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教育家”高铭暄主讲“如何当好一名大学老师”专题讲座

11月21日晚,“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新中国刑法学主要奠基者和开拓者、北京大学法律系1951届本科校友高铭暄教授以“如何当好一名大学老师”为题为北京大学师生代表进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题讲座。北京大学校长郝平,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柴真出席相关活动。

讲座现场

讲座前,郝平在凯原楼303会议室会见高铭暄并与法学院师生进行座谈。郝平对高铭暄回到母校表示热烈欢迎,并对高铭暄在中国法学教育事业、刑法学科建设发展中所作出的突出贡献致以崇高敬意。他高度评价法学院近年来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工作,希望学校师生都能够以高铭暄为榜样,潜心学术研究、专注教书育人,推动北大“双一流”学科建设和发展。柴真,学生工作部部长张莉鑫,法学院院长潘剑锋,法学院党委书记郭雳,法学院副院长杨晓雷、车浩,法学院党委副书记朴文丹、路姜男,法学院教授张守文、陈兴良、梁根林,副教授江溯、刘哲玮,助理教授彭錞与法学院博士生代表一同参加会见。

郝平讲话

郝平会见高铭暄

高铭暄在讲座中结合自己数十年的教学经验,就“如何当好一名大学老师”与在场师生展开分享。他指出,高校教师首先应当坚定政治信仰、明确政治方向,忠于自己的初心使命。中国共产党对我国法治事业发展始终起着领导作用,法学教师必须提高自己的政治站位,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教书育人的全过程中发挥好教师对学生的思想引领作用。

高铭暄作讲座

高铭暄指出,大学教师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扎根教学一线,把教书育人、传道授业作为职业生活的全部,履行好人才培养的神圣职责。法学教师要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在夯实自身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坚持学术独立性和创新性的精神品格,积极参加教育实践活动,提高法学教学的层次水平,培养和指导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高质量法律人才,为国家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大学教师要做到人才培养“三严四能五结合”。即严格要求、管理、训练学生,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翻译能力、写作能力、研究能力,做到学习与科研、理论与实践、全面掌握与重点深入、研究中国与借鉴外国、个人钻研与集体讨论相互结合。大学教师要学会正确处理师生关系,关心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的特点和兴趣,平等沟通、合理引导、因材施教,增加师生间的互动互信,形成有温度有深度的师生关系,以达到教学相长、亦师亦友的理想状态。大学教师要正确处理教学和科研的关系。科研是教学的基础与后盾,能够充实教学内容;但如果只一味强调教学内容,而不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也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大学老师应当妥善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实现教学和科研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高铭暄向青年学者和教师提出建议。他指出,年轻人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注重道德修养建设;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力求全面、系统、深入研究问题;同时保持健康强健的体魄,培养美学和艺术的兴趣修养,怡情怡性,开拓心胸。

柴真在致辞中表示,高铭暄是新中国第一代法学家和学术泰斗,北大为有这样的杰出校友感到骄傲。她指出,本次讲座作为学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活动,对完善教师队伍建设、培养高水平法律人才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柴真致辞

郭雳介绍了法学院近年来各项事业的发展情况,总结了阶段性成果,指出未来发展建设的目标,并希望本次讲座能够勉励在场师生坚定初心、勇担使命,为我国法治教育和法治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郭雳致辞

陈兴良代表教师发言。他对高铭暄表达了由衷的感激之情。他表示,高铭暄是诸多年轻一辈刑法学者理论研究的引路人,兼具教育家、法学家、实践家的品格,是人民的教育家、中国刑法发展的倡导者、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代表人。

陈兴良发言

潘剑锋表示,高铭暄用平实生动的语言讲述了为师做人的深刻内涵,勉励青年一代教师、学者强健体魄,涵养学识,做好本职工作,不负家国情怀。他希望在场师生能够以高铭暄教授为榜样,不忘初心、勇担使命,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潘剑锋致辞

高铭暄虽然已逾91岁高龄,但仍然奋斗在教育第一线,为本次讲座进行了充分准备,用实际行动和娓娓话语践行和诠释了一位人民教师“不忘教师初心、牢记教书育人使命”的宣言,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生动实践和典型范例。法学院师生将以此为契机,在前辈模范的带领下,全面体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丰富内涵,身体力行、知行合一,以丰富形式继续在全院深入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将北大法学院的各项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为推动北大“双一流”学科建设、推动我国法治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合影


新闻专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专题网站:“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