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斌:当代中国志愿者组织的制度建设

11月3日晚7点,北京大学青年志愿者骨干培训学校首讲会在英杰交流中心新闻发布厅顺利举行。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中国社会工作者协会理事、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会长王思斌为骨干培训学校全体学员进行了首次讲座,解析了当代中国志愿者组织的制度建设的相关问题。

讲座中,王教授借身边生动的例子谈了中国志愿者工作的现状,说明了志愿者组织制度建设的需求和意义,幽默诙谐的语言迎来阵阵笑声。而后,他对目前中国志愿者组织的制度建设进行了解析,介绍了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内容涉及了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动员方式、服务时间统计途径、评价标准。王教授一直在教同学们怎样做一个志愿者。王教授富于激情的讲话启发了同学们的思考,在之后的交流中,大家积极发言,王思斌教授就志愿者的组织发动工作、专业性、志愿者组织之间的资源竞争以及志愿服务经费来源等问题回答了同学们的提问。

北京大学志愿服务经过了风雨十二年的茁壮成长,每年在校注册的志愿者有3000余名,各院系志愿者组织共25个,志愿服务类社团7家,专项服务队若干支,形成了一支规模宏大,充满热情与活力的志愿者队伍。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临近,全国志愿服务事业的迎来了良好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志愿者队伍,是确保奥运会筹备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也是举办一届高水平、有特色奥运会的重要保障。

北京大学青年志愿者骨干培训学校成立于2003年,主要致力于培养一批具有崇高的奉献精神、良好的政治素质、精明的管理头脑、扎实的业务能力的志愿者骨干同学,积极正确地组织、管理、规划和引导我校志愿者行动,通过建立一套志愿者骨干人才选拔和培养的长效机制,为志愿服务事业长期、健康地发展打好人才基础。两年来,大批志愿者骨干活跃在志愿者工作的第一线上,为北大志愿者工作的长远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今年10月,青年志愿者骨干学校恢复办学。在新学年里,骨干学校将开展一系列的课程学习和培训工作,分为基础理论,专业技能,实践提高,奥运知识四大类,将理论学习和具体实践相结合,全面提高志愿者骨干同学的理论素质和实践能力。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