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志攀:亲历日本新潟大地震

中国青年报10月27日讯 题:搜救人员、新闻记者、心理专家一个都不能少――亲历日本新潟大地震 10月23日晚6时多,在日本仙台东北大学访问的中国6所大学的代表团正在开会。突然,房屋一阵晃动,屋顶上的吊灯摇摆起来。正在讲演的日本教授赶紧停下了讲话,接着小声说:“发生了地震,但不要紧,已经过去了。”因为有麦克风,他的这句话被在场的100多名听众都听到了。但是,在场的日本人镇静得好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讲演者也继续着原来的话题。 晚8时,会议的所有议题都如期进行完毕之后,主持人加了一项议题,由一位官员向大家通报刚才地震的情况:“刚才在新地区发生了6.3级地震,现在还不知道确切的伤亡人数,有一些民房倒塌,公路也停止了运行。因为新潟距仙台大约300公里,所以在仙台也会有明显震感。”这番话对在场的所有听众都是一种心理安慰,尽管后来还可感到余震,但现场并没有慌乱的迹象。 回到驻地后,我立刻打开电视,许多频道都正在报道地震的最新情况。电视画面上,救援人员手提应急灯和电筒在黑夜中抢救。电视台的摄像记者也在他们中间,颠簸的画面让观众感到如同身临其境。在另一个电视频道,记者正在直升机上拍摄,机上的射灯射向地面,可以看到公路上的汽车静止不动,有些路面出现了深色沟壑,电视屏幕上显示出“裂缝”字样。……整个晚上,电视节目都在直播新潟地震及对其他地方的影响。第二天早上打开电视,电视台仍在直播地震的现场新闻。早晨的报纸中,头版头条也都是关于地震的消息和照片。 走到大街上,一切仿佛照旧。当地人告诉我,这里的多数机构在周六还要上班。从他们的脸上,我没有看出与往常不一样的地方。 日本社会的信息化已非常充分和透明。地震发生后,所有市民从电视、报纸以及各个机构的信息渠道中所获得的信息,几乎都是一样的。电视和报纸记者在现场连续报道,形成了不间断的信息流。而且这些报道非常中性,并不使人感到紧张和恐惧。 地震前两天我曾遇到一位心理学学者,他说,日本的心理学教育非常普遍,学习心理学的人毕业后分布在社会各个机构。当紧急情况发生时,有3种工作人员最先赶到现场:消防人员、新闻记者和心理咨询人员。由于有了心理人员的辅导,社会大众的心理得到咨询和抚慰,恐惧感被减轻,忧郁焦躁感也被控制或消除。心理咨询人员在日本现代社会的不可缺少,是日本社会心理教育发达和心理工作达到成熟的标志之一。而且,日本政府应付危机的能力和经验也相当成熟,各级政府对地震早设有应急机构,一旦发生地震就立即投入工作。 在日本亲身经历这次地震后,我感到整个日本社会在突发事件的事前事后措施都相当充分。我们代表团10月23日刚到达仙台市时,我就看见“紧急避难所”字样。在我的知识范围内,“避难”似乎只和政治和宗教有关;但当地留学生告诉我,日本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发生地震时,人们就到这里来住。“紧急避难所”可以是公共体育馆或操场,也可以是大学、中学或城市公园。 在今天的信息社会里,面对突发事件,救援、新闻和心理咨询这三者,比平常显得更加重要。政府除了设有专门处理突发事件的机构和政策,除了有资源准备之外,也要在这3个领域里做好日常教育和培训等相关准备。(北京大学副校长 吴志攀)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