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校友劳思光《新编中国哲学史》——重新审视中国哲学

 

《新编中国哲学史》

 作者:劳思光

 版本:广西师大出版社2005年10月

 定价:108元

 关于中国哲学史,有一部标准读本,那就是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新编》,一般的大学生乐意了解中国哲学,基本上也只有冯友兰的这套书可看。所以一拿到劳思光的《新编中国哲学史》,第一反应就是这书比冯友兰的那本如何。没想到劳思光一出手就是对胡适和冯友兰两部哲学史的批判,而且这批评还有板有眼,说胡适只梳理了历史没有接触哲学问题,说冯友兰则是只会用“新柏拉图主义和新实在论”分析中国哲学,根本没有搞清中国哲学的主题,对宋儒理学更是不通。这话说白了就是,冯友兰于中西哲学均不甚通,而写中国哲学史,必须明了中国哲学的主题和理路,还有西方哲学的方法。

 如此臧否前贤,这个人可真够狂的。

 高士往往有狂妄之气,劳思光是这样的高士吗?上网去查找劳思光的资料,拼凑一下,此公的形象大体如下:1927年生,长沙人,北京大学肄业后赴台湾,中年以《新编中国哲学史》名重士林,后为香港中文大学、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台湾东吴大学、华梵大学等校哲学教授,最后成为台湾“中研院”院士。这是典型的学者生涯,平平无奇。但再看看劳思光的生平,狂劲就露出来了,此公1949年刚赴台湾就激烈批评时政,台湾“戒严”之后更避居香港35年,绝不踏上那块不自由的土地。晚年成为“院士”之后再次猛烈抨击时政———原来是一个自始至终都深刻介入现实生活的自由知识分子。看到这段经历,对劳氏所言“年轻学人要始终思考哲学对于世界有什么用处”自然也就多了一番会心之处。此人多年来对美国的教职坚辞不就,因为“在美国的大学只是教书工具,在华语世界才能发挥言论的影响力”,如此人物,高士二字大概是担得起的。

 高是气质,写书还要靠学问。劳思光这套《新编中国哲学史》,最关键的还在于一个“新”字。劳氏梳理了治哲学史的三种传统方法,最后提出了他自己的“基源问题研究法”,也就是以各个学派所面对的基础问题为纲,梳理此派或者此人的哲学思想,同时以基础问题随时代变迁而产生的变化,阐述中国哲学的发展问题。这样一条理路,比以前的哲学史仅仅按照时间顺序复述每个哲学家的著作,果然是清楚了许多,而中国哲学的若干重要命题,也就在这样的阐述中呈现了出来。由是观之,读者虽然不必完全认同劳思光对冯友兰的批评,但他的这部新编哲学史的学术地位却是确定无疑的。而从中国哲学基础问题的变迁,我们更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感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变迁。(书评人涂涂)

  来源:新京报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