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学院与燕园街道开展共建系列活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引领同学们在新时代弘扬践行爱国奋斗精神,培育师生党员服务社会、回馈社会的奉献精神,提升第二课堂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成才,充分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增强师生能力、实践育人的职能,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与燕园街道办事处建成“共建共享发展、共绘美丽燕园”基地,立足志愿服务,长期开展共建系列活动,具体包括街道办挂职锻炼、定点帮扶、生态文明进社区、建设社区书屋、爱心家教以及老年大学等丰富多彩的共建系列活动,本学期各项目活动正在火热开展。

青年服务入社区 生态讲堂再开讲

为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加强社区生态文明建设,增强社区、家庭、学校的凝聚力,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并营造环境友好、邻里亲密的和谐社区氛围,2018-2019学年,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生联合党支部接力推进燕园社区共建活动,以鼓励青年学子将志愿服务从基层做起,与社区一道促进发展成果的共建和共享。“生态文明讲堂”项目作为特色、品牌活动,目的是积极落实全国生态环境大会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与提高社会环境素养的会议精神,更好宣传生态文明理念、改善社区的生态环境,在宣传国家生态文明政策的同时,科普防霾知识、节水知识、变废为宝手工艺制作方法等实用环保知识,以帮助社区居民更好地认识和改善生活环境、提升健康质量,实现绿色生活。

11月28日上午,北大校内朗润园社区活动室内热闹非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一行早早布置好场地,开展社区共建活动,进行主题为“雾霾天气认识与防护”的生态文明讲堂。活动室内座无虚席,到场的既有校内教职工家属,也有年近古稀的退休教授、老一辈党员前辈。校内社区居委会协助组织本次活动。

居委会主任李金香和到场参与本次活动的社区居民都对同学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活动伊始,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18级硕士生姜鹏南与2017级本科生吴凯进行了“雾霾天气的知识及应对措施”的主题宣讲。宣讲过程中,同学们对雾霾天气的判定、雾霾的成因等基本知识进行了全面讲解,并介绍了关注和了解空气质量实时状况的官方渠道;同时,主题宣讲中强调了重污染天气对人体的危害以及可行的防护措施,包括口罩的正确使用方法和室内空气污染的防护等。社区居民对宣讲内容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在认真聆听的过程中也结合生活中的思考和疑问,积极主动与同学们探讨和交流。

8cec4b7a863a1d706b624c.jpg

“雾霾天气的知识及应对措施”主题宣讲

2016级博士生张西超和2015级本科生吴坤主持了“雾霾知识竞答”活动,在活跃现场气氛的同时进一步传授和交流相关知识。知识竞答环节与宣讲内容密切相关,围绕空气污染基本知识和防护方法这一主题,设计了多种题型供社区居民抢答。活动现场气氛异常热烈,社区居民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对同学们竞答问题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在竞答与释疑的过程中,社区居民巩固了雾霾天气及防护的知识。

活动的第三部分为互动游戏环节。2015级本科生柯彦楚与2018级本科生钟欣琪介绍了雾霾天气下适合在室内进行的相关活动,并带领社区居民现场学习简单实用的老年手指操。老年手指操动作不多,但很有针对性,对老人活动筋骨、预防各类疾病都有很好的效果。社区居民纷纷表示,手指操轻松有趣又有助于身体健康,将利用空闲时间多多练习。

8cec4b7a863a1d706b834e.jpg

老年手指操教学

社区居民表示,此次活动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关于雾霾的危害和防护知识,并将在以后的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有效保障自身健康,希望学生党员能多多走进社区举办社区建设活动,从而帮助改善社区环境质量、提升居民环境意识,使群众能更好地共享绿色发展的成果。

8cec4b7a863a1d706b8f4f.jpg

社区居民与同学合影

此次活动的圆满完成也拉开了本学年“生态文明讲堂”活动的序幕。“生态文明讲堂”的开设,鼓励了同学们基于专业特色和专业能力,为社区居民提供有关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生活等方面培训,向社区居民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和绿色生活的有益性,使社区居民影响并带动身边的家人、朋友和同事,共同为建设美丽家园而努力。同学们在走进社区的过程中,真正实现了从基层做起,利用自身所学知识服务社区居民,与社区居民共同学习进步,这对于同学们提升自身思想道德境界和社会责任感、更好地理解和促进绿色发展与共享发展,以及践行生态文明理念起到积极作用。“生态文明讲堂”活动将持续开办,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学子们将立足专业特色,共建绿色燕园、绿色社区,更好地展现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活动的风采。

全民阅读 社区书屋

“全民阅读”是建设学习型社会要求的一项重要举措,能促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燕园街道7个社区都有自己的图书室,但图书室内的图书老旧,内容不能充分满足居民阅读需求,摆放不正规,很少有居民翻阅。学院计划整合7个社区现有的图书资源,在图书室内增加居民感兴趣的书籍、报刊杂志,并将书籍分类,整理成书目;在各栋楼的楼长处设立图书分社,创建新型的“社区书屋”,定期的交换书屋内的图书,使图书流动起来,方便居民阅读,丰富居民的精神食粮。此后,学院还将整合图书资源,建立电子化图书管理方案,使居民足不出户即可查询图书、预约图书等。

同学们整理社区书屋

11月29日下午,社区书屋活动正式开展。该活动旨在对燕园街道社区图书进行整理和数字化,并对旧书进行筛选,对书目进行更新。志愿者们按照政治、文学等多种类型对图书进行了整理并将其整齐地码在书架上,整理后的书架焕然一新。社区活动负责人对志愿者工作表示了肯定和感谢,并希望北京大学持续对社区书屋进行改造和升级。社区书屋建设还将在蔚秀园、燕东园等社区开展。

合影留念

担任社区主任助理 街道办挂职锻炼

为服务街道社区两个文明建设,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对当代青年“知行合一,做实干家”的号召,促进大学生走向社会、了解社会、深入社会,在社会中锻炼自我、服务他人,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与北京市海淀区燕园街道开展联合共建活动,设置“居委会主任助理”项目,引导、组织和支持大学生参与社区日常工作。

2018年11月,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共7位本科生和研究生担任燕园社区居委会主任助理,工作时长累计22.5天,超过11月的工作日数量总和(22天)。工作期间,7位助理帮助处理居委会工作,宣传社区文化、社区好人好事,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同时从专业特点、需求导向和社区服务三个维度出发,协助居委会开展具有特色、富有深度与广度的社区系列活动,尽心尽力服务社区居民,得到了居委会工作人员和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锻炼了自己的各项能力,获得了丰富而深刻的体验与收获。

关于为什么参加“居委会主任助理”项目,甫入燕园的本科新生马小东言简意赅:“增加见识,于社会做一点事。”博士生苏志国则表示:“希望能结合自身所学的专业知识,为社区居民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同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博士生李焕宏希望通过这一项目,了解社区,体会基层服务机构的运作。硕士生干雅岚认为,“能去社区服务、献一份力是很有意义的”。

助理们的工作内容丰富全面,不仅包括如取拿物品、资料整理、传达信息、发布通知公告、对接学院党团组织与社区等日常事务。苏志国协助居委会开展了燕园街道“法治海淀,精彩故事”普法进社区的宣讲活动,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科普宣传的活动,同时协助设计制作了了主题为“家庭社区安全祥和”的宣传展板,总结了在预防火灾、预防燃气泄漏、预防诈骗、防风防灾等方面的注意事项,用醒目的颜色进行标注,并张贴在社区的宣传栏,帮助居民们有效化解安全风险,增强居民们的安全意识。干雅岚协助代办社区居民社会保障、劳动就业、法律咨询等公共服务事项,并参与筹备和开展了面对社区儿童的万圣节活动、社区运动会等相关公益活动和文体活动。

7位助理在项目中检验和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服务能力和组织能力,收获良多。硕士生刘一鸣还代表社区参加北京市环保局组织的“社区固废处理”讲座,从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回归学科专业理论,学以致用;博士生陈赟丹深入了解老年人的生活,为社区老年人提供了充分的陪伴与关怀,一起参加了社区的运动会,感受到了社区生活的丰富多彩,还和居民一起参观了国家博物馆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

干雅岚谈到,在一次突发的为维修工程队腾出装修空间而与占地车辆车主进行沟通协商的过程中,她遇到了一些愿意配合工作并理解工作人员难处的车主,但也遇到了一些因为通知太临时使得他们无法配合而生气发火的车主。在这样的情况下,她学会了如何心平气和地去和他们解释事情缘由并尝试提供解决方案。在这件事情当中,她意识到看上去很小的一件事,也会出现始料不及的情况,此时更是需要灵活变通地去应对。

在工作的锤炼中,助理们也有各自的体会和感悟。博士生苏志国说:“我觉得既然选择在社区担任助理,就应该戒骄戒躁,端正态度,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小事,这是为人民服务最好的体现。”本科新生马小东还将社区工作与自己的家乡联系了起来,他说:“社区的服务专门化基于人员的配比,这也是我家乡缺乏的一点。”博士生李焕宏提到,很多居民来找社区服务站帮忙,尽管很多事其实不是工作职责内的,但居委会还是能帮则帮,“挺温暖的”。

干雅岚说:“在为社区居民尤其是老年人提供服务帮助的过程中,我感受到社区服务站于他们而言像是第二个家,我为能做一些便民利民的服务而满足和快乐。”

工作的体验也使助理们对自己提出了新的要求和鞭策。刘一鸣表示,社区助理即是服务社区回馈学校的机会,也是锻炼提升自己的机会,他希望自己今后要多与人沟通,凡事从他人角度考虑,训练同理心和执行力,锻炼实用技能,提高办事效率。

“下学期还会再做。”硕士生安国成如是说。(文/陈龙 贾翔宇 吴坤 吴雅珍 宋锴 图/吴坤 杨计思)

编辑:凌薇

责编:山石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