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廿英才】中国运动医学事业的奠基人——记北大第三医院曲绵域教授

编者按:鸿儒荟萃,领思想之潮;群英云集,开风气之先。北京大学作为中国的最高学府,120年来聚集了众多的著名学者专家、学术大师,涌现出大批革命家、思想家、理论家、科学家和教育家。这些杰出人物,用自己的智慧和生命谱写了北大发展历史上的光辉篇章,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振兴作出了重大贡献。

值此百廿校庆之际,新闻网特推出“百廿英才”专题,和读者一起感受这些杰出人物的学识魅力、人格魅力、精神魅力。本网首先推出的是,党委宣传部于2006年采写的首届“蔡元培奖”获奖者专访。

他曾作为领队在朝鲜战场上冒着枪林弹雨抢救伤员。

他曾率先在国内建立了“运动医学研究所”。

他曾为国家许多运动员诊治,为他们夺得世界冠军助一臂之力。

他曾获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授予的运动医学贡献奖、国际运动医学联合会荣誉会员金质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技术进步奖等。

他曾任北京医科大学校长。历任第五、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医卫体、科教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国际运动医学联合会副主席。

他就是我国运动医学的奠基人,我国著名的运动医学专家,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医学研究所名誉所长――曲绵域教授。

<v:imagedata

曲绵域教授

投身医学 解救疾苦

曲绵域教授出生于外族入侵、战火纷飞的动荡年代。父亲是一名律师。年轻的他抱着救死扶伤、为广大劳苦人民治病服务的理想,投身医学事业,就读于当时的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在为中华之崛起努力读书学习的同时,他积极投身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地下党组织,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194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医疗系的曲绵域成为新中国一名光荣的医生。为新中国欣欣向荣的万千气象所热血澎湃的他,在努力学习钻研医学知识的同时,不忘尽自身的努力投入到建设和保卫新中国的历史洪流中。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年轻热血、医术精湛的他又主动请缨奔赴朝鲜战场,冒着枪林弹雨为广大志愿军战士实施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新中国建立后,毛主席提出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方针,鼓励全体人民锻炼身体、强健体魄,在更好地投入到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同时大力发展竞技体育,通过我国运动员在国际赛场上夺得冠军、升起五星红旗的事迹来鼓舞全国人民的建设热情。此时运用科学手段保障运动员的身体健康、减少运动创伤,从而提高运动成绩就成为重中之重,因此党和国务院决定学习苏联建立运动医学来为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提供保障。1955年,时任北大医院骨科主治医师的曲绵域成为了我国运动医学事业的创始人之一, 同年,他组织的全国医师督导和医疗体育高级师资进修班为我国运动医学日后的发展播下了星星之火。1959年在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下,曲绵域又在原北大医院运动医学教研室基础上创建了北京医学院运动医学研究所,这是我国第一个运动医学专门机构,设有运动创伤、运动医务监督、运动营养生化和医疗体育四个专业组,开展运动医学医疗、教学、科研和运动队服务工作,从那时起曲绵域担任运动医学研究所所长及名誉所长至今,在其长达50年的运动医学工作实践中为中国体育运动的发展及运动医学事业的壮大奉献了自己所有的光和热。

深入实践 潜心研究

在世界冠军和奥运冠军榜上,长长的一串中国运动健儿的名字是新中国竞技体育辉煌成就的体现,其实中国体育辉煌成就的发展史同样也是中国运动医学事业的发展史。几十年来曲绵域教授长期从事运动创伤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他特别重视到运动现场服务,了解运动员训练的实际情况。并深入到运动队中,观察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经过长期实践,在运动创伤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受到运动员和教练员的欢迎,保证了运动员的正常训练和比赛任务的完成。我国一代又一代优秀运动员和教练员如陈镜开、张健、髙健、李宁、娄云、郎平、孙晋芳、蔡振华、李小鹏、王楠、张怡宁等均接受过曲教授的精心诊治。正如著名排球运动员郎平所说:“我们扣下的每一个球都有医生们一份功劳。”

在深入运动队进行医疗工作的过程中,曲教授及时总结教练员、运动员、队医的实践经验,对运动创伤的发病机制和防治规律有了系统的认识。他还在流行病学调查中,通过对大量门诊病例分析及到运动队进行不同项目的调查,提出运动创伤的防治重点应放在运动技术伤方面(类似于职业性损伤),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关节软骨损伤、肌腱韧带止点损伤(即末端病)等。20世纪60年代,通过关节软骨损伤的机理研究,对运动员髌骨软骨病(大量临床分析)、足球踝、投掷肘的临床观察以及动物实验(膝踝磨损实验),曲教授证明在运动员中这类伤病的发生均系关节软骨的微细损伤所致。80年代,通过进一步的研究,证明关节软骨损伤后,其病理发生、发展过程有胶原自身免疫反应参与,同时,也证明了软骨表面的无形层(在扫描电镜下可以观察到)对自身胶原免疫反应有屏蔽作用。这一结论为关节软骨损伤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通过关节软骨修复与再生的动物实验证明:软骨损伤本身不能自行修复,只有深达软骨下骨,才能通过新生的肉芽组织生成新的软骨面,修复软骨缺损;新生的软骨缺损中的肉芽组织只有通过对应关节面的滑动刺激才能化生成软骨。在国内外首次用髌骨脱位方法研究股骨缺损软骨的化生过程;异体软骨块移植获9个月成活;深低温冷冻贮存(液氮)获3mm软骨块异体移植成功,观察时间18个月,制定了贮存关节软骨合理的冷冻复苏技术;证明游离软组织及化学药品贮存的软骨块均不能用来修补缺损;证明髌骨软骨面全切除不能获得修复完整的关节面;发展了软骨细胞培养技术,发现细胞培养至第四代时反分化成纤维细胞。提出用于异体细胞移植修复缺损时,只能利用2~3代的软骨细胞。在国际上首次研究证明,硅橡胶固体及胶体可用来修复软骨缺损,并已用于临床。与此同时,他还证明了贮存软骨异体移植3年后均有吸收现象,可能为晚期排斥反应。

在末端病的防治研究中,曲绵域首次发现在髌腱的髌骨止点下有一舌状软骨垫,软骨垫有防止止点折屈断裂的作用,并对其发生生物学进行了观察(由胎儿至老年)。首次提出根据腱止点周围结构的不同分为三种类型,即牵拉型、折屈——牵拉型及滑车型,其症状与周围结构密切相关。他发现年龄超过40岁后,腱止点即出现典型的末端病病理改变(主结构及周围结构)。证明药物局部注射(可的松、透明质酸酶、丹参液)都可引起末端病病理改变。对髌腱周围炎(髌尖痛型)的临床及手术方法提出了意见,观察到腱止点的局部劳损在其变性病理中出现明显的化生现象(主结构及周围结构),如腱组织中出现软骨化及骨化现象,为研究细胞分化提供了动物模型。

 20世纪80年代,曲绵域教授开始进行有关运动创伤的细胞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研究方向分两个部分。其一是运动创伤中的胶原免疫(自身免疫反应,特别是交叉免疫反应问题)研究;证明软骨损伤后其病理过程有自身免疫反应存在(关节液中有抗Ⅱ型胶原抗体,损伤软骨有免疫复合物);软骨细胞培养基中加入Ⅱ型胶原抗体可抑制DNA、硫酸软骨素及胶原的合成;软骨表面的无形层对胶原自身免疫有屏障作用;在I、Ⅱ、Ⅲ型胶原的制备过程中,发现多克隆制备的胶原有明显的交叉反应。提出了交叉免疫的假说,试图用来解释强直型脊柱炎的发病问题和软骨损伤的滑膜炎产生问题等等;其二是有关运动损伤中细胞分化与反分化的研究:关节软骨损伤后其细胞的生物特性产生系列改变,如簇聚细胞合成X型胶原(肥大软骨细胞)及纤维样细胞等。这种肥大软骨细胞又有不对称分化及表述,其机制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已获得细胞培养过程中反分化模型,及用eDNA胶原探针原位杂交的鉴别方法;已制备出人、牛、猪的骨形蛋白(BMP),及人BMP单抗;证明人BMP对培养的软骨细胞有抑制其反分化的作用,但有促进其分化成肥大软骨细胞及类骨细胞的作用;在细胞因子(BMP、TGF-B、IL-1)对胎儿化骨及病理异位化骨影响的研究中,证明它们在间质细胞、肥大软骨细胞中有表达,为自分泌,可能以自分泌和旁分泌的形式对成骨细胞的化骨发挥作用;已初步获得BMP真核表达。

针对这一误解,许多人片面地认为运动医学就是为运动员服务的,曲绵域教授则一直坚持运动医学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运动员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运动医学医生的终极目标是能预防运动损伤、帮助患者解决运动带来的病患并恢复生活质量,同时能防治因缺乏运动带来的其它病变。在对外门诊及查房期间,他一直坚持细心为患者检查,耐心讲解其患病的原因、治疗方案、预防手段,并逐一画图讲解,直到患者能了解认同为止。当面对一个每每都提前15-20分钟到诊、询问耐心细致、检查严谨求实的医疗权威,面对一个其病历书写详细认真再配以栩栩如生的解剖示意图的优秀医生,面对一个不厌其烦地讲解医学知识、悉心指导功能康复的敦厚长者时,所有接受其诊治的患者都心存感激及敬佩。

1966年文化大革面开始了,在那段黑暗的日子里,曲绵域教授创建的运动医学研究所被迫取消,包括曲绵域教授在内的多名骨干被停止医疗工作并下放到全国各地进行生产劳动改造,但无论是此前创业的艰辛还是这突如其来的意外磨难都不能削弱他对党和国家的忠诚,不会动摇他为广大人民群众及运动员服务的决心,不会打消他对运动医学事业的挚爱及执着追求。在艰辛劳动的同时,他还坚持学习运动医学理论,坚持试验研究,默默积累、全心准备等待着春雷炸响、万物复苏的春天。在敬爱的周恩来总理 “运动医学不能取消,只能加强;不能减弱,要在运动实践中发挥作用”的指示下,曲绵域和同事们以最快的速度恢复了运动医学研究所的医教研工作,使我国运动员又获得了优质的医疗保障。

言传身教 诲人不倦

曲绵域教授教授治学严谨, 一丝不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有跟随他学习的运动医学医生及队医都认为曲教授不仅知识渊博、医术高超,同时人品高尚;均把他作为学习生活的榜样及楷模。在临床工作中,每次主持查房前,曲教授总是先巡视病房,了解每一位病人的情况,然后查阅文献、准备讨论问题、手术方案以及各种注意事项。在查房过程中,结合病人的具体病情,向各级医护人员讲解、示范检查方法,启发各级医生开动脑筋,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对新到岗的住院医师,曲教授总是不厌其烦地为他们修改病历,手把手地教他们各种操作、检查方法。曲绵域教授就是这样对工作极端负责,通过他的言传身教,一批又一批住院医师、进修医师、主治医师迅速成长,并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发挥着骨干作用。为帮助全国其他地区的医生提高运动医学诊断治疗水平,50多年来,曲绵域教授多次组织全国运动医学进修班,亲自拟定教学计划、编写教学讲义,80高龄的他仍一直坚持进修班的教学,并亲手指导临床检查操作,热情与学生交流、互动,为全国培养了一大批运动医学专业人才。与此同时,曲教授还悉心指导来自蒙古人民共和国、阿尔巴尼亚的进修医生。1978年以来,曲教授培养了博士研究生9名,硕士研究生5名,全国各地的运动医学进修生约400名。

曲绵域教授在担任北京医科大学校长期间十分重视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特别是研究生、本科生的教学工作。他总是亲自制定教学计划和德育教育计划,使北京医科大学的教学、医疗、科研等各方面工作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为祖国各民族培养大批医药卫生人才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曲绵域教授担任校长期间北京医科大学被国家定为“七五”“八五”规划重点建设学校,国家的重点投资,为北京医科大学跻身国际先进行列、成为国际一流的医科大学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精心诊治  廉洁敬业

曲绵域教授为人清廉、平易近人,从来不摆架子,对病人如春天般温暖,对患者不论职位高低一视同仁,有着朴实无华的工作作风。我国一大批优秀教练员和运动员如陈镜开、高健、李月久、郎平、孙晋芳、蔡振华、邓亚萍、李小双、杨晨、郑海霞等均得到过曲教授的精心诊治,在世界大赛中夺得金牌,为祖国争光。正如体操运动员李小双说:“我们都曾是北京医科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的病人,是运动医学研究所的医生帮助我们重返赛场,再创佳绩,没有他们的工作,也就没有我们的今天。”著名举重运动员黄强辉因意外损伤,造成颈椎第一节脱位达9mm,全身瘫痪。一般情况下,这种损伤手术治疗肯定无疑,但北京医科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的专家们,在曲绵域教授的带领下,经过反复分析、论证,采用保守治疗的方法,用牵引和石膏固定法,几个疗程下来,黄强辉奇迹般地康复痊愈了。

曲教授对党忠心耿耿,工作认真负责,敬业廉洁,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有时为解决一个疑难病的诊断和治疗,他总是召集大家,一起分析病情,认真研究,直到得到满意的结果为止。曲绵域教授说:“我们运动医学医生的成功是运动员拼出来的,是他们用血肉甚至冒着生命危险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实例;如果没有运动员们的支持和配合,我们无经验可拿,也没有他们积累的第一手资料可用,我们是‘拿来主义者’,运动员才是真正的胜利者。”曲绵域总是这样,虚怀若谷,在荣誉面前把别人推到前边。

在曲绵域教授50余年从事医疗工作的生涯中,从来没有收受过病人礼物。普通病人看门诊,曲教授也是从发病机制、如何可预防、怎样服药、怎么锻炼,进行详细交待,有时候还画上示意图进行讲解,使病人一目了然。许多病人事后说:“请曲教授看病就像听课一样,我们不但看了病,还学到不少防病治病的知识。”

辛勤耕耘 硕果累累

从1959年开始从事运动医学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以来,曲绵域教授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先后提出了运动员关节软骨损伤的机理、修复和再生的理论,并把这一理论贯彻到运动损伤的预防、治疗和康复的医疗实践中。根据对腱、韧带与骨接合处的解剖和病理的研究,在国内及国际上首先提出了完整的腱止装置的分型及其损伤病理表现理论。近年来他对关节软骨损伤时有自家免疫反应的参与、胶原分型、异位化骨机理、骨关节炎软骨的细胞因子不对称表达等的研究,都达到国内外领先水平。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委基金等项目7项。共发表学术论文90多篇。曲绵域教授主编的主要著作有《实用运动医学》(一、二、三、四版),《医学百科全书运动医学分卷》、《运动创伤学》、《运动创伤检查法》、《运动医学》、Sports Medicine in China等10余部。曾获“国家科委科技进步三等奖”七项,“国家体委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

曲绵域教授优异的工作表现得到了群众和领导的广泛认同以及国际学术界的认可,他陆续担任多项领导及社会职务:1979-1983年任北医大三院副院长,1983-1991年任北京医科大学校长,在他的领导下北京医科大学逐步发展壮大成为享誉世界的医学名校。曲绵域教授还曾担任第5、6、7、8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外科学组组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委员;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运动医学学会主任委员,中国运动医学杂志主编,国际运动医学联合会副主席,亚洲运动医学会主席,世界卫生组织康复医学专家组顾问等职务。在不同工作岗位上奋斗,均坚持一个老共产党员和一个老运动医学医务工作者的优良品质,为中国医学事业的发展及亚洲运动医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由于曲绵域教授在运动医学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等方面作出的突出贡献,他个人也获得了多项国际及国内奖项,其中最重要的有:1960年获北京市劳动模范称号,1978年获全国科技大会奖,1989年获由萨马兰奇主席签署的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授予的“1989年运动医学贡献奖”,同年又获得国际运动医学联合会“荣誉会员金质奖”(FIMS),1990年和1995年获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先进工作者奖,1992年获亚洲运动医学会奠基主席奖和北京医科大学首届“名医奖”,1996年被授予中国运动医学会“杰出运动医学名人”称号,1999年荣获由亚奥理事会主席颁发的“法赫德亲王亚洲运动医学奖”,1999年曲绵域教授当选为中华医学会、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健康报社联合主办评选的“全国百名优秀医生”、2000年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技术进步奖”。 2004年获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的备战雅典奥运个人特殊贡献奖。

在曲绵域教授领导下,北京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在1989年建所30周年之际获国家体委授予的“体育事业贡献奖”,以表彰研究所几十年来在运动医学方面的成就和对体育事业的热心服务。作为国家体育总局及中国奥委会认定的运动员伤病诊断及治疗中心、全国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及培训中心,运动医学研究所为备战雅典奥运会做出突出贡献,2004年运动医学研究所获得国家体育总局及中国奥委会颁发的特殊贡献奖。现在,包括曲绵域教授在内的北京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10名运动医学医生被国家体育总局聘任为备战2008年北京奥运会国家队医疗专家。

在诸多荣誉面前曲绵域教授表现得虚怀若谷,他一直坚持认为能为中国运动医学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不是他个人的成就,而是运动医学研究所几代工作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他主动将其获得的何梁何利奖金捐赠出来设立了专门的运动医学奖来激励年轻一代努力学习运动医学知识,为运动医学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作为一个睿智的学者、优秀的领导者,一个杏林春暖的良医、桃李满天下的名师,一个中国运动医学的奠基人和守望者,这就是曲绵域教授平凡而又光辉的人生经历。

曲绵域谈怎样做一名好医生

一、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

1、学习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实践论》及辨证法的论述,对提高医疗质量改进服务态度是必要的,这使我受益匪浅。因为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医疗过程中充满了辨证法。至于医患关系本来就不应当是买卖关系。“无德不医”是作一个医生的根本。

2、要努力学习新的专业知识,跟上学科发展的步伐,力争有所创新。要干到老学到老。这符合三个代表的第一条,共产党人要代表先进的生产力。

3、必须考虑病人的经济负担。千万记住我们治疗的是一个“社会人”。要尽可能地为国家省钱,为病人省钱。否则将破坏国家的公费医疗制度和农村的合作医疗制度,将使得医疗不是脱贫而是造贫,其结果必然动摇国家的政治根本。

二、诚心诚意向病人(运动员)学习

有些伤病的治疗经验是运动员冒着生命危险创造的。如著名举重运动员陈镜开胸腰部有四个椎板骨折(峡不连),当时我的老师们都认为有此伤者就不能当运动员,可陈镜开伤后却6次打破举重世界记录,这是禁区的突破。自此,举重、体操、足球守门员、羽毛球等患有此伤者都开了训练和比赛的绿灯,不少还拿到世界冠军。此经验己在全国推广,类似伤病的例子还很多。

1、丰富了运动创伤检查方法的内容。因为检查手法大部分是受伤动作的重复,运动员对受伤动作的描述就为创造新的检查方法提供了素材。

2、运动创伤的治疗原则和一般人的创伤治疗不完全相同。因为运动员的伤大都是过劳伤,是练出来的。

3、有益于对损伤机理的研究。因为各个运动项目的技术都是规范的,特别便于总结。不少骨科医生认为研究运动创伤的是研究损伤机理开锁的钥匙。

三、详细向运动员和病人解释病情

利用简单的示意图和通俗的语言向病人解释清楚病情,是一个好大夫的基本功。病人清楚了才能自觉地配合治疗。效果自然会更好。

四、要重视基础研究及应用基础研究

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关系就好像排球比赛。接球的第一传是“基础研究”,供球的二传手是“应用基础研究”,最耀眼的扣球运动员相当“应用研究”。排球比赛时一传手接不好球,肯定全盘皆输。一个大学的教授名医不同于一般医院的医生,区别就在于有深厚的理论基础。也只有如此才能在你的学科范围内跟上发展的步伐并可能有所创新。(北大第三医院供稿,原标题为“首届蔡元培奖之四:中国运动医学事业的奠基人——记北大第三医院曲绵域教授”

曲绵域于2018年3月5日辞世,本文最初发表于2006年12月13日

编辑:碧荷

责编:山石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