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首个“云端”毕业礼来了!不仅为毕业庆祝,更向“逆行者”致敬!

“燕园情,千千结,问少年心事,眼底未名水,胸中黄河月……”2日上午,当这首在北京大学传唱最广的歌曲再次响起,北大2020届万余名毕业生,在这个特殊的毕业季,即将告别燕园,迈向新的人生旅程。

巍巍华表下,在北大办公楼西侧广场,北大2020年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正式举行,并面向全球通过多平台进行中英文双语直播。

毕业典礼现场。新华社记者任超摄

这是北大有史以来的首个“云端”毕业礼。在未名湖、静园草坪、百周年纪念讲堂广场等9个会场,部分在校学生以及身在各地的众多毕业生们,怀着对校园的不舍和眷恋,跨越山海、相聚“云端”,一起见证人生中的重要时刻。

“由于疫情变化,许多计划返校的同学没有能够回来。此时此刻,你们身处‘江南塞北、海角天涯’,和自己的父母、家人一起,通过网络视频,参加这次毕业典礼,但我们的心是紧紧连在一起的。”北京大学校长郝平在致辞中深情地说,“这次毕业典礼注定会被我们铭记一生。”

郝平致辞。新华社记者任超摄

歌咏燕园情的诗朗诵、赞美白衣战士的歌曲演唱……现场大屏幕播放的系列微视频中,不仅有湖光塔影前青春的记忆,还有抗疫一线北大人的身影。

“我们今天不仅是一个为毕业庆祝的时刻,更是一个致敬的时刻!”郝平说,“让我们向‘最美逆行者’致敬,向辛勤耕耘的老师们和员工们致敬,向无数为抗击疫情而无悔付出的人们致敬!”

据郝平介绍,疫情发生以来,北大派出454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还组建了多个抗疫科研团队,为战胜疫情提供有力支撑。全校3500多名教师共开设6400多门次在线课程,全力保障线上教学顺利进行。

北大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安友仲,虽年近花甲,仍夜以继日,在救治危重症患者的岗位上坚守;北大第三附属医院危重医学科护士长李少云到武汉一线后才发现自己已有身孕,但仍义无反顾、坚持工作;不久前,北大公共卫生学院41岁教师谢铮罹患重病逝世,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仍致力于疫情防控和科研工作……

年过八旬的北大校友、钟南山院士更是坚守疫情防控一线,为国家抗疫工作提出重要的指导性建议。“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我现在也在学习。”在典礼上播放的视频中,他爽朗地说,“我已为祖国健康服务60年了,不知道还有没有另外的60年,但我起码要为祖国再服务若干年。”

钟南山在北大毕业典礼现场通过视频致辞。新华社记者任超摄

“要严格要求自己、有追求、有志气、有热情、有激情,一定要争气”是他对北大毕业生们的希望。

在掌声中,北大第一医院教授李六亿也走上毕业礼的讲台。从湖北武汉到黑龙江绥芬河,从吉林舒兰到北京,疫情发生的100多天来,这位医学专家持续作战,奋不顾身。作为我国感染防控领域的第一个研究生,多年来,她先后参与了非典的感染防控、芦山地震伤员救治、输入性埃博拉病毒防控等多项急难险重的任务。

“我最深的一点体会是:坚守初心,就是成功。”回望几十年的防疫工作,她寄语学子,今后无论从事什么工作,一定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考验,要坚持、坚守,为之奋斗终生。“只有这样,当祖国需要时,我们才有能力、有担当,为国家和人民贡献力量。这是全社会对北大人的期许,也是北大人应有的模样。”

天上飘起微雨,现场学子们纷纷披上雨衣,仍凝神倾听师长们在燕园给予的“最后一课”。

演讲中,郝平以著名医学科学家顾方舟、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翻译界泰斗许渊冲等多位北大人为例,勉励学生们要“明德励志、爱国奉献;心存忧患、直面挑战;勤学深思、锐意创新;开放包容、交流互鉴”。

“青年一代的理想、本领和担当,就是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希望。我衷心祝愿同学们,在新的征程中,激扬青春,勇做走在新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郝平说。

毕业生在毕业典礼上合影留念。新华社记者任超摄

据悉,为了不让毕业生们留下遗憾,北大将在明年五四校庆期间及毕业季,为2020届毕业生安排专场的学位授予仪式。此届毕业生还可选择今后任何一年返校,参加一次学位授予仪式。

“今天参加这场特殊的毕业礼,让我很有感触。在今年的疫情下,更让我感受到‘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硕士毕业生李正禹说,“作为北大学子,我们要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散发出最闪耀的光芒。”

原文链接北大首个“云端”毕业礼来了!不仅为毕业庆祝,更向“逆行者”致敬!(新华社 2020年07月02日)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