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心理健康活动月开幕 三道防线保障学生心理健康

4月25日,北京大学心理健康活动月开幕。如果说“心理问题”曾经是一个略显生疏,让人尴尬的词汇。那么,如今走进在北大校园,会发现在“心理健康教育”已经不再陌生,甚至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也许从以下截取的一段纪录中,我们就理解了这个变化的原因。 2002年11月,心理学社成长热线开通 2004年3月,“关注心灵,享受生活”心理健康活动月, 2004年9月,本科新生接受“心理普测”,建立个人心理档案。 2004年10月,“探索心灵,完善自我”心理咨询在三角地进行 2004年11月,学生工作部心理健康教育办公室成立 2005年4月,心理健康活动月开幕 …… 校医院“心理咨询治疗中心”的方新主任,在这个岗位已经工作了十一年。作为这个变化的参与者和见证人。她欣慰地说:“这两年来咨询的学生明显增多了,但他们 ‘心病’的严重程度大大降低。尤其是有同学因为周围人的变化而担心,为他人咨询。这是心理健康意识提高的重要信号,也是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有力证据。” 从去年11月开始,北京大学学生工作部“心理健康办公室”开始在“未名”BBSMentalityEdu版开展在线心理健康咨询。四个月来,共有五位心理学专家回答了近780余人次同学的问题。从他们总结的《北大在线心理健康咨询八大热点问题》上,看到考试焦虑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等八个问题成为咨询的热点。心理咨询治疗中心的方主任将这些问题总结为:“新生适应、学业压力、恋爱人际、毕业择业” 几个方面。 方主任说,有这些心理困扰很正常,学生们都很聪明,一点就通。咨询的时候就经常有几十分钟内“哭着进来,笑着出去”的情况。关键是意识到自己有问题需要找人帮忙解决,而不是憋在心里。而“意识”的培养不是来源于心理医生,而是依靠课堂、普及知识讲座,和学生社团的各类活动。 于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突出起来。从学生工作部到心理系,从专家教授到普通学生,从课堂上到校园中,它似乎无处不在。面对新生,会有“新生心理普测”建立个人“心理健康档案”,和《如何尽快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的讲座;选课单上,有《大学生心理卫生与健康》、《心理学概论》、《心理卫生学概论》、《健康的生活方式与健康传播》、《心理、行为与文化》、《社会心理学》等诸多课程;课余时间,有“十佳社团”心理学社办的成长热线、情景剧、心理测试等学生活动。每个学期的“心理健康活动月”更是宣传活动的高潮。 如何把课程设置、课外活动、校医院治疗中心、心理系的专家,这诸多方面资源整合起来?学工部去年12月成立的“心理健康教育办公室”负责协调和统筹。学工部查京副部长说:“我们要逐步建立三道防线。从班主任或者联络员、团委的心理咨询中心、校医院的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心,这三个层次保障同学的心理健康。” 分管校医院的林久祥副校长说,心理素质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北大素质教育委员会刚刚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分会,专门指导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除了整合校内资源,还特聘清华大学樊富珉教授等8名校外专家作为顾问。“拥有学校的高度重视,学生的灵气,我相信心理健康工作将迅速蓬勃开展起来。” 作为分会的主任,林久祥副校长充满信心。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