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国际癌症研究院成立仪式暨学术研讨会举行

2019年10月22日,北京大学国际癌症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成立仪式暨首届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国际合作交流中心举行。

近年来我国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攀升,不仅对国民健康构成重大威胁,还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负担。为了深入贯彻国家健康中国和创新驱动战略,北京大学践行“北大医学”和“临床医学+X”的学科发展理念,加强学科交叉融合,协同攻关创新,组建成立北京大学国际癌症研究院。研究院紧密围绕国家科技创新和癌症防治的重大需求,布局前沿探索、转化应用和临床诊疗,与牛津大学等世界一流院校合作,形成全链条医药创新群体。

教育部科技司司长雷朝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医学科学部主任张学敏院士、国家卫生健康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忠伟到会致辞。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主任詹启敏院士、牛津大学路德维格癌症研究所卢欣院士、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尚永丰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肖渊、诺辉健康CEO朱叶青、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秘书长李宇宁等会同北京大学及国内其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的领导和专家,以及来自企业界和媒体的百余名嘉宾共同见证了研究院的启动。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科学研究部部长张宁主持了本次会议。

詹启敏作为北京大学国际癌症研究院首任院长致欢迎辞。他介绍了研究院的成立背景、建设目标、建设模式、发展方向、人才培养、运行体制和组织架构,并对教育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等对研究院的支持,对牛津大学卢欣院士等专家的参会,对诺辉健康公司的捐赠和资助表示感谢。

詹启敏致辞

雷朝滋高度评价了北京大学在肿瘤基础研究和临床诊疗方面的研究实力、学术成就和社会贡献,并希望研究院能打造国际领先的科研团队,瞄准重大科学问题,长期攻关,为中国的癌症防治作出重大贡献。

张学敏指出北京大学学术氛围浓厚,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是科学研究的前沿、知识创新的重要基地和国际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窗口,希望研究院以机制创新为动力,吸引和造就国际一流科学家研究团队,成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癌症研究机构。

郑忠伟表示,北京大学国际癌症研究院以解决癌症科学问题为牵引,汇聚海内外顶级专家,依托北京大学学科全面、拥有六家高水平临床附属医院的综合性优势,将会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三个层面,在癌症相关的重大科学问题攻关上作出重要贡献。

“诺辉健康癌症早筛捐赠项目”签约仪式上,詹启敏、朱叶青与李宇宁共同签署捐赠协议书。朱叶青代表诺辉健康向医学部捐款2000万元,詹启敏代表医学部向朱叶青颁发捐赠证书。朱叶青在致辞中表示,北京大学作为中国癌症研究的高地,通过研究院汇集科研学术和临床力量,把国际最前沿的技术转化成生产力,诺辉健康希望与各位临床专家和研究学者一起推进中国癌症早诊早治的工作,共同推进“健康中国2030”规划实施。

捐赠仪式

成立仪式结束后,会议进入学术研讨环节。张学敏就肿瘤防治的国际前沿与挑战作大会主题报告,介绍了人类肿瘤研究历史的三个阶段,展望了未来肿瘤研究的第四阶段,并进一步介绍了国家自然基金委在新时代的基金资助和学术评价导向。卢欣介绍了牛津大学癌症研究特别是早期癌症筛查方面的研究情况,以及牛津大学路德维格癌症研究所的人员组成和研究成果,分享了其课题组在细胞可塑性和上消化道癌领域研究的最新进展。尚永丰介绍了TRPS1引发的异染色质异常复制导致基因组不稳定性及肿瘤细胞耐药性的研究。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泽民教授介绍了在单细胞测序揭示肿瘤渗透免疫细胞的动态特性等方面的系列研究。

张学敏作报告

卢欣作报告

尚永丰作报告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季加孚教授、沈琳教授,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王嘉东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吴晨教授,北京大学北京国际数学中心周晓华教授,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魏文胜教授分别就“胃癌治疗的中国贡献”“Her2阳性胃癌精准治疗——打开胃癌治疗难题的可能通道”“DNA损失修复途径与肿瘤发生和治疗”“多组学综合分析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对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的作用”“精准医疗中肿瘤研究的统计学方法”“基因编辑在肿瘤精准医疗中的应用”等进行了主题介绍。

合影

国际癌症研究院将着力于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瞄准科技前沿,聚焦癌症研究重大问题,承担国家战略,培养高层次癌症研究人才,整合各种优势资源,搭建高水平癌症研究平台,促进国际合作和交流,力争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癌症研究院。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