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钰峰:学习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 建设中国特色网络强国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发展和治理,统筹协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领域信息化和网络安全重大问题,对网信工作作出一系列战略部署,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治网之道,形成了网络强国战略思想。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人类历史发展、党和国家全局高度,科学分析了信息化变革趋势和我们肩负的历史使命,系统阐述了网络强国战略思想,科学回答了事关网信事业长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全面加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加快推进网络强国建设明确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只有把社会主义中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才能更好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走好中国特色网络强国之路,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网络强国建设方向,明确中国特色网络强国建设思路,强化中国特色网络强国建设措施。

一、坚持中国特色网络强国建设方向

1. 建设网络强国必须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出发,重视互联网、发展互联网、治理互联网,成立了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制定实施国家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战略、宏观规划和重大政策,不断增强安全保障能力。2018年2月,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强和优化党对网信工作的领导,这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2018年3月,中共中央印发的《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提出将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改为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坚持党管互联网,加强党中央对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确保网信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要加快推进网信三级工作体系建设,落实好地方网信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双重管理体制,确保上下联动、令行禁止。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网信工作,将其纳入重点工作计划和重要议事日程。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主动适应信息化要求,强化互联网思维,自觉学网、懂网、用网,不断提高对互联网规律的把握能力、对网络舆论的引导能力、对信息化发展的驾驭能力、对网络安全的保障能力,把网络强国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2. 建设网络强国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网信事业要发展,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信息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群众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的一个重要观点。要适应人民期待和需求,加快信息化服务普及,降低应用成本,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务,让亿万人民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要加快农村互联网建设步伐,扩大光纤网、宽带网在农村的有效覆盖,补齐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短板。要坚持问题导向,抓住民生领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推进“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文化”等,不断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因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要加快推进电子政务,鼓励各级政府部门打破信息壁垒、提升服务效率,打造“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等全流程一体化在线综合便民服务平台,实现网上办、马上办、全程帮办、少跑快办,让百姓少跑腿、信息多跑路,解决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的问题,不断提升城市治理和服务水平,实现“科技让生活更美好”的目标。

3. 建设网络强国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网信发展之路。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重大战略问题,要从国际国内大势出发,总体布局,统筹各方,创新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按照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思路,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网络经济,推进信息惠民,大力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拓展网络经济空间,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数字经济、共享经济,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必须敏锐抓住信息化为我国抢占新一轮发展制高点、构筑国际竞争新优势提供的有利契机,推动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突破,发挥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加强网信领域军民融合,主动参与网络空间国际治理进程,向着网络基础设施基本普及、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数字经济全面发展、网络安全保障有力、网络攻防实力均衡的方向不断前进,最终达到技术先进、产业发达、攻防兼备、制网权尽在掌握、网络安全坚不可摧的目标。

二、明确中国特色网络强国建设思路

1. 技术要强——加速推动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突破。互联网核心技术是我们最大的“命门”。从技术方面讲,我国互联网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改变,这是我们最大的隐患。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核心技术的根源问题是基础研究问题,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明确主攻方向,超前规划布局,加大投入力度,积极推动区块链技术多领域、多场景应用。要加强对密码学、分布式系统、共识机制、博弈论等区块链基础理论研究的支持和引导,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努力让我国在区块链这个新兴领域走在理论最前沿、占据创新制高点、取得产业新优势。要抓紧制定计算机操作系统等信息化核心技术和信息领域核心技术设备发展战略,并明确时间表,加大自主创新力度,集中力量攻关实现突破,以点带面,整体推进,为确保信息安全和国家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人工智能是引领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正在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等方面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我们赢得全球科技竞争主动权的重要战略抓手,是推动我国科技跨越式发展、产业优化升级、生产力整体跃升的重要战略资源,是必须紧紧抓住的战略制高点。我国拥有海量数据资源、巨大应用需求、深厚市场潜力,这是我国人工智能发展得天独厚的优势。新一代人工智能是依靠数据和知识“双轮驱动”的,数据越多才能越智能,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加快推进量子科技发展,关系我国科技核心竞争力和产业发展主动权,关系我国信息安全和国防安全。要坚持以国家信息安全保障、计算能力提高等重大需求为导向,统筹基础研究、前沿技术、工程技术研发,培育量子通信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量子科技国际竞争制高点,构筑发展新优势。

在全球信息领域,创业链、产业链、价值链整合能力越来越成为决定成败的关键。要推动强强联合、协同攻关,积极推动核心技术成果转化。以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突破口,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要遵循技术发展规律,做好体系化技术布局,在产业体系建设以及技术、产业、政策上共同发力。要加强集中统一领导,完善金融、财税、国际贸易、人才、知识产权保护等制度环境,优化市场环境,更好释放各类创新主体创新活力。要培育公平的市场环境,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

2. 内容要强——坚决打赢网络意识形态斗争。信息流通无国界,网络空间有硝烟。互联网日益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主战场、最前沿,掌控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就是守护国家的主权和政权。我们面临的网络安全问题,很多是意识形态问题。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搞乱一个社会、颠覆一个政权,往往先从意识形态领域打开缺口,先从搞乱人们的思想入手。互联网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变量,在互联网战场上,我们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到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国家政权安全。要把网上舆论关注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人在哪儿,宣传思想工作的阵地就应该在哪儿。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手机网民规模达9.86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0.4%。其中,40岁以下网民超过50%,学生网民最多,占比为21.0%。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的大部分信息都从网上获取,而现在的网络空间情况复杂,因此,大家都要在开展网络斗争、加强网络管理、弘扬网上主旋律这项工作中发挥作用,要主动宣传、正确引导、掌握话语权。

要增强阵地意识。宣传思想阵地,我们不去占领,人家就会去占领。我们一定要巩固和拓展主流媒体和网上正面力量构成的红色地带,不断扩大其社会影响,勇于进入主要由网上和社会上一些负面言论构成的黑色地带,逐步推动其改变颜色;对处于红色地带和黑色地带之间的灰色地带,要大规模开展工作,加快使其转化为红色地带,防止其向黑色地带蜕变。对贬低中华文化、否定中华民族的历史贡献、否定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奋斗史、歪曲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的负面言论,我们要有的放矢地正面交锋,增加网络正能量。要通过学校教育、理论研究、历史研究、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等多种形式,加大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光荣历史的正面宣传力度,经常讲、反复讲,目标是入脑入心入行。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3. 基础要强——坚决维护国家网络安全。网络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要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网络安全是整体的而不是割裂的,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是共同的而不是孤立的。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维护网络安全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广大网民共同参与,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管理、企业履责、社会监管、网民自律等多主体参与,经济、法律、技术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治网格局,共筑网络安全防线。

要加快构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体系,金融、能源、电力、通信、交通等领域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运行的神经中枢,是网络安全的重中之重。要构建公共安全人防、物防、技防网络,实现人员素质、设施保障、技术应用的整体协调,彻底堵塞“安全漏洞”,坚决打破“安全孤岛”。要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高度重视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智慧工程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不断提高公共安全装备水平。要加强网络安全信息统筹机制、手段、平台建设,把政府、企业、国内和国外的安全威胁、风险情况和事件信息汇集起来,综合分析、系统研判,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要加强网络安全事件应急指挥能力建设,实现对互联网安全重大事件的统一协调指挥和响应处置。要全面加强网络安全检查,摸清家底、认清风险,发现隐患、修补漏洞,通报结果、督促整改。要落实网络安全责任制,制定网络安全标准,明确保护对象、保护层级、保护措施。要加快网络立法进程,完善依法监管措施,坚持依法治网,推动依法管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确保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要深入实施网络安全法,依法加强数据安全管理,加大个人信息保护力度,规范互联网企业和机构对个人信息的采集、使用,维护公民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要深入开展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宣传普及,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

三、强化中国特色网络强国建设措施

1. 管好互联网——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动员全国各族人民、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党管媒体,不能说只管党直接掌握的媒体,而是要把各级各类媒体都置于党的领导之下。管好用好互联网,是新形势下掌控新闻舆论阵地的关键,重点要解决好谁来管、怎么管的问题。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好监管责任,使全媒体传播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对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实行一个标准、一体管理。企业要承担企业的责任,党和政府要承担党和政府的责任。网上网下要同心聚力、齐抓共管,形成共同防范社会风险、共同构筑同心圆的良好局面。

要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使主流媒体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要发挥网络传播互动、体验、分享的优势,听民意、惠民生、解民忧,把网上工作作为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平台,把“键对键”线上互动和“面对面”线下服务结合起来,提高网上工作本领,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凝聚社会共识。

2. 用好互联网——发挥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引领作用。互联网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变化,给各行各业创新发展带来历史机遇。要充分发挥企业利用互联网转变发展方式的积极性,支持和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服务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未来几十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将同人类社会发展形成历史性交汇,工程科技进步和创新将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信息技术成为率先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各领域的先导技术,将促进以物质生产、物质服务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向以信息生产、信息服务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世界正在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新经济发展时期。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优化创新环境,集聚创新资源,加强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纳米技术、量子计算机等前沿领域合作,着力推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以信息流带动技术流、资金流、物资流,促进资源配置优化,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推动创新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发挥积极作用。

按照新发展理念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的总要求和大趋势。我们要把握这一历史契机,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网信事业代表着新的生产力、新的发展方向,应该也能够在践行新发展理念上先行一步。要以信息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统筹发展电子政务、构建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打通信息壁垒,构建全国信息资源共享体系,更好地用信息化手段感知社会态势、畅通沟通渠道、辅助科学决策,推进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要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对教育的深刻影响,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变革创新,充分发挥人工智能优势,加快发展伴随每个人一生的教育、平等面向每个人的教育、适合每个人的教育、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

3. 掌握话语权——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兴起,互联网真正让世界变成了地球村,让国际社会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同时,互联网发展对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提出了新的挑战,迫切需要国际社会认真对待、谋求共识、实现共赢。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互联网将对人类文明进步发挥更大促进作用。同时,互联网领域发展不平衡、规则不健全、秩序不合理等问题日益凸显,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信息鸿沟不断拉大,现有网络空间治理规则难以反映大多数国家的意愿和利益。世界范围内侵害个人隐私、侵犯知识产权、网络犯罪等时有发生,网络监听、网络攻击、网络恐怖主义活动等成为全球公害。

互联网是人类的共同家园。面对世界范围内存在的各种网络问题和挑战,中国主张在全球互联网治理问题上,联合国要发挥主渠道作用,讲规则、讲主权、讲透明,尊重各国在信息安全上的关切,实现共同治理,携手打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数字发展环境。为此,中国发出了《全球数据安全倡议》,旨在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有序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中国倡导尊重网络主权、维护和平安全、促进开放合作、构建良好秩序的“四项原则”;倡导加快全球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互联互通,打造网上文化交流共享平台、促进交流互鉴,推动网络经济创新发展、促进共同繁荣,保障网络安全、促进有序发展,构建互联网治理体系、促进公平正义的“五点主张”;与国际社会一道,在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坚持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通过积极有效的国际合作,加强沟通、扩大共识,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做到发展共同推进、安全共同维护、治理共同参与、成果共同分享,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这些主张日益成为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赢得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赞同。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

作者简介:

安钰峰,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研究员。

原文链接:安钰峰 | 学习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 建设中国特色网络强国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