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迎新|黑龙江双胞胎姐妹花张姝雯、张姝雅携手圆梦北大

在2020年高考中,来自黑龙江大庆市的双胞胎姐妹花张姝雯、张姝雅分别以700分(理科)、677分(文科第一名)的好成绩被北京大学录取。

姝雯姝雅姐妹俩从上小学起,在班里的学习成绩就一直名列前茅,父母几乎没怎么操心过姐妹的学业。当问到如何培养孩子时,妈妈表示:“女儿都不是‘书呆子’型学生,没有百分百用力,应该是学习方法对路、效率高吧!孩子的高考成绩在意料之中,没有惊喜也没有遗憾。”

妹妹姝雅在高中进入文科班后,学年综合排名几乎每次都是第一。姐姐姝雯则选择了理科,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张姝雅妈妈说,两姐妹学习的科目不一样,但都能保持优异成绩,主要是家长一直很重视专注力和自我约束力的培养,这让孩子受益匪浅。姐妹俩不是死读书的孩子,看重学习效率,直到高考前每天晚上都保证11点左右睡觉,绝不熬夜。

正是凭借着扎实的积累和良好的心态,姐妹俩在高考中稳定发挥,双双圆梦北大。

姐姐姝雯在2008年与家人一同踏入了古朴庄严的北大西校门,从此在心中埋下了一颗满怀憧憬与希冀的种子。而今梦圆于此,她问心无愧地说:“我已用行动为最初的憧憬画上完美的句号。”

妹妹姝雅是在初中的语文课本上初识北大,通过暑期学堂与北大再次结缘。她说:“未名湖水融融荡漾,博雅塔影巍巍安详,似都在款款诉说着百年之间,北大人独有的坚守与虔诚。我们曾和学长聚在北大的教室,于游戏的欢笑声中,我感到北大的温度;我们曾流连于校史馆中,大学堂的牌匾早已淡去光彩,泛上斑驳,却让我感到北大的深厚底蕴,北大的执着与热忱——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风度,心系家国、胸怀天下的赤诚。”

9月,姐妹俩将携手奔向向往已久的燕园,正如姐姐姝雯所说:“从小到大,我与妹妹在求学的路上总是相依相牵,共同奋进。而今,有幸共同来到北大,一起续写新的征途,共绘未来的图景,我倍感欣喜与荣幸。而我也相信,我们彼此,都能在北大找到奋斗的方向与自己的定位,共同开启人生新的篇章。”

相关素材来源:

http://xwb.my399.com/html/2020-07/24/content_15144143.htm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5464518932177049&wfr=spider&for=pc

附:张姝雯、张姝雅感言

张姝雯:圆梦燕园,征程再续

初识北大,是在08年与家人双手相牵踏入古朴庄严的西校门,一览未名湖畔光影交错绘成的万千星辰;感受林木相拥勾勒出的幽雅情韵;亦陶醉于层楼幢影映衬出的书香诗情。那时年幼无知,只能懵懵懂懂听出父母的期许与对未来的展望,并不太明白“北京大学”四个字的重量,只是在心头留下对这诗情画意钟灵毓秀之地的仰慕与喜爱之情。初中时又读田晓菲《十三岁的际遇》一文,情难自禁,由衷钦佩北大人特有的犀利与机智,向往北大清新自由的气氛,着迷于谈笑风生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学者大家……那时,北大仍是我难以企及的高度,但这并未妨碍我于心中埋下一颗满怀憧憬与希冀的种子,随年岁渐长,愈发蓬勃生长。

而后再读北大,更感慕于蔡元培先生开中国公立学校招收女学生之先河的伟大创举,钦羡学子校徽篆刻的广博姿态,敬仰黄日葵、孙炳文等革命战士的慷慨之志。我发现这书香古朴之地始终与家国命运相依相牵,这自由开放的学府有着代代相传的严谨自强。北大梦,陪伴我十二年的成长,亦让我读懂中国第一学府的庄严巍峨。

回首往事,那份成为“准北大人”的喜悦,久久不能平息。不知是否是最初的憧憬,引领我几近成年之时梦圆于此。而如今,也愿再次执笔写下新的展望与期许,他年重忆今日,仍有美满而充实的结局。

凝视照片中令人神往的逸夫楼,更坚定求知求索的信心。虽非天资聪颖,北大亦为人才济济大家汇聚的学术殿堂,但我仍会坚定志向,不急不躁,不骄不馁,虚心求教,严谨律己,愿于学业上攻坚克难,不负青春时光;愿广交益友,一览众人风采,真正体悟自由开放的风气与兼容并包的品格;愿徜徉书海,学业之外充实自我,在纸墨留香处更好地感受百年名校传承的气韵风骨;愿热心社工,积极实践锻炼,为大学的生活增添明亮的色彩……或许前行的路上有坎坷与不顺,美好的愿望未必能一一实现,但我希望以行动兑现自己的承诺,当我再次走出校门,可以自豪地说出“我是北大人”;于而立之年,再次回望塔影湖光与层楼林木,可以问心无愧地说出“我已用行动为最初的憧憬画上完美的句号”。希望彼时再次徜徉于校园,我已深深领悟“思想开放,兼容并包”的要义并坚定践行,不负曾经的少年壮志,不负父母的期盼,更不负初心。

从小大大,我与妹妹在求学的路上总是相依相牵,共同奋进。而今,有幸共同来到北大,一起续写新的征途,共绘未来的图景,我倍感欣喜与荣幸。而我也相信,我们彼此,都能在北大找到奋斗的方向与自己的定位,共同开启人生新的篇章。

张姝雅:

初识北大,是在初中的语文课本上。那一篇《十三岁的际遇》,那文中勾勒的或绅士风度,或怪癖不羁的北大老师们,曾勾起我对燕园未名的向往。那时候的自己,尚不懂北大二字的深厚底蕴与她的耐心包容,但那粗略的燕园剪影,却久久温存,萦系心间。

再次与北大结缘,是在高二的暑期学堂上。那短暂而漫长的七天,却像是高中三年最快乐的时光。未名湖水融融荡漾,博雅塔影巍巍安详,似都在款款诉说着百年之间,北大人独有的坚守与虔诚。我们曾和学长聚在北大的教室,于游戏的欢笑声中,我感到北大的温度;我们曾流连于校史馆中,大学堂的牌匾早已淡去光彩,泛上斑驳,却让我感到北大的深厚底蕴,北大的执着与热忱——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风度;心系家国,胸怀天下的赤诚。

至今犹记离别之际,北大对我们的赠言:“湖光塔影赏不尽,担簦负笈许重来。”高三的一年中,我始终期待着与燕园的重逢。那红楼细雨,那塔影湖光,那落寞失意之际,北大学长真切的关心与爱护,给了我许多慰藉与前行的动力。有时,我小心摩挲着一张泛黄褶皱的北大明信片,便会再次忆起那年夏日,忆起北大教授讲座时的谈吐与风度,忆起燕园一角的草木柔情。

如今,终于如愿考入北京大学。欣喜之余,亦多期许——愿于课业上攻坚克难,虚心求教,严谨律己,不泯求知为学的初心,为青春年岁,添一点光华风采;愿于燕园之内广交益友,看北大莘莘学子,或谈笑风生,或安静从容,感受北大兼容并包的品格;愿安坐于北大图书管,于卷帙浩繁、纸墨书香中,窥见北大的气韵风骨,充实自己的心灵;亦或,就那样安静的徜徉于未名湖畔的林荫小径,在困顿迷惘之际,便醉于湖光之间,再一次体悟北大的脉脉柔情……而当置身于燕园之中,或许最难忘的,确是北大心系家国的风格与担当。百讲、红楼、校友门和永远吵嚷的学一食堂,是时光的交汇,也永远承载着北大人未名博雅、家国天下的情怀与热忱。愿我如每个北大人一样,默默坚守,久久追寻。

四年之后,再回首如今的自己,不知又是何种感想。愿彼时的我能不负曾经的承诺;愿彼时的我能自豪地说出,我是北大人。时光荏苒,不泯赤子初心;为学为人,不负青春韶华。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