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连战手记:第一手资料来之不易

经过一夜的好睡,今早醒来,我才有了一种脚踏实地的真实感觉:是的,我采访到了连战! 当得知我采访到连战的消息时,有热心的朋友在第一时间告诉我:“我一直在关注电视上连战的大陆之行,迄今为止,你是唯一正面采访到连战先生的记者。” 呵呵,我见识过职业记者的神通广大,“唯一”我实在不敢相信,但我可以确定至少在连战的北大之行中,我采访到了他,如果不是唯一的话,也是第一个。昨天的凤凰咨询台播出了我采访那段的实况并和我做了连线,一天以来,不断有媒体和熟悉的朋友问我对连战先生如此近距离的观感。说来好笑,结束了采访之后,我竟然完全不知道我当时问了什么问题,他是怎么回答的。只是有点心有余悸:这第一手资料来得不容易…… 连战先生的北大之行意义非比寻常,电视台当天派出学生记者在学校的各处进行报道。我被安排一院。29号早晨8点左右,我来到一院,还好,人不是很多。由于工作证当时还在办公楼的摄像老师那儿,因此,近在咫尺的记者圈于我就像是雷池一样,不能靠近半步。我和一大群同学站在保安扯起的警戒线内,距离一院的门口近几米远。我想:就在这吧,呆会王老师结束了办公楼的任务来到这时,一眼就会看到我。然而,学生越聚越多,还有人打起了标语,挥上了小旗,场面变得热闹起来。紧张兮兮的保安们开始了“清场运动”,先是不断地将警戒线向后移,最后,把围观的学生们清理到了静园草坪的另一侧,即使与一院隔“园”相望,人还是越聚越多,最后我竟然被挤了出来。我辗转离开静园草坪,从勺园那边绕了一个大弯,打算从北阁那边再次靠近一院。然而,彼时,从北阁到一院门口已经拦上了三道警戒线,很多同学被圈在北阁外面,隔着马路与静园那一边的学生们遥相呼应。 这时,我十分懊丧,为什么没有在一开始的时候混进记者圈,而且,我明明看见有几个记者也是没有带证的,现在,隔着这么远,别说采访了,看都看不到。不行,我得试试,虽然对于那些认证不认人的保安来说,希望十分渺茫。果然,经过了大约十分钟的说服与反说服,我的尝试在第二道防线以保安大叔“温柔的一掌”为标志以失败告终。众目睽睽之下被驱逐的滋味是不好受的,我在大家异样而又有点幸灾乐祸的注视下重新退到北阁,他们一定在想:这个小姑娘想冒充记者,失败了吧!哼!这时一个男生以戏谑的口吻对我说:“你还真挺像记者的!”“什么叫像?!”当时的我格外地敏感脆弱,“我根本就是北大的学生记者!”“哦,我不是北大的,不知道你们还有记者……”我没再作声,心里狠狠地想,我一定要让你见识见识北大学生记者的厉害。 我在人群中一度不知所措,冷静下来,我不断给正在收看实况的同学发短信,问他们连战主席讲了什么,离结束还有多少时间。当确信演讲结束了以后,我挤出人群,飞快地奔向办公楼,散场后的人流正在往外涌,门口的保安拦住了我,“现在很混乱,等五分钟!” 五分钟?!哪怕是五秒钟也太长了!我需要抢时间啊! 顾不了那么多了,趁他接电话的功夫,我逆着人群冲了进去,直奔二楼,几乎是挟持着王老师一路冲了下来。说来也奇怪,和王老师一起,一路居然特别顺利。看来,胜败在此一举了,本来已经十分亢奋的我像装了劲霸电池一样,我们一鼓作气地冲到了北阁,拨开人群,穿过第二道、第三道防线。真怪,当时我的脑中闪现的是毛泽东的诗:“钟山风雨起其仓皇,百万雄师过大江!”说时迟,那时快,短短几分钟,我们就站在了一院外的记者圈内。我以最快的速度和王老师交换了一下意见,我们一致认为,想要采访站在圈内是不行的,毕竟还隔着一条马路和灌木丛。我向王老师使了个眼色,开始和那几个严阵以待的保安哥哥套近乎,还有几个国际合作部的老师帮腔,“你们多大了啊?”“你们是哪派来的啊?”“你们好帅啊!”“你们会武功吗?”边说边悄悄溜出了记者圈。说着,连战一行来了,保安哥哥还热情地向我介绍:“中间带黄色领带的就是!”还真把我当成了追星的小女生!我暗笑!连战来了之后,他们就顾不得我了。等连战一行走出一院,我,便高喊着“连主席,您好,我是北大学生记者。”冲了上去! 后来我从录像中,才知道当时问了什么问题,“连主席,刚刚看了您母亲曾经学习、生活过的地方,有什么感受吗?今天对北大有什么总体印象?”连战主席在短短的回答中清楚地表达了四层意思:对母亲曾经学习、生活过的地方倍感亲切;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北大取得的成就表示钦佩;感谢北大今天的盛情;再次表达对北大未来的祝福。亲切不失严肃,流畅饱含温情,在“突然袭击”下,其反应之迅速,态度之从容,表达之条理令人叹服!连夫人在旁始终默默微笑,温馨动人! 人家问我直面连主席的观感,我竟先说了那么多的废话。 我要表达什么呢?是要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兴奋之情吗?还是要告诉大家,默默活跃在北大各个角落的学生记者工作不易?他们见证着北大的成长,直通大事发生的前沿,虽然,和无数个写进历史的珍贵时刻相比,我们都是再普通不过的小人物,但是和职业记者相比,北大学生记者见证历史的庄严感只会更多,不会更少。因为,这是我们的母校,这是发生在我们母校的历史,我们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历史的参与者、创造者! 我要表达什么呢?是要表达作为一名北大记者的特殊荣耀吗?还是要说这种成就感岂是记者的专利?看了昨天连战北大之行的转播,我为我们自己感动!票数的有限,警戒线的冰冷,都没有使北大学生对这次盛况的关注有丝毫的递减。我们为连战欢呼,为他鼓掌,为他喊出了“连哥你好!”只因为这个人承诺要为两岸和平略尽绵薄之力!“大事发生时我在场,我关注!”这就是北大!看看昨天的bbs“三角地”,几乎每一分钟,每一秒钟都有人就连战的“北大行”、“胡连会”发贴,回帖。这一切都说明,我们的心和这个国家的关联是如痛如伤的关联,这个国家发生的每一件大事都会地引起我们最快速的反应,都会牵动我们最敏感的神经,如此迫,如此切…… 连战先生昨天在演讲中告诉北大学子,历史不能改变,但明天在我们手中。但愿,连哥不会让我们失望。(作者何琳系国际关系学院01级本科生)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