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室友回忆:他做人做学问都很干净

室友方铭回忆与孟二冬三年同窗生涯,称其谦和而富于生活情趣

<v:imagedata

1月17日下午,新疆石河子大学的两位同学来到北大肿瘤医院看望他们的恩师孟二冬教授。

<v:imagedata

孟二冬教授的夫人一直在病床前陪伴着他。

<v:imagedata

孟二冬教授送别学生。新年刚过,身处重病中的孟二冬教授委托自己的研究生专程赶到新疆石河子大学,给曾经朝夕相处的学生们带去了图书和资料

“在他身体大好以后,约上当年的几位同学,和孟二冬一起开一次‘拖拉机’,重新感受他灿烂的笑容。”

2006年1月18日,北京语言大学教授方铭再次谈起这位长自己6岁的室友时,称赞不已。

方铭是孟二冬博士期间的室友。1991年,孟二冬免试进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跟随袁行霈先生攻读中国古代文学魏晋南北朝隋唐方向博士研究生,与攻读先秦两汉文学的方铭共享同一间宿舍,一直到1994年完成博士研究生课程。

谦和富于情趣

方铭说,孟二冬性格沉默,与其他人来往很少,因为同住一室,又是当年北大古汉语两个仅有的男博士研究生,所以平常孟二冬都是和自己在一起。

在方铭看来,孟二冬是一个谦和而富于生活情趣的人,虽然他平时沉默寡言,但是他少而又少的言论,总能恰到好处,所以在学生期间,孟二冬一直很有人缘,和同学、老师保持了良好的关系。

在“同居”的那些日子里,每天早晨,方铭和孟二冬一起起床去吃早饭,后同在宿舍读书,中午11点多,两人又一起去食堂买饭,然后端回宿舍来吃。有的时候,方铭会和隔壁宿舍的同学边吃饭边下棋,孟二冬就端着饭碗在一旁给方铭支招。下午学习到四点钟,方铭又会和孟二冬一起去篮球场打一个小时的篮球。“不过我肯定不是他的对手,他的篮球、足球、排球都接近专业水准。”晚饭以后,两人又会回到宿舍,继续学习,一直到10:30.整个学习过程中,两人很少说话,除了偶尔交换一支香烟。

“记得有一次,一盒烟只剩下了最后一根,孟二冬就将其拦腰截断,然后一人一半,我们依然抽得津津有味。”方铭说。

对饮畅谈文章

晚上10:30以后的时间,是博士楼的娱乐时间,楼道里常常有相互传唤着打牌的声音,孟二冬和方铭也会停下功课,去宿舍楼下的小店买两瓶一块多钱一瓶的“二锅头”、一袋花生米,有的时候还会多加一个鹌鹑蛋罐头,然后两人坐在宿舍对饮,畅谈文章。

酒瓶底朝天后,孟二冬总是比方铭早一步进入梦乡。“毕业后我们常常在电话里说有时间再喝一次二锅头,可是总因为这样那样的事情,再也没有一起喝酒的机会。爱喝酒的习惯孟二冬一直保留了下来,直到前年生病后才戒了酒。现在他的身体已经不适合和我再喝一次二锅头了。”方铭深深地吸了一口烟,停顿了片刻。

方铭说,在不喝酒的日子,两人会招呼上隔壁的同学,用两副扑克打升级,大家俗称“开拖拉机”,简称“开”或者“拖”。

每次都是方铭和孟二冬打对家,也常常都是他们赢。

“我们很有默契,每当我们获胜时,孟二冬的笑容就非常灿烂。”

在北京大学的三年时光,方铭和孟二冬建立了非常深厚的友谊。但是毕业后的十多年里,方铭说自己竟然没有机会再和二冬重温当年的游戏,甚至在离开北京大学后,就再也没有机会和孟二冬一起对饮二锅头。

尽力为人着想

博士第二年,袁行霈先生送给孟二冬一把高背转椅,孟二冬坚持让方铭使用。

“他说我身宽体胖,坐高点舒服。”十多年后的2005年12月初,方铭去肿瘤医院看望正在化疗的孟二冬,遇见前来看望自己学生的袁行霈先生,袁先生还提到了这个插曲。

“大家记得那把椅子,主要是我太胖,椅子被我坐坏了多次,每次都是孟二冬趁我不在的时候,拿到修车铺去焊接。修车的师傅还老奇怪他那么瘦怎么老把椅子压折。”

读博期间,方铭因为家在北京,周末总会回家,在方铭每次周日晚返校前,孟二冬总是帮他在水房先打好开水。

“久而久之,即便不是周末,他也常常帮我去打水。”

“我们的宿舍,也常常是孟二冬来打扫。”

据方铭说,孟二冬因为较为年长的缘故,学生期间还担当了北京大学中文系教工党支部组织委员和中文系博士班的班长。给大家买饭票发助学金的事情总是由他来做。“他很认真,总是尽力为他人着想。”

用功始终如一

与方铭等其他同学相比,当年考上北大中文系博士的人中,孟二冬的底子并不算很好。毕业于宿县师专的他留校做了校团委的一名教职工,因为坚持要做学问,就负笈北上,到北京大学进修。1985年,他考上北京大学为烟台大学招收的委培研究生,在毕业后到烟台大学任教。在烟台大学短短的三年工作期间,他晋升为烟台大学中文系讲师,并担任了中国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1991年,34岁的孟二冬再进北大,攻读博士研究生。

方铭说:“孟二冬应该是我们同学中最用功的同学了。”当时的孟二冬,起早贪黑,坐在桌前,认真看书,在读博期间,孟二冬与袁行霈先生等人合著完成《中国诗歌通论》等学术著作。《中国诗歌通论》后来获得教育部优秀成果奖。

在北大工作后,孟二冬住在筒子楼里,方铭有时候会去看他,“无论寒冬酷暑,见到他时他都是坐在书桌前。勤奋程度与上学时没有任何区别。”

后来,方铭看到孟二冬讲课,板书写得很多,很整齐,“讲完后总要自己亲自擦干净板书。帮学生改论文,修改意见也专门写在纸条上,工工整整的”。

“他做人做学问都很干净,这一点和袁行霈先生很像。”

现场

“让我们做你永远的闺女”

新疆石河子大学学生病房探望孟二冬一个画有阿凡提像和苏公塔(新疆标志建筑)的新疆手鼓从两个女学生手中转送到孟二冬手中。1月18日下午,从新疆石河子大学赶来的两名学生专程前往肿瘤医院看望正在化疗的老师孟二冬。

两名学生是中文系2002级的学生,这次是在回家途中专门绕道来到北京,看望这位两年前曾经给他们讲授中唐诗歌的长者。

当日,戴着藏蓝色毛线帽、身穿大红色毛衣的孟二冬看起来精神奕奕,完全不像个病人。他看到两个学生进门,先是一愣,没有立即认出来。

一个半小时的探望时间,两个学生和孟二冬一起回忆在石河子大学的点点滴滴,他们说起共同熟悉的老师同学,说起一起去学校看露天电影的场景,说起他支教的班上的学生的近况。学生们甚至回忆起曾和孟二冬一起合唱“2002年的第一场雪”时的场景,孟二冬的脸上一直挂着微笑。

“老师,让我们做你永远的闺女吧。”临走时,两个女孩拉着孟二冬的手开始落泪。“都是老师的好闺女”孟二冬起身,把两个女孩一直送出病房。

两个学生说,孟二冬身上蕴含了中国几千年的为人师者风范以及独特而富有个性的人格魅力,震撼着石河子大学的每一个人。(本版摄影: 郭铁流)

      编辑:碧荷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