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传媛:心理压抑也会引发糖尿病

环球时报·生命周刊11月30日文章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博士 康传媛)   案例一:喜欢什么事都自己扛   A君,47岁,性格内向,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虽然心里又烦又怒,但不表现在脸上,也不爱找人聊。凡事能不求人就不求人,怕找麻烦。最近一段时间她发现诸事不顺:年近七旬的老母突然病重;18岁的儿子明年就要高考;刚拿到钥匙的新房子也没带来快乐,与房屋开发商的扯皮、购买装修材料等已让他心力交瘁。A君两年前就有2型糖尿病,通过服药,血糖控制一直还算稳定,这段时间却明显感到全身乏力。到医院复查,空腹血糖已达到14.2毫摩尔/升,尿糖显示三个加号。大夫提醒要尽快控制血糖,否则有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危险。   案例二:生活没有规律   B君,39岁,近3年担任部门领导以来生活发生太多变化:案头上的文件越堆越多,加班的时间越来越长,总是有干不完的活。在家吃饭的机会也越来越少,常有推脱不了的饭局,经常搞到很晚,累得他到家以后倒头就睡,近几年来胖了15公斤。今年体检发现了高血脂、脂肪肝、糖耐量减低,大夫说再进一步就可能发展为糖尿病。   分析:不良的性格和不良的生活方式是祸首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导致的全身性代谢紊乱。由于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和人的性格、应付问题的方式、承受压力的能力等心理因素有一定关系,因此是公认的心身疾病。有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的性格倾向于内向、被动、感情不易冲动,但也有人认为与A型性格有关。不少患者遇到烦恼时压抑自己,不愿求助或找人倾诉,这种消极的应付方式很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的情绪,而不良情绪通过“免疫—内分泌”环节又成为患病的诱因。   一些糖尿病人由于生活事件的突然打击,病情可在一夜之间恶化。   治疗:改变生活方式,养成良好性格   这里要提醒患糖尿病的朋友,在积极地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要注意自己情绪和压力的调整,家属也应该多给予他们心理上的支持。   像A君那样的人,不要什么事都自己扛着。像B君那样的人,要尽快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   当一段时间内麻烦事特别多时,更应注意检测血糖的情况。如果长时间情绪不好,应及时就诊,进行心理咨询,辅以必要的精神药物治疗。糖尿病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具备了健康的心态,才能有足够的信心和持久的行动来配合治疗。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