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灼基:和谐社会五大景观

中华工商时报3月7日文章 和谐社会到底什么样?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萧灼基描绘出了五大景观。 国家经济持续增长,人民生活逐步改善。和谐社会本质上是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富裕型社会,其间经历从收入差距较大到收入差距逐步缩小、从存在大量失业人员到充分就业、从仍有部分地区和部分群众生活贫困到消灭贫困的过程。 社会各阶层的人们互相尊重,平等友爱、融洽。劳动、知识、人才、技术和资本都是创造物质财富的生产要素,而无论用哪种要素参加社会生产,都是对社会的贡献,都会受到尊重,都可获得收益。国家既保护合法的劳动收入,也保护合法的非劳动收入。 实行和谐的、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协调各方利益。市场经济中的主要矛盾集中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不同阶层之间、收入水平之间、社会与经济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国内与国外之间,因此合理保护自然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环境质量必将给予特别关注。 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人民素质大大提高。萧灼基说,塑造这一景观的前提是重视发展教育,尤其是保障义务教育。中央新近实施的到2007年对全国592个贫困县的贫困家庭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实行的“两免一补”政策应该扩大到全国农村家庭和城镇低保户。 “两免一补”政策的内容是免收学杂费和教材费,对住校生适当给予补贴法制逐步健全,社会管理规范有序。在和谐社会中,市场竞争有序,市场管理严格,市场行为规范。 萧灼基说,和谐社会是政通人和、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福利不断提高的社会,它的根本特点是“以人为本”。这与本届中国政府广受赞誉的执政理念完全相符。 萧灼基说:“当前中国经济的发展已经到了关键时刻。”他预测,现在中国的人均GDP是1200美元,而未来15年内将达到3000美元。“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从1000美元增长到3000美元的阶段是社会经济激烈变动的时期,各种关系如果处理得当,经济就会顺利发展,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出现社会动荡、资源浪费、生态失衡、经济徘徊的局面。” 围绕和谐社会,萧灼基为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准备了两份提案,一是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二是向高消费者征收特别消费税。他希望以此缩小贫富差距,消除社会的“不和谐音”。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