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思政实践课 | 法学院赴陕西延安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思政实践课程

编者按:2020年是不平凡之年,是举国战“疫”之年、脱贫攻坚决胜之年、迎接建党百年之年。在习近平总书记给青年的系列回信精神感召下,着眼时代命题和现实关切,2020年思想政治实践课程设置“心有所信方能行远”“不畏艰险冲锋在前”“改革开放五位一体”“扎根沃土决胜小康”“一带一路命运共同体”五条主线,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作为课程主持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主讲单位,教务部作为主管单位,校团委作为执行单位,协力推进思政实践课方案完善和实施。100多位思政课教师、专业教师等担纲思政实践课任课教师,25个开课院系书记或院长全部参与带队,在革命老区、城镇乡野、田间地头开展实践课教学;100多位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各院系研究生党员担任思政实践课助教;3226名选课学生正在生动的社会大课堂中学思践悟总书记回信,读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追寻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足迹,触摸新中国的发展脉络,在抗疫主战场感受战疫精神,在改革主阵地见证发展力量,在历史大变局中读懂中国未来,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8月10日至14日,北京大学法学院师生赴陕西延安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思政实践课程,通过实地走访参观、每日讨论评议、主题报告分享等形式,共同回顾中国革命的艰难历程,探寻蕴藏于这片革命热土无畏探索的精神与矢志不渝的初心。法学院党委副书记路姜男、就业指导办公室主任傅程榆担任任课教师,法学院2019级博士生聂清雨、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级硕士生柯伟鹏担任课程助教,6名2019级本科生参与课程学习。

巍巍宝塔山 承志忆英烈

11日上午,全体实践团成员来到宝塔山,共同聆听宝塔山前的革命历史,并在宝塔前重温入团誓词。宝塔山是延安的标志和象征,与清凉山、凤凰山隔河相望,见证了一幕幕保家卫国的壮丽篇章,令无数仁人志士魂牵梦萦。宝塔山是一座英雄的山、革命的山、胜利的山,激励着后人坚定信心、继往开来、振奋向前。

重温入团誓词

实践团前往延安革命纪念馆参观学习。纪念馆内有6个展厅,陈列了西北革命根据地创立、红军长征、集中力量抗击日寇、陕甘宁边区政府、革命根据地建设、夺取内战胜利的光辉历史。通过回顾党中央在延安13年的历史,同学们深刻感受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更体会到身为新时代北大青年所肩负的使命和责任。

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学习革命历史

下午,实践团走访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旧址,认真了解革命年代的法治发展历程。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下,雷经天、马锡五等诸多推动法治进步的革命先辈们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创立了三级三审制度、狱政制度、审判制度等,为边区治理奠定法制基础,也为新中国的法治建设奠定法制雏形。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中国法律事业历经无数风雨,师生们纷纷感叹,作为北大法律人应立志承继先辈遗志,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事业不断发展。

参观陕甘宁边区审判历史陈列馆

滚滚黄河水 涛涛爱国情

12日,实践团驱车前往黄河壶口瀑布,实地感受共产党人对于母亲河的情感牵绊与精神寄托。多年前,“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的呐喊伴随着黄河的涛涛水声,唱响了中华民族的不屈之声,令人由衷敬畏。这声音透出来的是中华民族的抗争精神,是四万万中华儿女的齐声呐喊。黄河边上,学员们齐声颂唱《黄河大合唱》,在歌声中感悟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用身体力行的方式抒发着新时代中国青年追梦前行的爱国情怀。

重走知青路 忆苦寻初心

13日上午,实践团前往延川县梁家河村,深入了解知青们的奋斗故事,感受梁家河的文化魅力,体悟历久弥新的知青精神。讲解员向师生们介绍,上世纪70年代,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插队期间,为改变村里贫穷落后的面貌,带领群众打坝淤田、修沼气池、挖深水井、种蔬菜、办产业,让乡亲们过上了好日子。学员们看到了总书记敢想敢当、实事求是的奋斗精神,更加坚定了自身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的信心与决心。7年知青岁月,让总书记感知到基层群众的力量,让他时刻将老百姓挂在心头,习近平总书记也深情地将延川称之为自己的第二故乡。梁家河是我们整个国家实干兴邦、筑梦圆梦的坐标,它让我们更加坚信,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将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前赴后继中成为现实。

实践团于延川县合影

实践团参观了文安驿古镇。文安驿古镇是人们深入了解黄土高原人文风情的窗口,也是承载知青记忆的基石。几十年来,延安在不断发展,而这片热土之上,延安人民淳朴宽厚的性情一如既往,延安精神也从未改变。

路姜男带领实践团重走知青路

下午,在进行了丰富的实地走访和学习后,实践团成员以主题报告的形式,进一步开展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团日活动。各位老师和学员结合三天的实践经历,积极重温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畅谈个人理想与体悟。路姜男表达了第一次来到延安与同学们一起体验革命精神的震撼与荣幸,他鼓励同学们不断提高对国情、党情、社情的认识与了解,将自身学科背景与未来发展规划同党和民族的事业联系起来,积极着眼于做什么、怎么做、为谁做,真正在身体力行中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为祖国的蓬勃发展贡献新时代青年的青春力量。师生们结合实践中的所见所思所感畅谈初心与使命。傅程榆着眼于共产党人的优良品格,表达了对革命先辈在艰苦环境中探索创新、坚韧无畏的崇高敬意,鼓励同学们将先辈们的优良品格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聂清雨、柯伟鹏分别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表达了自己对于法治初心与中国革命理论的深刻见解与理性认识。6位学员先后表达了自己的学习感悟,再次就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人民司法”的初心、黄河壶口瀑布蕴含的民族精神的初心、延安精神所体现的艰苦奋斗的初心等主题展开交流。

实践团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团日活动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经过长期革命实践和理论创新培养、积累形成的一种伟大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永恒的精神财富。实践团在本次思政实践课程中重温激情燃烧的革命岁月,感悟老一辈革命家的顽强斗志与拼搏精神,全员备受教育和鼓舞,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日常学习生活中,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三行情诗显真情

“黄土陡峭,切断梁家河通往北京的路。

少年雄心,架起大山沟连向未来的桥。

我问你为何如此奋勉,你说一心只为人民。”

——法学院2018级本科生 李洋

“凤凰山麓杨家岭下,

八载干戈还仗延安。

愿捧一抔黄土,放在心上。”

——法学院2019级本科生 陈方媛

“灰墙扬红旗,黄水绕青岭。

三山两河,延州先贤廿年建伟业。

四日六地,燕园后辈千里寻初心。”

——法学院2019级本科生 涂倩雯

学员感悟

“被一句诗词吸引到延安,亲见圣地,我试图去寻找历代革命人那份特殊的信念。若以封建说法,延安算得上龙兴之地——大盛于抗战时期,据此绘制中华一切事业建制之蓝图。一切成就背后蕴藏着的是延安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正是这一精神,促使延安成为红色圣地,成为那个崩坏年代的一方乐土,促使革命走向胜利,社会主义建设走向成功。寻找共产党人的初心,延安是最合适的地方,而这初心简单却不易——为人民谋幸福。一切事业均以人民为起点,以人民为终点,法制亦然。承继先辈精神,开辟康庄大道,我想说,我们青年在路上。”

——法学院2019级本科生 李卓欣

“延安,一个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城市,享有“革命圣地”的美誉。怀着朝圣的心情,我就像80多年前从全国各地赶往延安的青年男女一样,来到延安,感受延安的革命情怀,学习延安的精神风骨。三天的延安之行,令我感触最深的便是攀登宝塔山的那一段旅程。宝塔山上有宝塔,这宝塔是指引中国革命前行的灯塔,是党领导革命胜利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局部走向全国的见证。党在延安停留了将近13年的时光,13年里,我们党发展生产,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打破国民党的物质封锁;发扬民主,建设并完善了一系列人民参与、人民赞同的制度设计,其中就包括司法体制建设与创新,独创的马锡五审判法不仅是中国法制的重要成果,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历史借鉴。延安的生活虽然艰苦,但却是党凤凰涅磐、断骨重生的关键时刻,其中透露出的艰苦奋斗精神虽历经岁月风雨但依旧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法学院2019级本科生 曾德明

“经历了三天的思政实践活动,我收获良多。在宝塔山,我深刻体会到延安时期,全国热血青年对于延安的向往与热爱。“打断骨头连着筋,扒了皮肉还有心。”坚定地向着延安前进,像朝圣者一样虔诚。他们对国家的热爱与忠诚令人动容。在梁家河,我充分了解了习近平总书记艰苦奋斗的事迹,他以卓越的毅力挺过四关,带领梁家河人民为生活奋斗。这给我们新时代的年轻人做出了榜样,把自己和人民幸福联系在一起,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贡献。十分感谢学院团委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支持本次思政实践课程,也感谢带队老师和助教的付出,组织我们完成课程。”

——法学院2019级本科生 周玙璠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