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挑战、新工科”——北大新工科国际论坛(2021)举行

10月22-24日,北大新工科国际论坛(2021)举行。大会以“新时代、新挑战、新工科”为主题,包括主论坛和九个分论坛,旨在进一步推动新工科建设,深化全球交流,推动国际合作。

23日上午,北大新工科国际论坛(2021)主论坛在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厅开幕。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分管日常工作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张玉卓,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谢心澄,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科学技术部重大专项司司长刘敏,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史惠康,复旦大学校长许宁生,北京大学访问讲席教授、图灵奖获得者John Hopcroft,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北京大学名誉校董李彦宏等国内外嘉宾参加论坛。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邱水平,校长郝平,常务副校长乔杰,副校长王博、黄如,校长助理、秘书长孙庆伟,校长助理、总务长董志勇等校领导出席。来自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和力学等领域的院士专家,国家部委和地方领导,国内外高校及科研机构代表,企业界嘉宾,北京大学有关专家、院系和职能部门负责人约240人参加。主论坛由黄如主持。

大会现场

邱水平指出,新工科建设规划的提出,是进入新时代北大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提升竞争实力、培养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是北大“双一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北大工科基础扎实,具有悠久的传统和历史积淀;进入新时代,北大在新工科建设上持续发力,扎实推进新工科专业和交叉项目建设;面向未来科技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北大将坚持“以科学促工程”,走出一条北大特色的新工科发展之路。他希望以举办新工科国际论坛为契机,把学术力量、人才力量、社会力量充分汇聚起来,加快推动新工科建设,为国家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作出更大贡献。

邱水平致辞

张玉卓指出,工程科技融通科学发现和产业发展,为人类进步提供引擎,是改变世界的重要力量。新经济呼唤“新工科”发展。北大通过长期积淀,形成了工科的深厚底蕴和学科基础,在新工科探索与实践中发挥了引领作用,希望进一步优化学科与人才布局,深化产教协同融合,拓展高水平开放合作。中国科协愿与各方深化战略合作,推进工程科技共同体建设,助力新工科高质量发展,推动工程科技更好增进人类福祉。

张玉卓致辞

谢心澄指出,北京大学聚焦科学前沿,持续发挥基础研究优势,在推动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基础研究创新能力、应对科学前沿挑战和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等方面取得了系列重要成果。他希望北京大学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坚持不懈抓好学科交叉,实现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协同发展,不断提升创新能力,使北大的整体科研水平更上一层楼。

谢心澄致辞

吴岩回顾了新工科从酝酿、推出到实施的过程,分享了对新工科建设未来发展的思考,对北京大学在新工科建设方面的探索予以肯定。他表示,北大在“四新”建设方面不断发力,发挥着立潮头、开先河、领创新的重要作用。他希望大家一起努力,做国际高等工程教育创新发展的探索者、领跑者,让新工科为代表的“四新”建设走得更稳、跑得更快、飞得更高。

吴岩致辞

刘敏指出,北京大学工科建设具有优良的传统、深厚的底蕴和扎实的基础,期待北大新工科国际论坛聚焦全球性的挑战问题,共议前沿趋势、共谋科技攻关、共享创新成果,推动新型工程和科学技术交流,为提高我国工程领域关键技术核心能力、自主创新能力作出积极贡献。

刘敏致辞

史惠康指出,北京大学是一所具有光荣传统和光辉历程的高等学府,希望北大新工科建设能够紧扣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部署,把握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主线,培育领军人才,铸就工匠精神,推动诞生更多好的企业和产品,打造引领未来的新工科研学高地、技术范式、标准体系。

史惠康致辞

斯坦福大学校长马克·特榭-勒温(Marc Tessier-Lavigne),英国皇家工程院院长、斯克莱德大学校长吉姆·麦克唐纳德爵士(Sir Jim McDonald),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校长阿舍·科亨(Asher Cohen),以色列科学与人文科学院院长大卫·哈雷尔(David Hare),东京大学常务副校长林香里(Kaori Hayashi)等国外高校和科研机构代表向大会发来视频贺词,指出思想的开放与交流在现今比以往更为重要,只有通过跨越国界、跨越学科的精诚合作,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共同努力以化解未来我们将面对的重大挑战。

兄弟高校代表许宁生指出,新工科对培养新时代担当重任的新人,对加快第四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现代化强国经济社会发展上升到新台阶,对全球新兴产业、新业态、新科技企业的蓬勃发展负有重大责任。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担当历史责任,全力推动新工科建设进入新阶段。

许宁生致辞

学术界代表John Hopcroft以“培养新工科人才”为题发表演讲。他认为,人才培养是大学最重要的核心使命,要优化教学评估体系,鼓励科研人员参与到教学中,使课堂上的内容与最前沿的研究成果接轨;将人文社科精神融入到理工科研之中;建设高质量的教学队伍,不断提高本科教育水平。

John Hopcroft发表演讲

产业界代表李彦宏以“化繁为简,从科学思维到工程思维”为题发表演讲。他认为,新工科重在培养人才的工程思维,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结合实际循序渐进。同时,新工科时代的人才,要具备创新、跨界和开放三大能力。他建议加强校企双方联动,共同服务于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

微信图片_20211023211533_副本.jpg

李彦宏发表演讲

乔杰分别与北京市昌平区常务副区长杨仁全,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董事、战略研究院院长徐文伟签署《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政府 北京大学战略合作协议》和《北京大学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推动新工科人才培养、科研创新、成果转化等各方面发展。

签署协议

郝平指出,加强新工科建设是北大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重要讲话精神,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服务国家发展战略,自觉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使命担当的重要举措。他表示,北京大学具有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工科发展基础,愿与海内外兄弟高校、科研机构一道,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将其建设成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新高地、孕育成促进学科交叉融合的新纽带、打造成增进国际交流合作的新引擎、转化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为促进全球科技创新合作,为增进社会福祉,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

郝平总结致辞

论坛期间,新工科发展战略圆桌会议和企业家圆桌会议分别在英杰交流中心月光厅、星光厅举行。与会嘉宾围绕大学、科研机构与企业如何进一步推进新工科建设、推动未来技术变革进行深入交流。

新工科发展战略圆桌会议现场

企业家圆桌会议现场

与会学者围绕“智能制造与工业软件”“集成电路前沿技术”“新工科背景下的精准医学和智慧医疗技术开发与应用”“碳中和的国际经验”“生态文明与环境健康”“计算创造未来 软件定义世界”“电子与通信”“新工科背景下的新材料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人工智能助力北大新工科:新趋势、新交叉、新应用”等主题,共同探讨在新的历史时期,新工科发展与建设的新挑战、新机遇与新举措。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