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梦新一代】“不慕繁华,依子空谷”——记中国诗词大会冠军暨工学院2013级直博生陈更

编者按:“圆梦新一代”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新青年的殷切期望。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北大青年在追梦与圆梦的道路上,释放激情、砥砺奋进,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北大团委推出“圆梦新一代”专题报道,以光影记录足迹,用笔墨叙写故事,全景展现北大青年献身科研、创新创业,执着公益、热衷服务,扎根基层、造福民生,投笔从戎、强军兴国的时代风貌。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2019年2月14日,历经四季的相守相望,来自北京大学工学院的2013级直博生陈更赢下了与另一位直博生的“强强对话”,终于收获了这个来之不易的冠军。

她静静地伫立于万众瞩目的舞台中央,依旧是两条干练的麻花辫,依旧是那身清新古朴的装束,仿佛四年的世事变迁并未在她的眉间心上留下过多的痕迹,只有那颗对诗词挚爱深沉的心灵愈加澄澈,那股氤氲于举手投足间的灵气、悟性与真诚愈显醇厚。当观众口中这位“从函数定理的北大理工女博士到风花雪月的诗词女神”“有惊无险”地摘得桂冠时,观众、评委与“百人团”的选手们轰然起立,掌声、叫好声、啜泣声连成一片,伴着丝竹袅袅,绕梁不绝。

陈更夺冠后中国诗词大会官微推出的海报

《中国诗词大会》素来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遍访全国各年龄段、各领域的诗词爱好者共同参与诗词比拼,力求传承先贤们用生命写下的字字珠玑,在新的时代滋养青年学子的心灵,培育直面未来的智慧和勇气,为实现“小我”的理想与价值、为开创“大我”的辉煌与繁荣播撒圆梦的希望。作为四季诗词大会的亲历者,陈更是这样理解诗词的意义的:当一个孩子看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时涌出一股热流,继而决定发奋读书,报效祖国;读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时,相信爱情能永恒,从而做一个专情的人;听到“千山万水不曾行,魂梦欲教何处觅”时,懂得原谅,懂得成为更好的自己……

两根麻花辫,一身学生装,清新而干练

筑梦: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

2013年,陈更由同济大学保送至北京大学。在人才济济的北大校园中,陈更的到来如同一滴水汇入未名湖,她从不奢求自己能够在湖心激起一阵深深的涟漪。在这个园子里,她默默感染着身边的同学,用心去体会诗词的温润与美妙;同样的,她也被别人的优秀影响着,躬耕书田,奋战实验,一样都没有落下。

陈更的学习生活足够忙碌,她把诗词当成生活中的间隙,让兴趣在方寸间生根发芽。她没有系统地研究古诗词,也不会刻意地去背诵诗句,更不希望爱好成为累赘。在她的心中,诗词歌赋恰如一杯琼浆玉液,为单调的生活平添了几分明朗与惬意。

一如诗词的纤细入微,她保持着“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般的敏锐;又如诗词的执着倔强,她笃行着“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的坚守;再如诗词的迷幻与空灵,她沉醉在“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的梦境中。长长短短,平平仄仄,瑰丽多情的诗词打磨着她的灵魂,壮怀丰满的歌赋塑造着她的品性;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陈更在砥砺前行的学术、学工道路上编织起品味诗词、传承诗词的梦,伴随着呼啸飞驰的人生,渐行渐远。

在燕南园的一角阅读诗词,感悟生命中的美好

寻梦: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陈更在诗词大会的征程并非一帆风顺;她历经坎坷,亲身体会着失败的苦涩;经历过风雨,她在褒扬与批判、专业与兴趣的碰撞中做出理性的抉择。即便如今屹立巅顶,回首过去踏足的泥泞、曾经的艰辛,她的内心还是颇有感慨。

头两次参与节目,陈更便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尤其是第二季她在“守擂”环节与复旦附中武亦姝的激烈比拼,让世人感受到理工科背景学生同样可以具有的深厚的文学诗词底蕴。节目在让她迅速走红的同时,网上也有了许多质疑的声音。

这个出生于陕西咸阳的女生天然带着些许豪爽与“粗犷”。因为她的心直口快,抢答出错在所难免;网络中便有人借题发挥,说她求胜心切、急躁冒失。或许有过伤感,或许有过迷惘,但她从不回击与解释。第二季结束后,她曾说道,“人生难得放肆,比赛只是一场游戏而已,若是像对待至关重要的大事一样沉稳严谨,那就没意思了。我在用读书的方式参加这些文化节目。”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相较于坊间的流言,甚至于最终的结果,陈更更愿意享受“耳听之而为声”的嘉宾讲解和“目遇之而成色”的题目,波澜不惊的内心让她在舞台上的言谈举止张扬着自信,散逸出镇定,谈吐优雅,气质如兰。

正如蒙曼教授所写,陈更是一个骄傲的女孩,坎坷与失败磨不去她对赢下擂台的渴望;但她更是一位文质彬彬、坦坦荡荡的君子,批判与挫折给予她的是反观自省、裨补阙漏的契机。四载光阴弹指一瞬,她更具实力,更合台风,一步一步地在追寻梦想的道路上留下坚实的脚印,终于技压群芳,载誉而归。

手捧卷帙,温润如玉,动静颇有古君子之风

圆梦:未若柳絮因风起,几生修得到梅花

在诗词大会中脱颖而出、摘取桂冠并不是陈更最高的梦想,重新唤起全民对诗意生活的思考,唤醒中华民族血脉中深藏的文化基因,才是她心头的夙愿。

2017年,陈更的专著《几生修得到梅花》出版。因诗词大会收获的广泛关注,也让这本书成为越来越多热衷于诗词歌赋的青年人的掌中圭臬。但在陈更眼里,它不是感性的评述,不是学术的鉴赏,就是一个工科文艺女青年简简单单的读诗笔记,或者说是心路历程。

正如很多读者评论的那样:“灵气、悟性与真诚洋溢在字里行间,翻开它,你可以看到诗里最美的画面、诗外悠远的语境,体会诗词温柔而强大的力量,继而懂得,诗词如何让人心不死。几生修得到梅花,或许不必几生,只静静地、用心地,读几首诗,就能接近更美好的自己。”

“未若柳絮因风起”,有着“咏絮之才”的谢道韫在魏晋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她的咏雪名句,流传千年,经久不衰;“几生修得到梅花”,这位在智能机器人研发、古典诗词歌赋领域都有着精深造诣的才女——陈更,也一定能在弘扬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开创民族复兴、国家崛起新辉煌的新时代里,圆诗词归来之梦,圆助益社会之梦,圆国家发展之梦!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