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社团点将(四):朗诵艺术协会—诗诵北大

因为对声音的热爱,他们走到了一起,因为对于艺术的迷恋,他们手拉手肩并肩,开始了开拓北大朗诵艺术天地的旅程。他们希望打开奥妙无穷的声音世界,给给人们带来别样的享受,他们更希望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的吟咏诗赋的传统,为北大精神文化增加品位和内容。2003年3月协会成立大会在图书馆北配殿召开,墙壁上镶嵌了巨大的隶书字:“如诗的北大,如歌的朗诵。”这是他们内心的声音。 声音从激情开始 2001年秋,大概没有人知道,在48楼一间普通的学生宿舍里,一份建立北大朗诵艺术协会的申请书和协会的章程草案已经起草完毕,静静放在一张桌子上。这份申请书的起草人是如今的朗诵艺术协会艺术总监杨晓华老师。“但是,那时侯我觉得首先是必须物色真正对朗诵有感情,有奉献精神,有组织能力的几个人来帮助做这件事,我想这不仅仅是一个社团,而是要承担在北大发展朗诵文化事业的责任。”他通过招贴、BBS发出了信息,但是并没有找到满意的人,事情一直持续到2002 年秋天,杨晓华参加了北大广播台,在这个对声音有着独特兴趣的群体里,他找到了知音:刘质博、李媛媛、吴笑、谢冰、王艳、赵鹏、藏蓝…… 刘质博同学还在办理申请手续的过程中遇到了后来成为协会第一任会长的北大艺术学系影视导演专业的郑萧同学。杨老师介绍说:“郑萧有多方面的艺术修养,很有激情又善于团结人,她为朗诵协会的成立和初期的发展作出了决定性的贡献。” 未自古知音难觅,当一群志同道合的人相遇,他们迸发出的将是激情,是活力,是创造。朗诵艺术协会就是这样。于是从2003年3月份起,北大的学生社团又有了一名新成员,北大校园艺术的舞台上又多了一支生力军。北大朗诵艺术协会的成立是受到许多知名人士的关注的,陈铎、虹云、殷之光等老艺术家亲临现场表演并鼓励同学们利用北大的舞台传播朗诵艺术。乔榛、丁建华、濮存昕、等著名表演艺术家也通过不同的方式对协会的成立表示了赞赏。 朗诵,美丽的责任 杨老师说,朗诵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种大众化的艺术,我们可以从多种场合欣赏到朗诵表演。2000年北大大讲堂的唐诗宋词朗诵晚会,让北大人回味无穷。但是作为高雅深奥的一门艺术,一般人对朗诵的了解又太少。事实上几乎所有的表演艺术院校都把朗诵作为必修课,语言艺术家和表演艺术家从理论和实践多方面对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尤其是这些年这方面有很多学术著作发表。 “现代朗诵的研究历史很短,但是作为一个诗歌大国,中国很早以来就有着吟诗作赋的传统,并且深刻地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文学艺术和生活方式的发展。吟、诵、哦、咏这些具有美学向度的艺术表演活动都构成朗诵艺术的源流。朗诵可以说是古老又崭新的艺术。” 朗诵在历史上的繁荣时期有:五四运动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建国伊始、八十年代初还有这几年方兴未艾。这些年代的普遍特点是重要的历史转折关头,人们迸发出极大的创造热情,充满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希望表达思想的解放和生活的美好或者鞭挞落后的事物。“我们如今处于这样一个思想活跃,观念开放的时代,经济的崛起必然增强人们对精神文化空间的需求,朗诵艺术重新引起普遍的兴趣是时代的必然。更何况,在网络时代,朗诵还具有了很多新的传播手段呢。”下周,杨老师要带领同学们参加一个首都网上朗诵艺术沙龙。 光泽初布 朗诵艺术协会是一种艺术组织,因此,形成了与其他许多社团不同的社团风格,在协会中有三个部门,分别是培训部、宣传部和艺术团,协会成员一般先会在培训部接受一定基本素质的培训并参加一些协会的活动,其中的优秀分子则会进入艺术团长期参加各种各样的朗诵演出。 从2003年的4月至今,朗诵艺术协会已走过了一年半的历程,在这一年半中,朗诵艺术协会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在校内,不论是由各院系还是由学校主办的各类大型演出活动都会邀请朗诵协会的成员参加演出,而校内的各大庆典上更是少不了朗诵协会成员的身影,朗诵协会的节目已经日益成长为北大的一个招牌。 在校外,朗诵协会的影响就更大了,协会在中央电视台参加过多次节目录制,前不久与濮存昕等著名朗诵艺术家联袂演出纪念邓小平百年诞辰的朗诵节目《百年小平》。在央视的一个以环保和奥运为主题的晚会上,协会的朗诵节目更是压轴出场。2004年元旦之夜,协会还参加了由中国作家协会诗刊社主办的“中国诗歌之夜”晚会,在这次晚会上,协会同学表演了近三分之二的节目,在众多的诗界名家面前展示了北大同学的魅力。协会中的部分成员还参加了外交学院举办的北京高校配音大赛,并取得了两个二等奖,仅次于广播学院的参赛选手。通过诸多的活动协会发现了北大的童自荣、丁建华、乔榛,通过朗诵北大在外界人的眼中多了一种艺术的光芒。 相信未来 这是著名诗人食指的一首名诗的题目,如今朗诵艺术协会就是这种心态。 朗诵本是一门可以雅俗共赏的艺术,但就目前看来,仍有许多人不能正确理解它,比如有人认为朗诵太夸张了等等。面对这个问题,杨老师是这样回答的,朗诵本身就是一种激情的流露,它要利用声音的强弱、明暗、刚柔等变化来表现散文诗歌等的内涵,朗诵需要艺术夸张,但需要的是适度夸张,人们对朗诵的一些偏见也正是由于一些朗诵者脱离文本的真实肆意表现激情而引起的,真正的朗诵是真感情的流露而不是脱离实际的夸张。“正因为有如此这般的误解,朗诵协会的目标之一,就是要用朗诵文化来影响同学,借助北大这个文化重阵的广阔的平台来向外界辐射朗诵艺术,逐渐改变人们对朗诵的看法,让在大唐时期就十分盛行的诗歌吟诵,在今天以新的艺术面貌得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让朗诵艺术走进更多人的心田,美化更多的心灵。” 在对杨老师的采访中,我深深感到,杨老师作为一个朗诵人对朗诵的热爱和执着。 当谈到对朗诵协会未来发展的期望时,杨老师表示首先他希望朗诵作为艺术的演艺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能在学校、社会的各大庆典活动中有更积极更出色的表现,并且能够在以后的日子里形成协会自身的一个传统活动,每年定期的组织朗诵演艺活动,并通过这些方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朗诵、关心朗诵、理解朗诵、最终用朗诵来陶冶自己的情操,经营自己的精神世界。 祝愿朗诵艺术之花在未名湖畔绽放得更加美丽。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