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 年

十 年

许是命中注定、或是机缘巧合,与燕园、与新闻网有着不解之缘。

短短燕园两年,确是惊鸿一瞥。在这期间,新闻网如同一扇门,让我见过一些事、认识一些人,给予我丰富营养和多彩锻炼,让我深刻理解何为大学精神。

相对于其他本科就在北大读书、熟识校史校情的新闻网同伴,初入燕园、已经是硕士研究生的我有点生疏和拙笨,但其后隐藏的却是事后看来极为珍贵的新鲜感和探求欲。在不耽误自己本身学业的前提下,我要求自己尽可能参与新闻网的所有活动。

第一次采访任务,是和时任新闻网老师拍摄秋日燕南园。没读北大时候,“一塔湖图”是对北大所有的印象。走进后,始知还有如此气定神闲、格调优雅、涵容蕴润的燕南园。三松堂门前立有一对可爱的小石狮,有着红木板黑字的冰心先生住过的56号门牌,颇具绝世而独立感觉的西式小洋楼,仿佛我已经穿越时空走近老先生们。就是在这次拍摄中,我感受到,真正地走进燕园了。

其后,跟着老师做“国家级教学名师”的专题报道,做北大110周年校庆报道和“亲历·十年”专题,让我有机会能在面前的小历史中体会北大110年来演变的大历史,也收获着与高等教育相关方面的知识。

新闻网的日子,快乐、充实。

一次次采访燕园的硕学宏儒,他们基于宏观视野的透视、微观事理的剖析,以及对历史现实深刻的追问,是我启迪智慧、收获知识的第二课堂。

一次次行走于燕园的过程中,不停地探寻燕园的美丽与魅力。如同“情人眼里出西施”一样,总希冀能找到最好的角度,通过镜头这一媒介将打动我的美景展示给更多的人。

今日新闻乃明日历史。想到现在所写下的新闻、拍摄的照片,将成为校史的一部分,手中的笔、相机也就慎重、庄严许多。所以,一篇好的稿子,是采访前尽心尽力搜集背景资料、认真撰写每一个有价值问题的采访提纲,是采访中神经高度敏感、不放过任何一个新闻点的执着追问,是采访后忠实原貌、精雕细刻地熬夜写稿,更有指导老师让人豁然一亮、不禁喝彩的妙笔编辑。

虽然现在从事的职业并非是新闻记者,但在新闻网实习期间所锻炼的与人沟通、慎究文字等能力,敬重老师、崇尚学术等意识,在我的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新闻网十岁了。这让我不禁回忆自己十年间的脚步。

十年前,十二岁的我,读着圣贤书,拥有着强悍无比的记忆力,词句朗朗诵出,然,不解其意。于我,那些文字,一目十行,只是一横一竖、一撇一捺的集合;只是手下翻飞的笔墨、炫耀的资本。

十年后,经历了高考的历练,读完了本科、硕士,鼻梁上也架起眼镜。记忆力不再似从前,不再年少轻狂,也能够沉下心,细细重新读起熟识的字,静静揣摩燕园故事,品味其后的精神、风骨、气场。

十年间,因为我是北大新闻网学生记者,可以有机会在燕园采访名师、听取故事、开拓视野,让我看到时间和知识的力量。

十年前,互联网普及才刚刚起步。恰逢世纪之交,北大新闻网呱呱坠地,打开了宣传北大、报道北大的一个新的途径。

十年后,北大新闻网已经在全国兄弟院校新闻网站建设中处于翘楚地位,有着较高水准,形成了自有的独特风格。

十年间,多少通过新闻网了解北大、爱上北大的学生,最终又成为北大的孩子,也成长为新闻网建设的中坚力量。

下一个十年,新闻网会还会继续发展、成长,作为新闻网记者团曾经的一分子,作为北大的孩子,期待她华章重启、精彩依旧。

北大新闻网,十周岁生日快乐!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