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六院陆林一行完成湖北省疫后心理疏导阶段性任务返京

6月16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联络组专家组成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教授,北大六院党院办副主任孙思伟一行完成湖北省疫后心理疏导阶段性任务,平安返京。

陆林一行5月15日赴鄂,就湖北省患者康复和心理疏导相关工作,开展为期一个多月的调研指导。他们通过调研座谈、实地走访、会诊患者、深入考察、教育培训等方式,结合湖北省实际,在重点人群心理疏导、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给予指导支持。

联络组专家先后前往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等20余家综合医院和精神专科医院,听取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武汉市心理援助,以及武汉市感染新冠肺炎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定点救治医院(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疫情防控等有关工作情况,了解武汉市新冠肺炎治愈患者康复和心理疏导工作现状及存在的困难。

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陆林前往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病房,为病房内的多位有基础疾病和精神心理症状的患者进行会诊,通过深入的体格检查、询问病史、查看相关检查结果,制定了患者康复和心理干预的方案。

联络组专家分别前往省市相关部门(省红十字会、省妇联、市残联等)、街道(江岸区二七街道等)、社区(武昌区融侨华府社区等)、学校(武昌实验中学等)、高校(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民营医疗机构(麟洁儿童心理门诊等),深入了解疫情期间老年、青少年、高校学生、医护人员、志愿者、社工等重点人群心理状态,以及各单位(部门)在心理疏导、心理服务、健康宣教等方面的工作情况。

联络组专家深入市内各综合医院、精神卫生机构、新冠肺炎隔离观察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等,与一线医务工作者、街道社区干部、新冠肺炎康复患者沟通交流,突出了解医务人员心理状态、新冠肺炎患者康复情况,对应开展心理疏导、心理干预等心理服务。

陆林团队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广泛查阅相关资料,并听取国内外专家意见,会同湖北省、武汉市研究起草了《新冠肺炎疫情后精神心理健康随访研究方案》。拟以新冠肺炎康复患者及其密切接触者、病亡者家属、医务人员、社区居民及儿童青少年等重点人群为研究对象开展研究,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联络组和国家卫生健康委的指导下,联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精神卫生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等有关单位尽快实施。

为认真贯彻落实5月6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关于湖北武汉做好新冠肺炎患者康复及心理疏导的精神,联络组和湖北省卫生健康委负责同志建立联系,组织多名专家多次就《湖北省新冠肺炎出院患者康复及心理疏导工作方案》提供详细的意见和建议,目前《工作方案》已基本制定完成。

联络组专家通过现场观摩湖北省人民医院“武大云医”互联网医院、湖北省精神卫生中心“强肺心理支持系统”、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抗疫心理援助平台”“教育部华中师范大学心理援助热线平台”和武汉市中心医院互联网医院平台的运行情况,探讨依托互联网技术开展患者康复和心理疏导服务实现形式。

面向市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疾控中心、精神卫生防治机构,以及市心理专班等工作人员,陆林及其他专家分别围绕“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识别和处理原则”“疫情下哀伤的识别与干预”等主题,多次开展系统培训。

根据《关于印发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试点2020年重点工作任务及增设试点的通知》(国卫办疾控函〔2020〕336号),武汉被确定为新增的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地区。在充分借鉴北京、上海等一批先行试点地区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陆林根据此次调研情况,对《武汉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提出意见建议,并进行指导修改。

为推动湖北省疫后治愈患者康复和心理疏导工作,指导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精神卫生中心)深入开展愈后患者心理疏导和疫情对精神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精神卫生中心)设立“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湖北分中心”,为联络组《新冠肺炎疫情后精神心理健康随访研究》的实施、湖北省患者康复和心理疏导工作的开展和社会心态的平复提供帮助。

陆林积极与公益企业沟通,设立公益康复资金,为患者提供智能硬件、医疗服务平台、药品补贴等,同时联合全国精神心理卫生服务人员,建设湖北省新冠肺炎出院者康复和心理疏导公益项目,为湖北地区新冠肺炎愈后患者提供免费的心理疏导服务,减轻国家和地方政府以及患者个人的负担。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