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凤春:电子政务是加强党执政能力的突破口

“电子政务,是信息时代促进中国政府管理形式转型的有效手段,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突破口。”11月9日晚上7:00,北京大学电子政务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杨凤春研究员应邀在英杰交流中心作了题为“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战略”的讲座,吸引了众多学子和社会人士前往聆听。 杨凤春认为,电子政务是特定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的政府管理形式。电子政务的发展将产生以下效益:促进政务公开;提高政府自身的可监控性;提高政府的效率;改善社会政治环境;促进政府转型;改善政府与公众的关系等等。 他认为,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是国家行为,目前还没有成熟的经济技术条件,这导致了一定的盲区和问题。一是公众服务与政府内部管理的冲突,中国电子政务战略选择应首先服从于完善政府自身的内部管理。二是中国电子政务的提倡和推动者有限,主要是政府电子政务主管部门、厂商和一些先知先觉者(政府的优秀人才,通常是地方首长,以及专家学者),这就需要做好以下三点:把先知先觉者的事业发展为公众的事业;把政府有关部门的事业转变为地方政府政治共同体的事业;把专业人士的事业转变为政府官员的共同事业。三是电子政务建设的效率和效益有待提高,条件的不成熟和市场的混乱,实用主义盛行与厂商的浑水摸鱼,导致了电子政务建设资源的浪费,可以从两方面入手:在政府和厂商之间培育第三方,介于二者之间的沟通、翻译、和咨询机构;建立淘汰机制,完善市场,让精英发挥作用。 如何让中国的电子政务更有价值呢?杨凤春指出了四个参考标准:与公众关系更紧密,改善政府与公众的关系;打造更有价值政府,使政府做有价值的事,提高社会的价值含量;更少耗费的政府;行为更理性、更可预测的政府。如何才能实现这些标准呢?他认为也要做到四点。第一,要从行政当局转移到地方政治共同体,变行政内部事务为地方政治共同体的事务,通过立法方式和政治方式,打破体制性障碍。第二,要打好基础,不能好高骛远,不同层面的有关部门和人员承担不同的责任,做该做的事。第三,加强电子政务内容建设,从硬到软,特别是要发展第三方,做好政府管理咨询和政府信息的分析与加工。第四,要特别重视提高政府的行动能力和可回应性,增强政府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杨凤春老师还就听众提出的北京大学电子政务发挥什么作用、如何培育第三方、第三分如何发挥作用等问题作了精彩的回答。此次讲座是学工部红旗在线网站举办的“二十一世纪中国发展战略研究论坛”第七讲。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