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生当“男阿姨”值得期许

“北大哲学系学生要来做幼儿园男阿姨了!”这几天,这一则消息已经成了上海市教育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内的头号话题。该事件的两个主角,一是一心要到幼儿园任教的北大哲学系大四生陈明,而另一个则是求贤若渴的上海市卢湾区教育局。(12月15日人民网)

在常人看来,北大学生应与公务员、企业管理和科研人才联系在一起,而不是去做一名毫不起眼的“阿姨”。可笔者认为,北大生到幼儿园当“男阿姨”之所以成为新闻,而非就业岗位不显眼,重要的是其具有标本意义。

其一,这是对传统就业观念的挑战。“家有五斗粮,不当孩子王”。传统就业观念认为男人就应顶天立地做大事、干大事,当“阿姨”大材小用。且待遇差,地位低,缺乏成就感,长期以来男性对“阿姨”职业敬而远之。

尤其是一些大学生自恃满腹经纶,好高骛远,一味地强求自身的学识价值、学校品牌与社会就业价值对等,根本就看不起这种整天婆婆妈妈哄孩子的工作,既使是女生也存在这种歧视心理。北大生自愿当“男阿姨”,明白无误地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重要的是改变就业观念,在拚搏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其二,进一步推动了幼师人才高地建设。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而孩子的启蒙教育更是最基础性的工作。可事实上,社会对幼儿教育的重视度始终处于教育的“末端”,最明显的特征便是高素质的幼师人才奇缺,有能耐的不会来,没能耐的不愿来。在个别地方,幼师职业竟成了安排下岗职工再就业的载体,一些大字不识的人滥竽充数挤进了幼师队伍,更加剧了社会对幼师的轻视。因而,让高素质人才充实幼师队伍,既是幼师教育的需要,同时可产生集聚效应,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到幼师队伍中来。

其三,有助于铸造幼儿勇敢、大胆的品性。女教师有细腻、温柔的特性,处处凸显的是慈祥的母爱。而“男阿姨”却具有女教师所无法比拟的阳刚之气,展露出的是“严”性,两者在教育中相互补充、相互融合,有利于完善和培养幼儿的性格。何况,男性当“阿姨”,本身对幼儿就有强烈的吸引力,营造一种活跃的学教气氛。

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北大生当“男阿姨”,只是身份不同,而非职业有高低。因而,对大学高材生走进“男阿姨”行列,当以积极心态视之。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