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校刊再次报道工学院博士毕业生伏锋的最新研究成果

    哈佛大学校刊《Harvard Gazette》2012年7月6日在线报道了工学院博士毕业生伏锋(现为哈佛大学博士后)的关于内群偏私演化(evolution of in-group favoritism)的最新研究成(http://news.harvard.edu/gazette/story/2012/07/the-positives-of-playing-favorites/),并在哈佛大学首页分类频道Health & Medicine作为研究亮点进行推介。

合作行为的演化是国际前沿热点问题之一。如何解释人类社会中合作行为的涌现和维持,近年来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广泛兴趣与关注。众所周知,人类社会具有群体结构特征,通常个体从属于某个群体,如公司、大学、俱乐部等关系集合中。所谓内群偏私,就是个体倾向于给予内群成员比其他外群成员更多的帮助。内群偏私是人类社会行为一个重要特征。如何理解内群偏私的起源和演化,对于理解人类合作行为具有关键作用。同时,这方面的研究也有许多争议。已有的工作或基于群体选择模型,或要求假设个体初始即具有内群偏私倾向。

伏锋等人创造性地提出了基于个体自然选择的一类更为普遍的模型,而且并不假设个体具备初始偏好。论文工作成功地将溯祖理论(coalescent theory)应用到对这一问题的分析求解中,首次提供了可研究这种具有“内群/外群”种群结构上演化动力学的一般理论框架,并给出了内群偏私行为得以演化的理论解析条件。同时也探索了在一定条件下外群偏私(out-group favoritism)得以演化的原因。

伏锋等人指出,纵然群体冲突可以提高群体内部团结与合作,但并不是维持一个成功的群体动态所必须的条件。更为重要的是,灵活的群体标识,容许个体可以“用脚投票”,即成功的群体更容易吸引新的成员,成功的个体策略较可能被模仿。这些条件将有利于稳定群体成员之间的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论文中所建立的关于“内群/外群”演化动力学理论框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可用于分析生物、社会系统中的多种动力学现象,如趋同性的演化(evolution of homophily)这一社会学中的重要问题。这些后续的系统化理论工作已在整理投稿之中。本论文的创新性工作将为演化动力学增加新的研究热点。

这一研究工作由工学院王龙课题组与哈佛大学Martin Nowak教授研究小组共同合作完成。论文于2012年6月21日在线发表在Scientific Reports(http://www.nature.com/doifinder/10.1038/srep00460)。自然出版集团为该论文配发了新闻发布摘要(http://www.nature.com/srep/about/press_releases/srep0612.html),并在自然亚太网站上作为研究亮点进行推介(http://www.natureasia.com/en/research/index/highlight/id/1878/)。

此前,哈佛大学Harvard Gazette曾于2010年7月报道了伏锋的与公共卫生密切相关的自愿接种免疫行为研究(http://news.harvard.edu/gazette/story/2010/07/vaccine-vacuum/)。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