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言文学系举办“面向未来:中文学科建设与学术创新”研讨会

2019年4月11日,“面向未来:中文学科建设与学术创新”研讨会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举行。北京大学校长郝平出席会议并致辞。本次研讨会旨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的重要指示,加快“双一流”建设,响应服务于增强国家文化自信、国家基础研究重大问题的需求,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参加此次会议的还有各兄弟高校中文学科院系领导及专家学者,相关学部、院系、职能部门以及师生代表300余人。会议由中文系主任陈晓明主持。

会议现场

郝平在致辞中回顾了北京大学中文学科的发展历程。自1910年始,北大中文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始终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社会转型发展血肉相连,始终立足于服务国家文化自信和解决国家基础研究重大问题需求。北大中文学人百余年来在中文教育研究领域默默耕耘,成就卓越。

郝平致辞

郝平表示,在社会转型发展的今天,中文学科的发展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学校将切实加大对中文学科的投入和支持。中文系师生要担当使命,迎难而上,与国内各大中文学科专家同行一道,充分研究和解决学科发展核心难题,使北大中文系成为当代中国学术创新、教育创新、文化创新的重要基地。他希望中文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突出学科建设的引领性;深化科研机制改革与创新。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第一副校长张江教授、教育部中文教指委主任张福贵教授、北京大学人文学部副主任廖可斌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主任仰海峰教授在开幕式上分别致辞,对中文学科的建设发展提出了建议。

陈晓明在题为“内涵式发展的学科建设”的主题报告中,介绍了中文系拟组建的“中国古典学平台”“现代思想与文学研究平台”“语言与人类复杂系统研究平台”三个学科平台的建制方案。中文系将以三个平台为载体逐步形成学科群的理念,以语言学为中坚,努力夯实古典基础,并突出关注现代思想和文学新变的能力。陈晓明通过回顾百年中国学术历经的三次大变局,思考探索当今人文学科知识重建和变革的形势下,中文学科如何应对百年之变。他指出,三个学科平台的组建,基于对当今时代的思想文化格局气象的理解与百年中国人文学科发展阶段的理解,期望通过更大的学科建制,促进新思想的形成与交流、新方法的生成与实践、新视野的激发与拓展,真正实践“双一流”建设的精神实质,建立起中文学科内涵式发展的长效机制。

中文系教授钱志熙、陈保亚、吴晓东分别以“中国古典学平台的建设构想”“语言与人类复杂系统研究平台的建设构想”“现代思想与文学研究平台的建设构想”为题发言。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陈引驰、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徐兴无以及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过常宝分别作关于中文学科建设与学术创新的主题发言。

4月11日下午,“中文学科建设与学术创新问题圆桌会议”在人文学苑1号楼108会议室举行,北京师范大学等重点高校中文院系党政领导和中文系教师50余人与会,中文系副主任张辉主持会议。会上,专家学者分别就跨学科平台的建设与传统专业设置的关系问题、学科资源整合与学术创新的路径问题、“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人才队伍建设与学生培养问题、学科融合创新与课程改革的可能性问题等议题发言。

与会专家们在中文学科建设发展的学术共同体中充分研讨、决策,达成三点共识:中文学科发展必须服务于国家文化繁荣和发展,服务于国家文化自信建设;中国语言文学基础学科重大问题的研究,将会极大促进中国语言文学发展繁荣和国家文化自信建设;呼吁相关部门将中文学科发展和基础性建设、投入、架构放在国家文化发展之要,母语纯正创新关系国家文化自信安全,国家文化自信安全关系国家文化之安全。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