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全力以赴做好核酸检测筛查工作

“您核酸了么?”似乎成为北京百姓日常最关注的话题。北京市疫情势态进展牵动着每位市民的心。随着疫情防控工作稳步推进,核酸检测正在成为精准防控的重要环节。

自6月11日疫情发生以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快速反应、主动作为,严格落实各项疫情防控工作。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姜保国强调:“大家要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采取最坚决、最果断、最严格措施,科学、精准、有效抓好防控工作,为首都疫情防控工作贡献力量。”

人民医院主动配合北京市疫情防控工作,尤其在提升核酸检测能力上,对空间、设备、人员等进行进一步布局,以满足北京市疫情防控“应检尽检、愿检尽检”原则,并有利于及时发现院内感染风险,实施精准管控。

百余名医护人员支援北京市核酸筛查工作

按照北京市卫生健康委统一部署,继6月17日抽调15名护士支援大兴区核酸采样工作后,6月23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又有4批共94名医护人员集结出发,紧急支援北京市各城区核酸采样工作。此后,医院还在陆续派出医护人员出发支援。

69317e07f9d944469d3378bf4374e218.jpg

医护人员集结出发

医院选取临床经验丰富熟练采样操作的资深医护人员,并进行系统规范的防疫培训,组建百余名医护人员的核酸采样支援梯队,随时待命应召出征。时间紧任务重,不同批次的队员有的是半夜12点,有的是清晨上班路上,有的是工作岗位接到医院通知,来不及休整准备,交代好临床工作就紧急集合出征。

社区街道室外取样与医院采样有很大不同,户外炎热的天气,排满众多待检人群,仅展览路核酸采样点,6月23日当日就要完成万例核酸采样工作。

5.jpg

社区街道室外取样

医院贴心准备了防护物资、饮料、巧克力、降温贴,并就核酸采样工作中自身防控和注意事项等再三提醒和叮嘱。全体队员深感自己的责任重大,“哪里都是战场,我们多做一份核酸检测,就是在为首都防疫工作作贡献,热点累点没什么。”这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支援核酸检测医护团队的心声。

酷暑中 核酸采样是这样完成的

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门诊楼东南侧总是引人注目。咨询、排队、扫码、检验人来人往却秩序井然,这里是医院鼻咽拭子采集处,是核酸排查的重要关口。六月的北京连续高温,医护人员穿着防护服挥汗如雨地工作着。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门诊楼东南侧鼻咽拭子采集处

“叔叔,请坐,身体稍微后仰,抬起头。”“马上就好,有一点难受,但不疼,您别怕。”24岁的血管外科护士小高,是核酸采集团队里年龄最小的。标准利落的动作、温和坚定的话语,显然已经是个“资深专家”了。这样的话,她一天都要说无数次,一边向患者讲解如何配合采样,一边迅速地完成采样操作。每采一个样本后都进行一次严格的手部消毒,保障每一名患者的安全。几个病人检查后,用75%酒精溶液喷洒检查区域,每天定时会进行全面消杀。

“我们的护士都经过了系统的培训,无论是操作还是感控流程,都一遍遍强调,各小组长逐一考核队员,以确保安全防护,精准采样。大家休息时也会交流,如何操做更快捷,如何让患者不适感更少。”医院门诊科护士长郑小伟介绍道。

和医护人员同样忙碌的还有外围负责维持秩序的工作人员。护理部主任王泠每天都会准时出现在这里,和蔼细致地对患者做好疏导解释工作。“核酸检测工作是医院疫情防控的重要环节,我们从各科室抽调有经验的护士组成梯队备战,每个班次完成一周的取样工作。”王泠说:“疫情防控期间,既要保障发热门诊、急诊、门诊等一线科室的运行,又要完成北京市和兄弟医院各项支援任务,还要保证医院的核酸采样工作保质保量完成。我们的护士就像战士,哪里需要就毫无怨言地到哪里去,特别令人钦佩。”

从一月份开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就开始了抗击新冠疫情的战斗。发热门诊承担起核酸采样工作,坚守疫情防控的“前哨”阵地。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发展,核酸排查成为防控重要环节,4月20日开始,医院核酸采样工作安排在门诊楼南侧,根据感染防控要求,在室外开展工作。六月的北京连日高温,在室外的工作更加困难。正午地面温度达到40多度。护士们在室外采样点身着防护服作业,体力更加成倍消耗……几乎无时无刻不在全身流汗,内衣都湿透。

医院非常关心关注核酸采样工作,为避免人群聚集,拉起隔离带标注一米线;两天时间搭建起遮阳棚,为医护人员和患者遮风挡雨;随着天气越来越炎热,专门购置空调扇、喷雾扇,尽可能地改善工作条件,在确保感染防控的条件下,尽可能地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王泠、郑小伟、护士长孙东东,经常买来冷饮、降温贴提供给大家。“我们的护士们非常不容易,我没法说哪一位特别优秀,而是全员都特别优秀。不管是轮岗、还是轮流吃饭、喝水,还是加班加点,大家毫无怨言、从不抱怨,都是彼此关心、相互帮助,特别令人感动。”孙东东说道。

“我们辛苦点没什么,只要北京市疫情能够好转,只要医院里的医护人员和患者平安,就是对我们最大的褒奖。”“采集天使”们如是说。

与“新冠”亲密接触的150个日日夜夜

作为北京市98家具备核酸检测机构之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20年1月27日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隶属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北京大学肝病研究所的丙型肝炎和肝病免疫治疗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拥有P2+实验室资质,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战役中,临危受命成为北京市第一批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

3.jpg

副院长张俊等察看肝研所改造核检场地

4.jpg

第一批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

在姜保国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大力支持下,肝病研究所副所长陈红松研究员、支部书记封波教授和所长助理饶慧瑛教授带领肝病研究所全体员工放弃休假时间,主动加入新型冠状病毒的核酸检测工作,以最短的时间完成了核酸检测P2+实验室准备及新冠病毒检测操作及安全防护培训工作,完成了空间仪器设备物资的准备,以最快速度开始了新型冠状病毒疑似病例诊断和检测。

自1月27日凌晨1点14分接受第一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标本至今,实验室共检测36,798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样本、30,115例新型冠状病毒抗体样本,并于2020年2月24日获得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认定的新型冠状病毒实验室检测确诊资格。随着样本量的不断增大,为了满足医院全员筛查检测顺利完成,医院致力于不断提升检测能力,检验科派出检验技术人员支援并肩奋战。昼夜不停的检测,日检测量高达2800例。

新冠核酸检测实验室随时可能“遭遇”阳性标本,因此生物安全防护容不得丝毫马虎。在穿戴严格执行三级个人防护要求的情况下,他们克服了防护服的厚重,闷热,克服了N95口罩的呼吸不畅,克服了护目镜和双层手套带来的不便,规范操作过程,保证检验结果均能及时、准确。

白班的检验人员在新冠实验室工作9个小时,中午只有不到一小时吃饭休息时间,夜班的检验人员在新冠实验室连续工作10个小时,整夜未眠,每当他们从新冠实验室出来都是全身湿透。从春节到至今,五个月时间,每一名检验人员每天都直接与病毒短兵相接,与病毒进行着面对面的斗争。他们奋战在“隐形”的战线,如高明的侦察兵,火眼金睛地检测出狡猾藏匿的病毒;他们把实验室当战场,不顾感染风险,为疫情处置提供科学、有效、准确的数据支撑。

48小时改造完成的新增核酸检测实验室

6月23日下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刚刚新增的建筑面积400余平方米的核酸检测实验室改建完成,正式投入使用。首批3000份样本即将送达。

新增的建筑面积400余平方米的核酸检测实验室

6月20日下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决定将位于白塔寺院区的原GMP实验室改造,建设成为专门用于新冠核酸检测的实验室。多个部门联手行动,在48个小时内完成全部改造、设备安装、流程优化等工作。实验室内部设有试剂准备区、标本接收区、核酸提取区、扩增及产物分析区和高压灭菌室组成,每个区都设有独立缓冲间,各区之间设有传递窗,“传递窗”里配备有紫外线灭菌等。实验区域按照生物安全以及核酸扩增实验室要求进行了部分改造,布局合理,洁污路线清楚,人员分工清晰明确。采样后的标本到达实验室后,将经过“标本处理”“病毒灭活及核酸提取”“病毒核酸扩增”“扩增产物分析”的过程,来判定被检测者是否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再结合临床症状等,为临床确诊提供实验室依据。每个步骤的操作过程都是需要独立分区专人负责,加之实验室内部配备负压层流,能有效保证生物安全,避免交叉污染,最大限度地确保检测工作人员的安全及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姜保国、王天兵等察看改造专门用于新冠核酸检测的实验室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检验科实验室负责人王辉介绍说,新实验室投入使用后,每天可检测6000至7000份样本。实验室已经做好全面准备,随时进入工作状态。一旦启用,这里将24小时工作,在做好防护的前提下,人员分多批次且多套设备连续工作,对样本进行核酸检测。预计到端午节时,北大人民医院加上原有实验室检测单日核酸检测能力将过10,000份;待设备进一步完善后,最大日检测量将能达到13,000份。医院副院长王天兵指出,从接到任务到改造完成,人民医院仅仅用了48小时,实验室投入使用后,对北京的疫情防控意义重大。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遵循“加快核酸检测,应检尽检、愿检尽检”的疫情防控要求,全力以赴提升核酸采集检测能力,为北京市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这场硬仗,贡献最硬核的力量。

没有人生而无畏,只是他们选择了勇敢;没有人生而无私,只是他们选择了奉献;医者天职使然,天使职责所在,向守护人民健康的“人民”战士致敬。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