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英才"联合国"展外交风范 第四届模拟比赛获佳绩

近日,北京大学组队参加了2005年关于联合国安理会改革的模拟联合国会议,并获得 “Best Speech Award”(最佳演讲奖)和“Commendation Award”(建议奖)。

<v:imagedata

此次模拟联合国会议比赛由中国联合国协会与外交学院联合举办,共有27支代表队参加,分别来自清华、南开、外交学院、中国科学院等全国25家高校与科研机构。模拟会议还邀请了中国联合国协会会长金永健(联合国原副秘书长),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原驻法大使),外交部助理沈国放等资深外交人士出席。

会议以近来最受关注的“联合国安理会改革”为主题,下设为两个议题,分别为“enlargement of security council”与“on use of force”。会议模拟现行联合国大会及安理会有关章程进行,设有主席、秘书长、观察员,各国代表团将针对每一个议题各提交一份立场文件(Position Paper),并由立场相同或相近国家组成阵营向大会联合提供共同立场。各参赛队在大会上有2-3分钟陈述时间,另有四次自由发言辩论的机会,这期间均要求全英文发言。发言完毕后进行投票表决,规定出有效票中若赞成票多于反对票,则该提案被通过。各参赛队在本次会议所有活动中被要求真实的代表本国的现实立场,并努力做到本国利益最大化。由于是模拟性质,因此活动中各队无法使用现实外交中普遍使用的武力威胁等外交手段,参赛队需完全凭借个人魅力、口才及沟通能力争取选票。

北京大学是第四次选派代表队参加模拟联合国会议活动,来自国际关系学院的10名学生组成了此次代表队。在“联合国”,他们被分为两个代表队,分别代表“中国”和“意大利”。事先经过严格选拔的北大选手,在英语口语表达,对国情资料把握,立场文件、决议草案的书写,场外活动,模拟联合国程序及形象气质等方面均表现出色。

<v:imagedata

会议过程跌宕起伏,悬念丛生。第一个议题“enlargement of security council”,即包括“四国入常”在内的一系列问题的提案由四国代表队联合其它代表队及观察员提出。在提案截至日前,由于中国,意大利等持反对意见的代表队工作出色,尤其是“中、美两国”的合作,使得四国联盟险些未找够四个盟友,最后拉拢一个“观察员”才使提案不至于搁浅。然而提案提出后,形势急转直下。中、美虽出发点不同但利益一致,因而站在同一立场,然而现实中听凭美国指挥的伊拉克在四国提案提出后竟突然倒戈,带领众阿拉伯兄弟站在了四国联盟一边,意大利等数十国组成的“咖啡俱乐部”,即“团结谋共识”联盟因此面临很大的困难和压力。迫于紧张的形势,中国代表队不得以改变现实中“太极高手”、“Mr.Abstention”的一贯作风,走向前台成为组织者,强调“原则不反对四国入常,但安理会扩大时机未到”,并积极的拉票。队员们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和机会,甚至大清早等在中立国代表队房间门口送上“请投反对票”作为“早餐”,为说服和确保摇摆不定的国家代表队队员并防止敌对方说客接近他们,我们的队员一跟就是一天,回到自己的房间工作废寝忘食,直至凌晨两点。值得一提的是表决前夜“中国”队表现出的智慧和经验,他们将本集团的“国家”以及可能投反对票的“国家”组织起来开“最后动员会”,增加了本阵营内“国家”的信心和决心,而参加会议的中立“国家”在这些“国家”的包围中,队员们的精彩演说下,也决定支持“团结谋共识”,最后,与会14个国家集体签字更是有效的确保了翌日大会上四国联盟的提案因反对票占多数票而被否决。而在第二个议题“on use of force”下,“美国”则联合西方盟国提出“预防性打击”提案,最后在多方交流下,由于反对票占多数,仍未能通过。

北大代表队在三天的会议上充分发扬团结协作精神,最终在两个议题上都取得了最有利所代表国家利益的结果。模拟会议以未达成任何协议而告终,这一结果与前些日联合国大会上的真实情况基本一致。

北大同学的出色表现得到了组织方与评委的充分肯定。会议秘书长场下甚至戏言“就是因为‘中国’搅局,才弄得未达成协议,会议只能就此收场。”

附:参加本次活动的同学均来自国际关系学院,并得到了国际关系学院党委的大力支持。孙力舟(国关04级外交专业硕士)总负责,姚佳威(国关04级外交专业硕士)任中国代表队领队,费扬(国关04级外交专业硕士)任意大利代表队领队。其他中国代表队队员为:白薇(美国),罗兰张(美国);其他意大利代表队队员:蒲实,薛琳砚,武安珏,倪国伟(台湾)。另,杨伊凡(国关02级本科生)在其中一天担任大会轮值主席。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