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环学院刘峻峰课题组在Cell子刊One Earth发表针对全球大气污染排放增幅趋缓及其社会经济驱动力的研究成果

大气细粒子PM2.5(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每年导致全球数百万人早逝。一个地区的消费会引起其它地区的工业生产及排放,造成大气污染物通过区域贸易跨境转移。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生产过程的跨区域协作也引起了环境问题的转移,为区域污染物减排与防控带来了机遇与挑战。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刘峻峰课题组整合全球各类环境、能源、人口、经济等数据,利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和结构分解分析方法,核算了2004—2007和2007—2011两时间段内各种社会经济因素(生产效率变化、贸易结构变化、消费结构变化、居民消费变化、政府消费变化、投资变化、能源结构变化、人口数量变化、排放因子变化和能源强度变化)对全球和区域间隐含在国际贸易中的虚拟PM2.5及其主要前体物跨区域转移的贡献。他们发现,全球一次PM2.5排放在2004-2011年间增长趋缓,主要得益于能源强度和生产效率的提升。煤炭排放强度的改善大幅降低了二氧化硫(SO2)和氮氧化物(NOx)的排放(SO2和NOx是二次PM2.5的前提物),工业过程排放的严格管控(特别是中国地区)减低了一次PM2.5的排放。从区域间看,东亚地区与发达国家贸易往来导致的污染物净流入量呈下降趋势,但与发展中国家贸易往来导致的污染物净流入量呈上升趋势。该研究成果为揭示全球各地区大气污染排放变化的社会经济驱动力,防控大气污染物跨区域输送及其影响提供了政策支持。

2004-2007和2007-2011 两时间段内各类社会环境经济要素对全球工业源一次PM2.5、SO2、NOx、NH3和NMVOC排放变化的贡献_副本.jpg

2004—2007和2007—2011 两时间段内各类社会环境经济要素对全球工业源一次PM2.5、SO2、NOx、NH3和NMVOC排放变化的贡献

该研究成果以“The Slowdown in Global Air-Pollutant Emission Growth and Driving Factors”为题,于9月20日发表在Cell子刊One Earth。课题组成员孟靖【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2014级博士生,现为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讲师】、杨皓哲(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2016级硕士生)、易侃(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2014级硕博生)分列第一至第三作者,刘峻峰为第一通讯作者。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