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医三院多科室合作为86岁老人同期施行骨折固定与冠脉搭桥联合手术

4月中旬的一天下午,86岁的郭奶奶在家做家务时,一屁股坐在了地上。这一摔,她的左腿疼痛难忍,活动明显受限。在家人陪伴下,郭奶奶来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急诊,经CT等检查后确诊:原本严重骨质疏松的她,左侧股骨粗隆间骨折。

这种骨折多发生在七、八十岁骨质疏松严重的老人身上。高龄老人身虚体弱,骨折后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不仅会影响生活质量,有些还会危及生命。手术是治疗骨折最有效的手段。但高龄是手术最大的不利因素,许多老人还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如果不手术而采取保守治疗,除了需要床旁陪伴和护理,长期卧床易发生肺部感染、褥疮、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文献显示,老年人发生股骨近端骨折,保守治疗一年期生存率低于50%。【1】

老人和家人下定决心手术治疗,住进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病房。

然而,入院后超声检查显示,郭奶奶下肢静脉存在静脉血栓。一旦血栓脱落,会导致肺栓塞,不仅会影响手术开展,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医院立即请介入血管外科会诊,为其植入了下腔静脉滤器,并给予抗凝治疗。

血栓问题解决了。然而,更大的威胁正在一步步逼近。

计划手术的前一天,郭奶奶突然感到胸闷、气短,盗汗,情绪紧张烦躁。医院急请心血管内科医生会诊,结果震惊了在场的所有人:患者发生了严重的心绞痛。

郭奶奶被迅速转到心血管内科病房治疗。

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患者冠状动脉主要血管分支存在严重钙化、弥漫狭窄,已不能采用药物治疗或支架介入的方法,只能依靠冠状动脉搭桥手术进行治疗。然而,如此高龄的患者又是骨折又是心脏手术的,能不能耐受?这道难题不仅摆在医生面前,也摆在了患者和家属面前。经医患双方深入沟通,患者转入了心脏外科病房。

现在,摆在医生与患者面前的又一道棘手的选择题是:如果先做骨科手术,势必会冒着术中心梗的极大风险;而如果先做心脏外科手术,距离患者骨折已近一个月,再加上心脏恢复的时间,将会错过最佳的骨折治疗窗口期。

面对这种情况,医务处迅速组织了全院会诊,联合骨科、心脏外科、麻醉科共同制定了手术方案:两科手术同期做!这样不仅可以最大程度减少患者痛苦,也可以节省医疗费用。

但医生们面临的形势会十分严峻:联合手术创伤较大,面临着大出血、脑血管意外、肺炎、脱机困难等一系列并发症,手术的顺利进行需要多科室的密切配合。

4月29日,手术进行。

首先是骨科手术。周方教授带领吕扬等创伤骨科团队成员为患者实施闭合复位髓内针固定术。心脏外科张喆教授全程在一旁保驾护航:一旦术中出现心血管问题,立刻开胸手术。骨科手术有条不紊进行,过程顺利,1个小时完成。

接下来,心脏外科团队上场。张喆教授与傅元豪主治医师等为患者行开胸手术。老年人的心脏原本就极其脆弱,再加上患者的心包腔内有炎性渗出,心表有瘢痕形成,这都给手术增添了风险。此时,为他们保驾的是麻醉科郑清副主任医师。5个小时后,手术顺利完成。老人的心脏上架起了两条“心桥”,心脏也获得了新生。

术中

患者术后恢复非常顺利。

术后第2天,脱离呼吸机。

术后第3天,患者转回骨科普通病房,并在康复师的指导下,开始进行术后早期康复锻炼。

术后第10天,5月11日,经历了急诊科、骨科、心血管内科、心脏外科等多个科室,躺在床上近1个月的郭奶奶,坐着轮椅出院了!

患者出院当天,骨科与心脏外科治疗团队看望老人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像郭奶奶这样的复杂病情,靠单科医生单枪匹马很难彻底解决。综合医院多学科联合诊疗优势凸显。多学科协作诊疗(MDT)是以患者为中心的现代化、个体化诊疗模式,彰显了医院的综合实力。

【1】Rutenberg T F , Assaly A , Vitenberg M , et al.Outcome of non-surgical treatment of proximal femur fractures in the fragileelderly population[J]. Injury, 2019, 50(7).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