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帮你,好吗?北大开展学生心理卫生教育侧记

人民日报10月28日讯(瞿茜 吴巧玉)   “我感到人生没有希望,做什么都没有劲。”   “我为什么控制不住购物的冲动?”   “压力太大了,我快挺不住了!”   10月19日中午,北京大学三角地前走过熙熙攘攘的人群,“探索心灵,完善自我”———由学生工作部等部门组织的现场心理咨询让同学们停下了脚步。迟疑、徘徊、焦虑……尽管心情各异,他们还是坐在了心理咨询老师的面前。   “让我来帮助你,好吗?”———面对着咨询老师微笑的面容,同学们敞开了心扉,交谈中不时有人泪流满面。   是什么让正值青春年华的大学生如此困惑,如此迷惘?“学习、人际关系、适应性问题以及发展问题是学生们最大的困惑。”北大心理学系李靖博士说。   当众多的佼佼者云集北大,从前的第一不再是第一,内心的失落感油然而生;面对新鲜而陌生的大学校园,远离了父母的他们感到无所适从;面临找工作、出国还是读研的多重选择,他们不知何去何从。别小看了这些心灵的震荡,轻则它会使人焦虑、抑郁,重则会使身心受到严重损害。来自“北京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研究课题组”的报告表明,近年来大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居高不下,存在中度以上心理卫生问题的大学生占16.51%,呈逐年上升趋势。   心理卫生教育在北大已经由一个陌生的概念变为实实在在的行动。《如何尽快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这是北大本科新生上的第一课,由心理学系教授主讲,介绍大学生活中会遇到哪些常见的心理问题,如何自我排解,对新生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针对贫困生群体,学校组建了学生服务总队,引导他们开展集体活动,组织公益服务,使他们乐观自信地学习和生活。从今年秋天起,所有本科新生将进行心理健康测评,逐一建立心理档案,对某些心理异常的学生进行即时跟踪,必要时进行危机干预。   学校每学期开设《大学生心理卫生与健康》、《普通心理学》、《心理学概论》、《心理卫生学概论》、《健康的生活方式与健康传播》、《心理、行为与文化》、《社会心理学》等通选课,每学期有七八百名同学选课。“开设这些课的目的在于把学生请进来,遇到解不开的难题时去寻求心理帮助。”北大学工部副部长查晶说。   学校每年结合世界精神卫生日等定期开展一些知识普及活动,组织由专家教授、心理治疗医生等主讲的讲座,制作散发宣传手册,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橱窗等形式,多渠道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从2003年起,学校每个学期都举行心理健康活动周,现场展示宣传、情景剧、心理测试、“同伴教育”等活动精彩纷呈,吸引着众多参与者。   “看心理医生不再是一件丢人的事”,深入的宣传教育使同学们改变了观念,主动接受心理咨询的人渐渐多了起来。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周一至周五每天下午接待来访同学,进行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校医院设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心,重点进行专业治疗。   以心理学系学生为骨干成员的心理学社自2003年4月起开通了心理热线,志愿者周一至周五每天3小时接听咨询电话,运用专业知识帮助同学排解情绪,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心理问题疏解的渠道。   “让我来帮助你,好吗?”在一次次心与心的交流中,年轻的心从重负下得以释放,微笑又重新回到了脸上。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