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领导出席“网络新青年”培养与思政教育创新座谈会

2017年1月10日下午,北京大学“网络新青年”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座谈会在新太阳学生中心204室举行。校党委书记郝平、副书记叶静漪出席会议,2015、2016年度“网络新青年”获奖同学,未名BBS站务组负责人、新青年网络文化工作室骨干、e+网络新青年联盟负责人等新时期北大校园“网络文化代表队”的主要代表,以及学校网教办各成员单位代表参加会议。会议由网教办(青年研究中心)主任蒋广学主持。

会议开始前,郝平首先察看了青年研究中心,了解中心的基本情况。蒋广学简要汇报了中心在网络舆情管理、网络文化建设、网络思政教育和《北大青年研究》杂志编辑及青年工作理论研究等方面的情况。

 
郝平察看青年研究中心

座谈会上,大家观看了2015、2016年度“网络新青年”颁奖视频,回顾“新青年”们的典型事迹。蒋广学扼要汇报了网教办在网络育人方面的工作开展情况。近年来,学校网教办立足青年研究中心的传统业务和工作转型,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学校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下,遵循互联网环境下学生成长和教育的基本规律,充分调动青年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不断探索北大网络文化建设和网络思政教育的理论模式和实践路径。2015年启动的北大“网络新青年”评选与培养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突破与创新,“新青年”不仅传承了北大百年来的人文精神与历史积淀,更在互联网时代注入了富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时代内涵,“网络新青年”的选树是对创新人才培养及思政教育改革的一次大胆尝试,具有示范意义。

 
座谈会现场

来自生命科学学院的高瑀泽入选了2016年北大“网络新青年”,她带领的团队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为大众普及科学知识,他们的直播点赞数达到观看人数的50%以上;2015年北大“网络新青年”的代表“南燕新闻社”来自遥远的深圳研究生院,他们以记者般的敏锐目光描绘南国燕园的美丽风影;BBS的站务总监回顾了未名BBS发展历程,强调未名BBS是一个重要的社区互动平台,是北大师生的网上精神家园;新青年网络文化工作室代表提出,网络文化节的成功举行与网络新青年的评选离不开幕后工作人员的付出与学校各单位各部门的大力支持,期待给学生施展才华的舞台能越来越大,网络文化建设之路能越走越宽。

学生代表们的发言给在座老师带来很大的触动。计算中心的张蓓老师对网教办的前沿性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表示将会给北大网络新青年们更多的技术支持;研究生院的贾爱英老师认为BBS已经成为他们了解学生日常活动和心理状态的基础平台,基于这个平台研究生院将建立快速反应回复机制,期望能与学生更好地展开网上互动。

郝平讲话

会议最后,郝平作总结讲话。他首先对荣获北大“网络新青年”荣誉称号的同学们表示祝贺,对他们将自己的一腔热情投入互联网文化建设、在网络这个大平台上充分展示自己的创造力表示大力支持和鼓励。郝平指出,同学们对网络与校园的热忱是十分可贵的,学校要保护他们的积极性与创造力,学校各单位、各部门对网络文化建设和思政教育工作要大力支持与主动配合,学校要进一步加大投入、扶持和奖励力度,构建完善的支持体系,使“网络新青年”的选拔、培养、教育工作成为长期化、常态化的工作。他表示,“书呆子”“掉书袋”已经不能适应网络时代的发展,“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结果将是走出象牙塔后无法融入社会。他强调,要鼓励学生通过网络互动参与校园管理,学生是校园的主体,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与创造力,通过学生的自我管理带动校园管理,才能盘活学校管理的一盘大棋。学校要进一步推动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未名BBS和Pku Helper等学生使用度较高的校内网络信息平台进行信息的整合发布,打通部门与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及时将学校发展改革建设的权威信息传达给全校师生。郝平表示,人才培养是大学的中心任务,在互联网时代,网络育人与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密不可分,新时期的北大“新青年”们要发挥榜样作用,带动更多同学参与到建设校园网络文化、传播网络正能量的进程中来。

郝平的讲话得到在场师生的热情“点赞”和掌声回应,他向大家致以新春的祝福,并与在场师生合影留念。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主任郭海,以及学生工作部、教务部、研究生院、党委宣传部、校团委、计算中心、新闻与传播学院等网教办成员单位代表参加了会议。(文/蔺芳)

编辑:江南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