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栋:疫情更加证明世界发展离不开中国

中评社北京3月9日电(记者  海涵)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执行主任、《再全球化:理解中国与世界互动的新视角》(社科文献出版社,2018年)一书作者王栋日前接受中评社记者专访,就新冠肺炎疫情的世界影响表达看法。他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当前,中国在全面有力防控本国疫情的同时,向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积极参与全球公共卫生治理,推进跨国联防联控的国际合作,体现了“再全球化”引领者的责任与担当。本次疫情让各国真实体会到中国“停工”所带来的经济阵痛,更让人们深切认识到世界发展离不开中国。

234.jpg

王栋近照

王栋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在多国的蔓延是“非传统安全威胁”全球化的突出表现。诸如传染性疾病等非传统安全问题具有跨国性、不确定性和协作性,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因此需要国际社会通力合作,携手应对。

他认为,对于中日韩三国而言,本次疫情也是三方释放合作潜能、拓展合作空间的重要机遇。虽然三国存在诸如历史认识、领土纠纷等问题,但面对疫情挑战,中日韩体现出了互谅友好、协调合作的国际道义。不仅领导人之间保持密切沟通交流,民间更是积极自发提供支持与帮助,涌现不少感人事迹。2020年是中日韩开启三边合作三十周年,去年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也在成都成功举办。中日韩三边关系已经步入新时代,相信中日韩三边合作也能够通过应对本次疫情迈上新台阶。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在国内外各界被普遍视为可能加速推进中国与外部市场“脱钩”的因素,对此,王栋表示,美国极端鹰派与对华强硬派在之前的中美贸易战中极力鼓吹中国经济与西方相脱离的“脱钩论”,致使这一论调甚嚣尘上。随着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的签署,双边经贸摩擦有所缓和。但随着这次疫情的爆发,“脱钩论”卷土重来。

他表示,客观而言,疫情会对中国与世界经济造成短暂冲击,但绝不会带来经济脱钩。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已然成为全球众多国家的最大出口目的国和最大商品进口国,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紧密相连。作为“世界工厂”,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链,不可能因为这场疫情就出现西方某些舆论所渲染的断裂脱钩。相反,本次疫情让各国真实体会到中国“停工”所带来的经济阵痛,更让人们深切认识到世界发展离不开中国,中国的发展也离不开世界。

关于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否会在侧面促进由政治推动、不断加速的反全球化进程,王栋表示,自“全球化”诞生起,围绕其争议便从未停歇,也催生了“反全球化”,因此有人将其形容为“双刃剑”。反全球化源于全球化所带来的贫富差距扩大、生态环境恶化、经济风险增强等问题。“慢全球化”很大程度上也是对这些问题的反应。从这一角度上讲,疫情在全球的爆发扩散势必会使批评者更加激进,给全球化带来挑战。

“但无论是反全球化或慢全球化,都不代表着全球化的终结,”他表示,相反,全球化已经进入新阶段。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对全球化进程的改革,以及这种改革所产生的模式升级与扩容效应可称为“再全球化”。再全球化以新兴大国为动力,通过供给公共产品与进行全球治理推动政治导向的全球化,填补了低层全球化与高层全球化的鸿沟。

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是否会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受到负面影响?王栋就此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的确会对中国经济发展和对外合作造成一定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人员交流、贸易往来、项目施工、设备供应等方面。但这一影响是阶段性和暂时性的,将会随着中国企业的复工复产而逐渐恢复。同时,中国与“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在政治、物资等各个方面相互支持与帮助,体现了“一带一路”的生命力和活力。

他指出,实际上,新冠肺炎疫情也为推进“一带一路”合作乃至“再全球化”创造契机。在疫情中,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全面参与全球公共卫生治理,完善治理机制改革,积极与“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开展“国际抗疫合作”,共同应对非传统安全挑战,在“再全球化”过程中深度参与、展现担当,为推动更加公平公正、开放、包容、普惠的全球化做出贡献。

当前,民粹主义已经在全球形成一股势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爆发是否会使得民粹主义或者种族主义更加得势?王栋表示,“反全球化”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民粹主义大行其道。新冠疫情会对全球化带来冲击,也势必会对民粹主义者造成更大刺激。这些人可能会借着防范疫情的名义反对全球化,排斥外国人员,抵制外国商品,煽动种族矛盾,呼吁保护主义。目前一些国家出现的排华现象便带有一定的类似倾向,值得引起警惕。

他认为,在全球化时代,各国命运相连、休戚相关,民粹主义不是独善其身,而是画地为牢。因此,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我们需要的不是自私自利的民粹主义,而是同舟共济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精神。疫情当前,中国在全面有力防控本国疫情的同时,向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积极参与全球公共卫生治理,推进跨国联防联控的国际合作,体现了“再全球化”引领者的责任与担当。

文章链接:王栋:疫情更加证明世界发展离不开中国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