样都十分出色。一直以来,臧勇保持着良好的数理功底,同时对西方哲学历史和中国传统文化也有着专业的了解。这一双重优势,使他既能演算艰深的符号逻辑,也能对东西方的各派哲学思想有全面的理解和判断。目前,他的博士论文正在写作之中,进展顺利,已经完成了数万字。臧勇的导师说臧勇之所以能比别人“快”,能成为一个“全才”,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臧勇本人非常用功。

可以看到,臧勇好“忙”,所以他的班主任在提到他的时候,脱口而出的是“闲不住”。然而,他的忙,并不影响他对身边同学的热情和友好,对美好生活的执着与追求。

他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激情的人。他关心社会和时政热点,因此他的宿舍就成为党的理论和政策学习的一个聚集地。每年全国“两会”期间,同学们都经常在人群中看到他发表观点的身影。臧勇热爱体育运动,他不仅经常和同学一起打乒乓球和桌球,还组织过羽毛球比赛,融洽和活跃了班级气氛。此外,同学们在生活上有什么问题,他也总是不辞辛苦地热心帮助。有的同学在经济上出现困难,都能在班级得到解决;有的同学找工作受挫,也都会来找他聊天,因为他总能看到事物阳光的一面,总能用他的性格感染周围的人。在做思想工作、帮助同学缓解压力的同时,他收获了在同学中的亲和力和号召力,更为重要的是也收获了快乐。

他用自己的思考和热情在自己的生命中确立了旗帜,这个旗帜把他带到自己理想的世界。所以,当需要他这个青年学生党员充当旗手的时候,他才能够如此得心应手,因为,什么叫思考,什么叫热情,什么又叫活力,在他心里早已轮廓清晰,无需怀疑。而这些,是他那个身份最需要的。所以,他干得很好。(整理:周艺然、黄其)

 

编辑:李娜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本网介绍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校内电话 | 诚聘英才 | 新闻投稿
投稿地址 E-mail:xinwenzx@pku.edu.cn 新闻热线:010-62756381
北京大学新闻中心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技术支持:方正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