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发展与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大举行

10月12日至13日,由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主办的“当代中国发展与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理科五号楼举行。北京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于鸿君出席并作主题报告。来自世界各地的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开幕式由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孙蚌珠主持。

会议现场

于鸿君代表北京大学向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欢迎。他指出,经过70年的发展,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态文明等领域的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发展的独特道路。于鸿君强调,北京大学举办此次研讨活动,比较全面地梳理总结70年以来中国发展和建设道路中的经验和教训,将其放在全球的大框架、大背景下,与其他国家的历史性成就互相比较、互相借鉴,希望对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发展提供助力。

于鸿君作主题报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于鸿君将其总结为“两个不能相互否定”,并通过翔实的数据、生动的案例,围绕“两个不能相互否定和新中国70年发展的两个奇迹”进行主题报告。他指出,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互相贯通、总体一致、一脉相承,毋庸置疑都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统一整体,都构成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进行大规模建设的“两个奇迹”。

开幕式后,专家、学者进行了主题发言。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程恩富,拉美社会科学理事会执行秘书、里约热内卢州立大学教授埃米尔·萨德,中共中央编译局原秘书长、清华大学特聘教授杨金海,孙蚌珠分别围绕“新时代中国已处于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准中心’地位 ”“七十年霸权与反霸权”“从世界潮流看中国道路特点、优势及世界意义”“中国经济发展道路和发展中国家现代化”作了发言。

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占斌对“中国道路与中国经验”作总结;芬兰社会保障中心高级研究员佩蒂•哈基宁发表了他对“中国革命与世界经济发展”的看法;李玲阐述了智能化新时代的机遇和挑战;北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孙熙国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共产党初心的坚守和追寻”。主题发言环节由孙熙国主持。

讨论环节

12日下午的第一场主题发言由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军主持。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陶文昭,首尔国立大学国际关系研究生院教授赵英男,武汉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思想史研究所所长颜鹏飞,美国马萨诸塞州立大学经济学荣休教授大卫·科兹,韩国瑞永大学教授金允培、具伦希,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刘志华分别以“中国现代化实践的探索”“中国特色法治政策的形成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研究”“中美贸易战:冲突的根基与可行的解决办法”“韩国人口变化与社会福利政策应对”“韩国文化特征与数字转型研究”“新中国与中东阿拉伯国家农业现代化道路比较”为题进行了发言。

在第二场主题发言中,《中国社会科学》经济室主任许建康发表了他对“初级阶段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定位”的观点;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孙代尧重点阐释了“中国方案的逻辑”;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副教授张万春介绍了“中国形象的会展塑造机制和法治路径探索”;韩国瑞永大学教授赵献珍以韩国社会企业为例解释了社会企业的社会影响测度;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博士安帅介绍了“上世纪90年代以来京津冀城市化进程回顾与未来发展研究”;韩国瑞永大学教授金镇英以韩国的大学教育为中心从教育环境的变化看韩国高等教育政策取向。报告由韩国瑞永大学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李龙洲主持。

13日上午的研讨会以北京外国语大学原党委书记、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国家教材委员韩震的“中国道路为什么能够成功”主题报告拉开帷幕。法国加布里埃·佩里基金会秘书长丹尼尔·塞瑞拉、爱尔兰国立大学经济学系荣休教授特伦斯·麦克唐纳、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郇庆治分别就“近代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由自身现代化决定的常数与阶段”“基于SSA的中国后毛泽东时代经济概观”和“生态文明建设区域模式的学理性阐释”作主题发言。

第二场主题发言由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孙来斌主持。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魏波、希腊马其顿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斯塔·马夫罗迪亚斯、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白雪秋、孙来斌就“多元现代性的中国之路”“全球化神话的终结和帝国主义对抗的持续重要性”“乡村振兴与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定位”分别作了发言。

13日下午的研讨会由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宇文利主持。宇文利、印度德里大学经济学系助理教授萨拉邦德、印度旁遮普大学经济学系教授包文德尔·辛格·提瓦纳、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宋朝龙,莫斯科国立大学经济学系教授尤里·瓦西里耶维奇、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后刘舒杨分别以“中国发展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中国与印度公共部门角色比较理论学”“世界经济背景下中国经济在发展中国家中的意义”“社会主义克服金融资本悖论逻辑的制度价值”“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理论与实践的重要性”“超越全球公共物品供给合作困境的中国智慧——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论析”为题作发言。

孙蚌珠在总结发言中表示,当今世界是联系的,讨论当代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是需要放在世界背景下,同时也要考虑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对世界带来的影响。中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这与马克思主义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一致的。孙蚌珠希望,通过此次研讨会能够促进马克思主义学术研究的发展,为社会发展、人类进步贡献力量。

这次国际学术研讨会是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的国际学术交流品牌——小世马会系列活动。通过两天的会议研讨,与会学者就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讨论,达成了诸多学术共识,一致认为中国的发展道路独具特色,成就巨大,为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延伸阅读:

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作为国际性高端学术盛会,两年举办一次,并在间隔年举办一个小型高端国际学术论坛。2015年10月,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成功举办了世界首届马克思主义大会,并于2018年5月成功举办第二届。2020年5月5日—6日将以“马克思主义与人类反贫困事业”为主题举办第三届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