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代表风采】仝华:学者之严谨,师者之亲切

编者按】中国共产党北京大学第十三次党员代表大会即将在2017年11月中旬召开。这次党代会选举产生的300名党代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先进性。代表中,各级领导干部代表74名,占代表总数的24.7%;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等一线代表190名,占代表总数的63.3%;学生代表19名,占6.3%;离退休代表17名,占5.7%。其中,妇女代表132名,占44%;少数民族代表19名,占6.3%;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代表298名,占99.3%;年龄在50岁以下的代表158名,占52.7%,符合党代表的结构要求。与上次党员代表大会的代表相比,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代表的比例提高了4%。代表们大部分来自教学科研、管理服务一线,是北大发展建设、创先争优的中流砥柱。新闻中心特推出《党代表风采》专栏,讲述他们的故事,展现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北京大学的思想政治课通常采取多位老师轮流讲授的方式,仝华教授是其中颇有特色的一位。她个子不高,发露银丝,却让人感受到一种“气场”;她的声音坚定、沉稳而有力,让人为之吸引;她讲授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恰到好处的图片资料与丰富的事例让课程并不枯燥。在2010-2011年度评选出的“北京大学教学优秀奖”中,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仝华名列其中。

 




回首从教30余年:因热爱而选择,因努力而收获

仝华老师1976年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毕业后留校任教,所在的单位是北大马列主义教研室(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前身)。从此,她开始了在北大30余年的教学工作。她主讲的第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中共党史”。仝老师回忆道:“对历史学科,我非常喜欢。留校工作后,因为要主讲中共党史,自然要在学习和研究中共党史上下工夫。后来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我的专业方向就是中共党史。”

提到从教的30多年,仝老师感慨道:“我觉得时间过得太快了,而我的学习和提高,离党和国家及学生们的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因此,我没有理由懈怠,没有理由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仝老师对党和国家以及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热爱,不仅体现在她的选择与付出中,也体现在她生活的细节中。在她办公室的墙上,挂着她的老师挥墨的一幅毛泽东诗词:《七律•到韶山》。仝老师告诉记者:“我的老师说,用隶书最能表现这首诗的特色与风骨。”敬仰与欣赏的情感溢于她的言表。这种情感也渗透在她讲授的政治课上。

提到刚刚获得的“教学优秀奖”,仝老师认为这是激励老师认真搞好教学的一个机制,但同时她坦诚地说:“毕竟这个奖项的名额有限,并不是每一位教学优秀的老师都有机会获得此奖。”对于她的获奖,仝老师十分谦虚:“对我来说,更多的是反思以往的不足,敦促自己更尽心地把工作做好。”

有不少学生都特别喜欢仝老师的课,认为老师能够把深刻的理论演绎得十分生动而有条理。当被记者问及有何“秘诀”时,仝老师以“中国近代史纲要课”为例谈道:“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中国近现代史本身就是波澜壮阔、引人入胜的。我们的讲授愈能观念地再现历史,就愈能吸引人。”“当然,真正持续地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真正持续地努力学习和研究。”仝老师随后强调道。


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转变态度,提高能力

在当今的大学课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占据很大的比重,且有比较严格的规定和要求。“中国近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些课程为大学生提供了了解国家的历史、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提高个人修养的很好平台。仝老师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之所以作为必修课程,其最根本目的是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同学们能够较大幅度地提高学习、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包括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自觉性,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科学地认识和改造主客观世界的能力。

然而,事实是相当一部分同学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并没有足够的热情,也并没有认真对待。针对这一现象,仝老师指出,这种现象的确存在,但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党风和社会风气状况的影响非常重要;其次,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学生的影响是根基性的、原动的,它的效益往往要从长时段来体现,因此容易被轻视;另外,这种现象与教师的教学也有很大关系。面对这个难题,仝老师并没有向学生提出苛求,而是从思想政治课理论教师的角度提出要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她认为,应该把精深地钻研专业知识和密切关注社会情势的变化对同学们的影响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讲授的专业知识更有针对性。

关于如何对待和学习政治课,仝老师认为最重要的有三条,“一是不要盲目排斥,以免丢弃相对系统的学习机会;二是要充分利用每门课的课堂学习时间,接受必要的导引,以不走或少走弯路;三是学习要抓住重点”。

对青年的希望:放眼未来,磨砺自己

在仝老师从教的30多年中,学生不断更新,谈及如今青年人的思想与十年前、甚至更久以前的变化,仝老师肯定了这些“新青年”的时代性。她认为,每一个历史时段,都有其或多或少的不同以往的特点。不同历史时段的青年人,在某些方面有一定的区别,这是很正常的现象。

仝老师对于未来青年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抱有积极的态度。她并不认为“如今青年人的政治觉悟、对党和国家的热情都不如从前了”,并坚定地说:“我认为,随着社会的进步,一代更比一代强,这是注定的。”同时,她也给出了一些建议:“青年人要善于了解、学习、继承和发扬前辈们的优秀品质,以强壮和聪慧自己。”


在采访过后,仝老师还亲切地与记者谈起了“鸣沙山与月牙泉”“太行山柿子树”等照片背后的故事,言谈中透露出她的风雅与睿智。在随后的邮件中她说:“因时间紧,所答语不达意,请你指正……”所有的这些,都让人从细微之处感受到仝老师的亲切、谦逊、对待生活平和而热爱的态度。在她身上,学者之严谨与师者之和蔼并存,令人敬佩与亲近。(新闻网记者 高思)

专题链接:中国共产党北京大学第十三次党代会

编辑:焱悠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