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辛:辛丑咏牛诗联

咏牛诗

衣绣登清庙,

上朝以稳当。

躬行平畛域,

奋足拓蛮荒。

小注:

1、衣锦:《艺文类聚》卷九四引《庄子》曰:“或聘庄子,庄子应其使曰:‘子见牺牛乎?衣以文绣,食以蒭菽,及其牵而入于太庙,虽欲为孤犊,岂可得乎?’”

2、上朝:南北朝时南方视马如虎,牛车一时大兴,年高德劭者竟被允以牛车上朝。

3、畛域:界限。《庄子》:“泛泛乎其若四方之无穷,其无所畛域。”成玄英疏:“譬东南北,旷远无穷,量若虚空,岂有畛界限域也。”这里指隔阂。

莹蹄破冻土,

春杖引春风。

挂角培心力,

养民大道通。

小注:

1、莹蹄:《艺文类聚》卷九四引梁元帝《谢东宫赉蒸栗牛启》曰:“色似秘府之书,毛类陈王之玉。騂角未奇,莹蹄非贵。”又引梁刘孝威《谢南康王馕牛书》曰:“蜀守神牛,秦公怒特,穆王白角,何氏莹蹄,无以逾其劲力,迈其致远。”莹,光洁如玉。

2、春杖:古时立春日以泥作“春牛”,用彩杖鞭“牛”,行“打春”礼。宋韩维有《立春观杖牛》诗。苏东坡词:“春牛春杖,无限春光来海上。”

3、挂角:《旧唐书·李密传》载,隋末李密年轻时,曾骑牛外出,挂《汉书》于牛角,一面手抓鞭子,一面翻书阅读。越国公杨素见到,问是何处书生如此好学?李密认得杨素,乃下车再拜,自言姓名。问所读何书,回答说是《项羽传》。后以挂角用为勤读的典故。

4、养民:养育人民。《艺文类聚》卷九四引张温《自理(表)》曰:“昔百里奚贤秦穆公,欲干之。穆公好牛。奚因赁养牛。公出游,登车以问百里。百里曰:臣之所长,非养牛者也,乃养民也。视牛察士,乃则贤人也。遂与同车而出。”

万岁树精以化生,

一元大武极其名。

名参飞兔齐骐骥,

白角莹蹄足贵荣。

小注:

1、树精:《玄中记》:“万岁树精为青牛。”

2、一元大武:《礼记》:“祭宗庙之礼,牛曰一元大武。”

3、飞兔、麒骥:《艺文类聚》卷九四引臧道颜《駃牛赋》曰:“仪体既美,特资高足,名参飞兔,价齐骥騄。”骐骥、骥騄,皆古良马。

4、白角:白色牛角。《穆天子传》卷四:“犬戎胡殇天子于雷首之阿,乃献良马四匹,天子使孔牙受之,爰有黑牛白角也。”

牺牷牲祭敬之至,

畜牸骨占彰效功。

作表为容尤善者,

稳行致远迈群生。

小注:

1、牺牷牲:古代祭祀所用牲畜以牛为首。《书·微子》:“今殷民攘窃神祗之牺牷牲。”孔传:“色纯曰牺,体完曰牷,牛羊豕曰牲。”《礼记·祭义》:“古者,天子诸侯必有养兽之官。及岁时,斋戒沐浴而躬朝之,牺牷祭牲,必于是取之,敬之至也。”

2、畜牸:饲养母牛。《初学记》卷二九引《孔业子》曰:“猗顿,鲁之穷士,闻朱公富,往问术焉。告之曰:‘子欲速富,畜五牸。’乃适西河,大畜牛羊于猗氏之南。十年之间,子息万计,赀似王公。”

3、骨占:以牛骨占卜。《初学记》卷二九引杨方《五经钩沉》曰:“东夷之人,以牛骨占事,呈示吉凶,无往不中。牛非含智之物,骨有若此之效。”

4、作表、为荣:《初学记》卷二九引宋孔甯子《牦牛赋》曰:“惟兹兽之攸生,亦栖遐而凭阻。……既作表于礼乐,又为容于军旅。”作表,在礼仪活动中有首要作用。为容,彰显军旅阵容。《周礼·地官·牛人》曰:“牛人掌养国之公牛,以待政令,祭祀供享牛、求牛……,军旅供兵车之牛。”

5、尤善者:《艺文类聚》卷九四引桓谭《新论》曰:“夫畜生贱也,然有尤善者,皆见记识。故马称骅骝骥騄,牛誉郭椒丁擽。”

6、群生:一切生物。《庄子·在宥》:“今我愿合六气之精,以育群生。”

丁擽郭椒传史册,

牺求帝稷细区分。

应图骨样面容异,

衔负灵芝卧伴麟。

小注:

1、丁擽、郭椒:皆古良牛名。见上注5。

2、牺求帝稷:《礼记·祭义》:“天子以牺牛,诸侯以肥牛,大夫以索牛,”《周礼·地官·牛人》:“牛人掌养国之公牛,以待政令。祭祀供享牛、求牛,宾客供积膳牛,……军旅供兵车之牛。”牺牛,毛色纯正的牛。求牛,祭祀之前占卜之牛。祭祀前三日,“择其毛而卜之,是为求牛。求,犹择也。”(孙怡让《正义》引惠士奇语)。

3、《艺文类聚》卷九四引梁刘孝仪《谢豫章王赐牛启》曰:“观其毛角相合,骨样应图。”

4、面容异:牛面容特异,“牛角及鼻,‘公’字之象”。见《初学记》卷二九引《蜀志》。

5、卧伴麟:据《拾遗记》载,孔子出生时,“有麟吐玉书于阙里人家”。故后世以麒麟吐书形象为祥瑞之征。清宫旧藏一青玉摆件,麒麟与牛并卧,麒麟背负书函,牛则口衔灵芝。

百里养民因倚重,

田单火阵败强燕。

秦王伐蜀有神策,

巢父牧犊自在天。

小注:

1、百里:即秦相百里奚。见前“养民”注。

2、田单火阵:《史记·田单列传》:“(单)乃收城中千余牛……束兵刃于其角,而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牛尾热,怒而奔燕军,燕军夜大惊。”燕师大败。

3、神策:《艺文类聚》卷九四引《蜀王本纪》曰:“秦惠王欲伐蜀,乃刻五石牛,置金其后。蜀人见之,以为牛能大便金,牛下有养卒,以为此天牛也,能便金。蜀王以为然,即发卒千人,使五丁力士,拖牛成道。致三枚于成都。秦得道通,石牛力也。后遣丞相张仪等随石牛道伐蜀。”

4、巢父牧犊:《艺文类聚》卷九四引《符子》曰:“尧以天下让巢父。巢父曰:‘君之牧天下亦犹余之牧孤犊。君牧天下,是各有其所牧矣。君焉用惴惴然以所牧而与余,余无用天下为也。’于是牵犊而去。”

秋林放牧无拘迫,

背卧飞筝已得心。

凉处款延管子后,

汉书挂角用怀深。

小注:

1、秋林放牧:明清画家常作“秋林放牧”图,描绘秋高疏林中牧童骑牛,悠然自得之形象。

2、背卧飞筝:牧童在牛背上睡觉、放风筝。

3、得心:沈周题牧牛画册诗:“童儿放手无拘束,调教于今已得心。”

4、凉处款延:明张宏曾作凉处款牛图,描绘齐名相管仲后人管宁的故事。一天,某村民的牛误入管家田地,践踏庄稼。管宁发现后,不仅不生气,反而把牛牵到阴凉处喂养,比牛主人喂得还好。足见管宁之宽厚大度。款延,款待。

5、用怀:存心,居心。《抱朴子·用刑》:“若乃以轻刑禁重罪,以薄法卫厚利,陈之滋章,有似穿井以当路,非仁人之用怀也。”

佛门修法大乘喻,

老子出关紫气腾,

若以驾驱施碌碡,

来年春水满畴塍。

小注:

1、大乘喻:佛教以牛、羊、鹿三兽之力的大小,三车所载的多寡来比喻三种修行法门的深浅。牛车喻大乘(菩萨乘);鹿车为中乘(缘觉乘);羊车为小乘(声闻乘)。

2、老子出关:司马贞《史记索隐》引汉刘向《列仙传》:“老子西游,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也。”

3、施碌碡:冬季大雪季节农夫常驾牛拉碌碡压农田以保墒,并利于来年春灌。

4、畴塍:田亩,畦田,泛指农田。

蒋公夜梦吉之兆,

扣角高歌因列侯。

廉吏留犊证一字,

庖丁刃解岂无由。

小注:

1、蒋公夜梦:《艺文类聚》卷九四引《蜀志》曰:“蒋琬夜梦,有一头牛在门前,流血滂沱,意甚恶之。问占梦赵直,直曰:‘夫见血者,事分明也;牛角及鼻,公字之象。君位当至公,大吉之征也。’”

2、扣角高歌:蔡邕《琴操》:“甯戚饭牛车下,扣角而高歌……齐桓公闻之,举以为相。”

3、留犊:《艺文类聚》卷九四引《魏略》曰:“巨鹿时苗为寿春令。始之官,乘牸牛,岁余,牛生一犊。及去留其犊。谓主薄曰,令来时,本无此犊,是淮南所生也。吏曰,六畜不识父,自当随其母。苗不听。”足见时苗之廉洁。

4、一字:即上揭“公”字。这里非公侯之公,而是公私,公家之公。

5、庖丁刃解:据《庄子·养生主》载,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文惠君赞其绝妙,庖丁解释说,平生宰牛数千,而今宰牛全以神运,目无全牛,刀入牛身若“无厚入有间”,而游刃有余。故刀虽已用了十九年,却“若新发于硎”。

野性骨筋看戴氏,

罗浮修道香光图。

不思释卷示宽和,

背倚读书独乐乎!

小注:

1、戴氏:唐代画家戴嵩。据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载,戴为《五牛图》作者韩滉弟子,其笔下的牛写实而生动,能得牛“野性筋骨之妙”。史称“韩(幹)马戴牛”。

2、罗浮修道:晋名士葛洪晚年携家眷移居罗浮山炼丹成仙,为历代画家常用题材。现存元王蒙《稚川移居图》构图繁密,山林泉瀑。葛抚鹿立于桥上,葛妻抱子骑牛,行于溪畔。表达了作者弃官归隐的志向。

3、香光:王蒙自号。其弃官后隐居临平(今余姚临平镇)黄鹤山,故又号黄鹤山樵。

4、释卷:据《隋书》记载牛弘待人宽和,其弟酒后射死自己驾车之牛,妻子再三诉说,牛弘只是说“已知之矣”,依旧“读书不辍”。明张宏有《射牛图》。

5、背倚读书:明吴伟有《树下读书图》,描绘一士子耕作之余,背靠卧牛展卷研读。老牛温顺平和,士子聚精会神。生动表现耕读传家的文化传统。

6、独乐:独自快乐,自得其乐。

2021.2.7晨

咏牛联

1f98c2bd83634d47a0d3c2368cf00266.jpg

躬身田畴,玉蹄平畛域;

作表礼乐,文绣入神堂。

注:

1、畛域:界限,隔阂。见前诗一注。

2、作表礼乐:牛为祭祀牺牲之首。

3、神堂:即庙堂,祭祀祖先的地方。

和服超群,作礼乐之表;

稳步致远,极坐驰之愉。

注:

1、和服:平和顺从。

2、超群:《艺文类聚》卷九四引臧彦《駃牛赋》:“乃有超群独出,骍毛文角。”

3、致远:《艺文类聚》卷九四引刘孝威《谢南康王馕牛书》曰:“蜀守神牛,秦公怒特,穆王白角,何氏莹蹄,无以逾其劲力,迈其致远,直宿九重。”

树精化生,名载经传,超涧郭椒齐骥騄;

圣老乘驾,气浮谷关,留言尹喜大功行。

注:

1、经传:指诗经、礼记。经,文本,原典;传,解释文本、原典者,《礼记》乃《仪礼》之传。

2、超涧郭椒:朱彝尊《栋亭集序》:“譬诸骅骝骥騄,郭椒丁擽,腾山超涧,驰骋既熟下面纵送剧骖之区,其乐有不可喻者也。”剧骖,七面相通的大道。

3、圣老:老子。

4、留言尹喜:函谷关令尹喜。老子驾青牛过关,尹喜请留言,“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司马贞索隐引汉刘向《列仙传》曰:“老子西游,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

2021.2.12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