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锡镇:中国与东盟开展全方位合作

人民日报11月26日文章 题:中国与东盟开展全方位合作 东亚一体化的火车头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东亚地区出现了明显的一体化趋势,推动东亚地区合作成了中国、日本、韩国以及东盟各国的共识。本月初在南宁成功举行的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又为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注入了新活力。目前,中国与东盟的合作从各方面都呈现出了蒸蒸日上的喜人景象。   10+1会议与五大工作机制齐头并进,使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实现制度化   中国与东盟建立的第一个合作机制是外长会议。1991年7月,钱其琛外长应邀第一次参加了第二十四届东盟外长会议,开始与东盟对话。此后,每年双方外长都就双方关系以及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双方最高合作机制是领导人会议。   自1997年始,中国和东盟领导人每年举行领导人会议(也称10+1会议)。双方先后建立了五个工作机制。一是“中国—东盟高官磋商”,即在高官(副部级)层次上就共同关心的政治与安全问题举行年度磋商。二是“中国—东盟联合合作委员会”。该委员会的成立旨在促进中国和东盟之间各领域合作的协调发展,并着力推动双方在人力资源开发、人员和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合作。三是“中国—东盟经贸联委会”,其主要任务是就国际和地区经济问题交换意见,并讨论如何推动中国与东盟贸易和投资合作。四是“中国—东盟科技联委会”。该联委会重点协调双方在食品、海洋技术和热带生物资源开发等技术领域的合作。五是“东盟北京委员会”。该委员会由东盟各国驻华大使组成,旨在促进东盟驻华机构与我国政府部门的交流与合作。2001年,中国与东盟又成立了一个新的半官方的多边与双边商务合作机制“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旨在进一步加强中国和东南亚地区的经贸合作,促进双方企业界的商业和信息交流。所有这些机制相互协调,各司其职,共同推动中国—东盟合作的不断深入发展。   第八次东盟—中国领导人会议将批准“推进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行动计划”,双方正就农业、信息通信技术、人力资源开发、湄公河开发和相互投资等领域合作制订全面框架   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已走过10多年的历程,目前双方的合作领域已相当广泛。在政治领域,中国和东盟领导人频繁互访,并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目前这一领域的合作正在不断提升。今年6月,中国和东盟外长们同意制定“推进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行动计划”。该行动计划将由在老挝举行的东盟—中国领导人会议批准。   在经济领域,在建立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大框架下,合作的领域也在不断深入和细化。双方外长还同意为中国—东盟的五大重点合作领域,即农业、信息通信技术、人力资源开发、湄公河开发和相互投资方面的合作制订全面框架。例如,在农业领域,双方将于今年签署中长期合作备忘录;在湄公河开发领域,大湄公河次区域领导人会议将于今年底召开;在人力资源开发领域,去年双方利用中国—东盟基金资助完成了9个合作项目,今年中国还将提出7个新的合作项目;在信息领域,中国希望双方明年签署信息通信技术领域合作的中长期备忘录。   在安全领域,中国和东盟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共同确保南中国海的和平、安全与稳定。今年9月中国与东盟10国反恐领域的专家在苏州召开研讨会,就进一步加强双方在反恐领域的合作进行探讨。中国与东盟已签署了《关于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联合宣言》。今年1月中国与东盟签署《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确定了双方反恐、禁毒和打击国际经济犯罪等重点合作领域,明确了各领域的中长期目标,规定双方将通过信息交流、人员交流与培训、执法协作等方式加强合作。   在公共卫生领域,2003年春发生的非典疫情,促进了中国和东盟在这方面的合作。同年4月,温家宝总理出席了在泰国曼谷举行的中国—东盟领导人关于非典问题特别会议。今年3月,中国—东盟防治禽流感特别会议在北京成功召开,会上宣布设立中国—东盟公共卫生基金,用于应对今后可能发生的地区公共卫生危机。这标志着双方的合作逐渐从经济导向型向促进社会协调发展型扩展。此外,中国和东盟在科技、教育、文化、青年事务等多领域进行合作。   自1990年以来,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额以年均约20%的速度递增,今年双方贸易额将突破1000亿美元   中国与东盟的合作的进展之快、成果之显著主要表现在政治和经济领域。众所周知,由于历史原因,东盟一些国家对中国一直存在着不信任。然而在短短几年内,双方的互信程度迅速提升。1999至2000年,中国与所有东盟成员国分别签署了面向21世纪的双边关系框架文件。2002年11月,双方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基本缓解了双方在地区安全上的最大争端。2003年10月,中国作为东南亚区外大国第一个正式加入了东盟的政治条约《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同时双方宣布建立战略伙伴关系。这是中国第一次同一个地区结成战略伙伴关系。这种关系意味着中国同东盟将永做好邻居、好伙伴。   经济领域合作的进展和成就更为显著。中国—东盟自贸区计划进展神速。自2002年《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署后,双方已进行了多轮自贸区问题谈判。今年9月,在雅加达召开的中国—东盟经贸部长会议上,双方已就货物贸易协议及争端解决机制的主要内容达成原则协议。上述两项协议有望在本月“10+1”领导人会议期间签署。   2005年,中国与东盟将全面启动自贸区的建设。继泰国之后,今年6月初,新加坡加入中国—东盟“早期收获计划”,将原有的中泰两国果蔬零关税协议扩展至中、新、泰三国,使三国的自由贸易先行一步。中国与东盟从2004年初开始下调农产品关税,到2006年,约600项农产品的关税将降为零。据东盟秘书处统计,截至今年7月,双方涉及“早期收获计划”的产品贸易额已达11.1亿美元,比2003年同期增长42.3%。自1990年以来,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额以年均约20%的速度递增。2003年,双方贸易额达到了历史性的782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了90倍。东盟自1990年以来一直是中国第五大贸易伙伴,是中国在发展中国家中最大的贸易伙伴。今年1至9月,双方贸易额达到了754亿美元,同比增长35.6%。据中国商务部预计,今年中国—东盟贸易额将突破1000亿美元,提前1年实现温家宝总理提出的发展目标。   到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内贸易额将从目前的1.3万亿美元大幅提高到接近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水平;中国与东盟的密切合作将成为东亚一体化的火车头。   中国与东盟的合作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专家早已指出,一俟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将形成一个多达17亿人口和2万亿美元经济规模的庞大市场。据测算,到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内贸易额将从目前的1.3万亿美元大幅提高到接近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水平。   综上所述,人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中国将先于其他东亚国家同东盟实现自由贸易区;中国与东盟的密切合作将成为东亚一体化的火车头。理由有四。其一,双方的领导人对这一合作都极为重视,除了经济利益,从战略上双方都互有所求。中国需要友好和平安全的周边环境,构筑起战略依托;东盟需要中国这一政治大国来平衡其他力量。其二,东盟已视中国的崛起为机遇而非威胁。抢占中国市场,抢搭中国经济增长快车已成为东盟国家的共识。其三,中国与东盟在地理上相互毗邻是双方合作的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不仅为双方的物流、人流降低成本,提供便捷,而且促使双方更加关注地区共同利益,经常就共同关心的议题展开对话,这无疑进一步加强了双方的凝聚力。其四,中国同东盟的华商及其网络的联系与合作将成为双方合作的坚不可摧的精神和血缘纽带。东南亚华商在各国经济中程度不同地占有重要地位,由于文化、语言的优势和共同利益的趋势,他们必然更积极地同中国商界合作。(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张锡镇)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