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思政实践课 | 外国语学院赴山东胶州开展“置身乡村,敢当重任”主题思政实践课程

编者按:2020年是不平凡之年,是举国战“疫”之年、脱贫攻坚决胜之年、迎接建党百年之年。在习近平总书记给青年的系列回信精神感召下,着眼时代命题和现实关切,2020年思想政治实践课程设置“心有所信方能行远”“不畏艰险冲锋在前”“改革开放五位一体”“扎根沃土决胜小康”“一带一路命运共同体”五条主线,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作为课程主持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主讲单位,教务部作为主管单位,校团委作为执行单位,协力推进思政实践课方案完善和实施。100多位思政课教师、专业教师等担纲思政实践课任课教师,25个开课院系书记或院长全部参与带队,在革命老区、城镇乡野、田间地头开展实践课教学;100多位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各院系研究生党员担任思政实践课助教;3226名选课学生正在生动的社会大课堂中学思践悟总书记回信,读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追寻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足迹,触摸新中国的发展脉络,在抗疫主战场感受战疫精神,在改革主阵地见证发展力量,在历史大变局中读懂中国未来,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8月27日至29日,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师生赴山东胶州开展“置身乡村,敢当重任”主题思政实践课程。外国语学院团委副书记李佳盈担任指导老师,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刘燕担任理论助教,外国语学院2019级希伯来语班带班辅导员、硕士研究生曲翔前担任实地助教。本次实践活动采用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方式,线下课程团队进行实地参访和座谈,并与线上同学连线进行主题团日活动和每日读书会,用三天的时间学习胶州的扶贫工作经验、开展“一带一路”地方建设的研究性学习,并与胶州防疫突击队座谈。在实践过程中,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与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山东省胶州市扶贫协作工作办公室,以及山东省胶州市胶北街道办事处签订协议,共建北京大学思想政治实践课程基地。

课程团队参观胶州市规划馆

本次思想政治实践活动在特殊时期进行,因此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在实地实践中,同学们不仅对乡村振兴战略有了更加系统和全面的了解和思考,对“一带一路”政策的落实和进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更在一线见证了基层干部的担当,结合时代背景明确了青年人所肩负的责任。

览乡村振兴之壮阔画卷

实践团成员前往胶州市洋河镇进行实地走访与考察,在实践中加深对扶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两大乡村基层工作的认知与理解。实践团在洋河镇政府聆听并学习了洋河镇的扶贫攻坚经验与经典事例。作为胶州市最贫困与落后的市镇之一,洋河镇曾经负债累累,脱贫致富工作任重道远。加上基层工作人员的人手不足,扶贫工作更是难上加难。但在当地领导班子坚持不懈的努力与付出下,洋河镇找准自身定位,结合当地农商优势,并与西部地区特色产业进行长期合作与交流,不断发展本地的特色农业与工商业,一步一个脚印地增加当地村民收入,逐渐转负债为盈利,最终实现脱贫目标,带领当地村民共同致富、走向小康。

跟随洋河镇负责人员,实践团成员来到当地特色的樱桃生产基地,参观并了解山东最大的樱桃种植培育基地的运作方式与产业模式。作为洋河镇脱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特色产业,这里的樱桃生产融汇了传统农业种植模式与先进科学技术,打造目前中国最先进的高科技樱桃培育与种植基地。与传统樱桃种植不同,这里的樱桃全部在智能大棚中进行培育,并由智慧农业系统进行评估与调控。与顺丰快递、盒马生鲜等大型企业的合作也为樱桃的新鲜运输与销售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延长了洋河镇樱桃产业的产业链,增加了产品附加值,使其在洋河镇脱贫攻坚的道路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课程团队与洋河镇领导座谈

参观柏兰食品有限公司,实践团领略了何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何为企业饮水思源、造福社会。青岛柏兰食品有限公司是山东省乃至全国知名的辣椒企业,为海底捞、呷哺呷哺等知名公司长期提供火锅底料等重要调味品。柏兰公司采用农业产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经营,虽然公司工作人员只有400多人,但他们的辣椒、芝麻生产基地却遍布新疆、四川、内蒙古等地。柏兰尤为重视技术研发,他们坚信创新才是成功的关键因素,不断更新改进丰富自己的产品;各个生产车间分别负责芝麻、发酵、辣椒、生产设备、深加工等相关产品的生产,分工明确,大大提高了效率。自1978年创办以来,柏兰从一个小小的香油作坊成为一所全国范围内举足轻重的食品公司,主要采用订购的形式,按需生产产品,与多家知名企业建立起战略伙伴关系,在共赢中不断前进。现如今,柏兰的产品得到国内外广泛认可,已出口到日韩、欧美各地,传播东方饮食文化,诠释“东方味道”之真谛。自身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柏兰食品有限公司身为民营企业同样注重回馈社会。例如,他们在新疆发展辣椒种植30万亩,带动几万户贫困户脱贫致富,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这也是柏兰一直以来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助推力。

课程团队参观青岛柏兰食品集团

    见林观木,精准扶贫

实践团队来到胶州市农业局参加乡村振兴专题座谈会。胶州市扶贫办副主任刘兵,农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徐永治等出席了座谈。他们主要从胶州市农业发展现状和前景展望两方面介绍了乡村复兴的工作,平实的工作经验以及深入浅出的介绍使实践团对基层乡村振兴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

徐永治指出,经济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拥有5000年悠久历史的胶州,自唐宋以来就是中国重要的通商口岸,工商业氛围浓厚,也为现在胶州二、三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胶州充分利用其工商气氛浓厚的历史底蕴,借助城乡互补、地理位置、信息化优势,开展乡村振兴及扶贫工作。在各级政府的通力合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响应下,胶州市乡村振兴的成效是显著的:2019年人均收入水平达22785元,高于青岛及全省平均值,并在乡村振兴专业考核中被评为一等县,名列全国前茅。胶州市还致力于打造自身农业品牌,主要向大城市输出高端产品,进一步拓展农业利润。胶州大白菜在全国盛名久闻,已形成品牌优势。

在座谈中,同学们感受到胶州政府在落实乡村振兴政策上付出的努力和心血,也为胶州市乡村振兴的累累硕果而震撼。

在与胶北街道办事处负责人的座谈中,实践团了解到胶州市一直带着对扶贫协作地区的兄弟情谊,切实推进扶贫协作。结对帮扶,共奔小康,胶北街道杨家林村与徽县嘉陵镇铁山村建立了友好关系,为当地的贫困事业作出突出贡献。

课程团队与胶莱镇领导座谈

课程团队与市农业局领导、专家座谈

    文化育人,扶贫扶志

27日,“置身乡村,敢当重任”思政实践团队来到胶州市,在短短一天的时间中,实践团成员实地参访了胶州市规划馆,考察了数个脱贫村庄,参加了市农业农村局召开的乡村振兴座谈会,还赴洋河镇考察了田园综合体等产业脱贫点,足迹遍布胶州市各地,收获满满。

实践团在胶州市规划馆了解了胶州市总体发展战略,也理解了“港城一体化,全域空港化,空港国际化”的发展理念。最令团队成员印象深刻的是美丽乡村建设部分。建设美丽乡村是中央深化农村文明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举措。坚持“群众”是主体,“内涵化”塑造美丽心灵,通过“一评、二立、三育”,即评选文明家庭,树立道德典型、建立“善行义举四德榜”,家训育人、村规育民、文化育民,在农村持续弘扬崇德向善的正能量。在胶州城市规划馆的参观学习,为实践团接下来的实地考察、观摩奠定了丰富的理论基础。

到了殷家村,从村落的入口远眺,干净整洁的村庄主干道在同学们眼前伸展开来。沿着宽阔平坦的道路向村庄内部行进,可以看见整齐美观的村屋井然有序地坐落在道路两旁,在房屋的墙侧都有摘自《论语》中的语句作为装饰,为村庄增加了传统文化底蕴与中华特色内涵。在房屋与房屋的缝隙间,随处可见葱绿茂密的树木与含苞待放的花朵。活动中心不仅有多种多样的实践体验项目,还有可供村民阅读与交流的图书室。而在警务站,高科技的监控设备与报警机制也得到了充分利用,24小时全方位保障村民的人身财产安全。不同于同学们对农村地区的固有认知,南辛庄给我们留下了美丽整洁的深刻印象:不论是整治良好的村庄环境与村落安全建设,还是村民们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都足以展现胶州市乡村建设的高质量与高水平。

课程团队参访殷家村

观“一带一路”之时代峥嵘

实践团实地考察了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青岛多式联运中心,工作人员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示范区的成立背景、区位优势和战略规划,图文并茂,生动地展现出作为示范区核心的胶州市在推动上合组织成员国合作中发挥的关键作用。同学们了解到,胶州市正计划依托青岛港、中欧班列、胶东国际机场和集装箱中心站功能,形成“一轴一带、六板块、四联动”的布局,集国际物流中心、现代贸易中心、双向投资合作中心、商旅文化交流中心和海洋合作中心为一体。参观结束前,实践团队还代表北京大学为示范区挂牌缔约。示范区将在今后作为北京大学思政实践教育基地,与北大开展长期合作。在这里,同学们对胶州市的国际化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课程团队参观中国—上海合作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并举行签约挂牌仪式

实践团参观了上合示范区青岛多式联运中心,近距离感受“海陆统筹,多式联运”。青岛中心站于2010年8月30日正常开通运营,占地1811亩。在开通的短短几年里,齐鲁号在“一带一路”政策下大放异彩,终点由最初的日韩地区扩展到亚洲、欧洲多地。公路、铁路与远洋航运相结合,加之即将投入使用的胶东国际机场,中心利用自己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不断促进货物吞吐量快速增长,使其在国际国内的地位不断提升,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不仅如此,上合示范区青岛多式联运中心积极进行技术、体制的创新,不断降低人力成本,畅通物流运输,提高货物转运效率。上合示范区青岛多式联运中心的成功,是“合作共赢”的绝佳例证。在这里,我们深切感受到走向世界才能谋求更大的发展。

课程团队参观上合示范区青岛多式联运中心

感抗疫突击之负重前行

29日,实践团赶往上合区中启康年酒店。这里从3月8日起成为从国外返回国内人员的14天隔离点,驻守着胶州市委组织部选派的一支负责隔离工作的突击队。实践团队与突击队队员们举行了一次有关抗疫工作经验的交流座谈会。突击队队长介绍,刚接收到任务的时候,大家对于具体的职责也并不清楚。但在不断的工作之中慢慢摸索出了一套值得信赖的经验和工作方式。

课程团队与中启康年酒店隔离点防疫突击队成团座谈

深受抗疫突击队精神感染的实践团在团支书的建议下,选择抗疫作为主题开展团日活动。29日晚,“我的抗疫故事”主题团日活动正式开始。在重温入团誓词、播放团歌后,刘燕配合两位线上实践的同学将事先搜集的《之江新语》中与抗疫精神相通的篇目与大家进行分享。

主题团日活动

同学们纷纷结合自己多月以来和实践活动中的所见所感发表感想。一位同学选择了《困境之中见精神》一篇,分享了自己的抗疫故事:他的父母活跃在武汉抗疫一线,本人也在疫情期间为父母做好后勤工作,他表示,实际上不论医生也好,或是今天经历座谈的突击队员也好,大家都是平凡的人,并不是引领时代潮流、改变时代的伟人。可是在困境面前,他们勇敢地站了出来,担当起了自己应当担当的责任,为国分忧,所以他们的平凡也就显得更加耀眼和伟大。还有同学回忆起,在座谈会的时候,一位突击队医生曾给她看了一段视频,片段中的医生在脱掉防护服之后,将脚边收集汗水的裤管套倒出,里面的汗水量令人吃惊。那位医生在座谈会期间几次红了眼眶,泪水几乎喷涌而出。她说,只有经历过疫情的医生才能够真正体会到抗疫究竟是多么艰辛的事情,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抗疫成果最显著的国家,我们更应该为这些白衣天使们致敬喝彩。

线下同学们发表感言后,两位线上的同学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她们曾对思政实践的理论学习心怀疑虑,认为这些理论实在太过虚无缥缈,但是在听到抗疫人讲述自己的故事之后,原来只有这些看似虚无缥缈的语言可以准确地表达出故事中凝结的感情。而这份感情,需要在实践中切身体会。

正如李佳盈在总结发言中提到的,这次思政实践应当是一个打开同学们思路的窗口,是大家深入基层、走访民间的一个起点。之后的思政实践机会仍然很多,作为担当时代重任的北大人,理应更好地明白“世界在我脚下,祖国在我心中”的意义。

三天来,在李佳盈与曲翔前的带领下,同学们经过实地考察、参观和采访,体会到了乡村振兴和产业扶贫之路的曲折发展与瞩目成果,见识了从细小处落实、稳扎稳打建设的乡村精神文明风貌,倾听了在疫情来临之际,属于一支平凡而又伟大的小队的坚守与奋斗。

宏观与微观的结合,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的交织,给同学们带来了繁多的感悟与收获。但不管是大视野还是小聚焦,都传达着同一种期待:希望思政实践团队的同学们能够努力学习,丰富科学文化知识,不仅能够拥有放眼世界的视野,做中外学术友好交流的桥梁;也要有置身基层的情怀,成为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宣传大使。胶州思政实践行已然落下帷幕,但正如最先接收到华夏大地第一缕阳光的山东一样,属于北大外院学子们的行远致知之路才刚刚启程。他们将怀着这次实践中弥足珍贵的收获重新踏上人生旅途,谱出以奋斗和奉献不息为主题的青年的华彩乐章。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