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故事】踏雪出征 孟夏归来 ——记人民医院重症专家安友仲110天战“疫”足迹

编者按:当前,国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在与疫情的“战斗”中,各条战线上的北大人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前线,北大医务工作者冲锋陷阵,他们以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为全国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保驾护航;在后方,留守“阵地”的北大师生校友和志愿者们积极参与,以行动为前线医护人员提供坚强保障,按照中央和上级决策部署,扎实做好北大的疫情防控工作;在“云端”,教学科研工作有序开展,教学手段和方式不断创新,科研成果不断涌现。每时每刻,各条“战线”上都发生着众多感人的故事。新闻网推出专题“战‘疫’故事”,通过讲述北大人与疫情“战斗”的故事,记录他们忙碌而温暖的身影,致敬平凡而伟大的付出。

“昨日方归今又去,征衣重披别京华,边塞烽烟频示警,老骥奋蹄再出发。无情未必真丈夫,恋家更先忧天下。泪眼欢颜执手约,归来共赏京城花。”2020年4月21日一早,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安友仲在去往昆明的飞机上有感而发。

4月20日,在武汉奋战两个多月返京结束医学观察的安友仲,于傍晚刚刚回到家中,就再次接到国家卫健委紧急任务——作为专家组成员,随“中央指导组赴西南地区工作组”前往西南边境,指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次日航班即刻启程。

从2月1日星夜出发,到4月20日踏春归家,从4月21日再赴征程,到5月21日子夜返京……除了短暂归家放下冬装、换上夏装的片刻停歇,110个日日夜夜里, 安友仲一直在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国家诊疗方案制定、危重症患者救治而不停奔走、拼尽全力。

子夜返京

临危受命 掌舵危重新冠救治

已亥末,庚子初,新冠突袭,江城告急。年近花甲的安友仲再次白衣执甲,逆行出征。曾经血气方刚的“重症敢死队员”,而今已双鬓华发,但英雄气概丝毫不减当年。登机前,他赋诗一首——“老夫聊发少年狂,赴汉口,跨长江,医亦凡人,匹夫尽责灭疫狼!”

伴随着这首铿锵有力的诗句,安友仲临危受命担任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专家组组长,负责指导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救治工作。他不仅从宏观角度制定重症救治战略,更从细节着手把控救治环节;不仅从源头上抓“战法”,更要提供给患者最佳的治疗手段与最优化的治疗方案。

作为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治专家,安友仲指出,任何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定要做好对患者的分层救治,针对轻症、重症、危重症进行分级诊断,这也成为专家组和医疗队的共识。重症患者救治是一场攻坚战,场场都是硬仗,细节决定成败。每次查房,安友仲都要从器官功能支持、氧疗与呼吸支持、循环监测与支持、营养支持等细节方面进一步优化救治方案。每次查房后,他脱下防护服衣衫浸湿,两鬓白发被汗水浸湿成缕,儒雅的学者像跑完马拉松一样疲惫。队员们看到这样的老主任,经常感动到说不出话来。

每日查房

作为重症医学的知名专家,安友仲奔走于武汉多家医院,会诊重症病人。他还参与了国家卫生健康委第二版新冠肺炎重型、危重型病例诊疗方案的制定。前期积累的重症患者救治经验和丰富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为全国新冠肺炎诊治方案制定提供了大量细节指导。4月4日,独立管理的重症病区“清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援鄂医疗队赢得了这场战斗。

参与会诊

守住国门 必须全力以赴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持续蔓延,外防输入已成为我国疫情防控的重点之一。云南拥有4000多公里的边境线、20多个口岸,口岸通道众多,出入境人流量大,与其相连的多个国家也都出现了确诊病例,所以云南省部分边境州市面临极大的疫情跨境输入风险。

“西南边境情况十分复杂,绵长的边境线实际上是应对输入风险的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另外,边境地区地广人稀,医疗机构少,应对重大疫情整体上力量比较薄弱。”谈到西南边境的情况,安友仲坦言道。年近花甲的他随“中央指导组赴西南地区工作组”到云南、广西对边境地区防控进行现场指导,帮助这些地区制定实施方案。安友仲每天在各个口岸间奔波,每日翻山越岭深入到每一个边陲县市,逐个走访了解情况。“有时候盘山公路一开就是5、6个小时,下了车,头都是昏的。”

“与我们在武汉时的工作是救治患者不一样,这次来西南地区的主要工作是帮助这些地区制定疫情防控的具体方案。一地一策,因地制宜,加强边境地区目前存在的一些薄弱环节。”安友仲介绍,西南边境口岸人流量大,如何进行排查是重点,也是难点。

工作组对口岸风险程度进行评估,区分极高危地区、高风险地区、中风险地区、低风险地区,根据风险不同,建立可行的响应机制。他们同时要制定各项流程,一旦出现发热患者,如何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如何进行筛查?隔离点建在哪里?核酸检测的具体流程是怎样?这些都需要制定出详细、可行的流程,如果遇到此类情况,就知道如何应对和处理。最重要的是要组织演练。西南边境地区缺乏应对重大疫情的经验和条件,专家组结合武汉的救治经验,提前把方舱医院建起来,演练如果发现病例,每一个流程、步骤如何去做。

“守住国门、守好西南防线,我们必须全力以赴。”安友仲坚定地表示。

使命在肩在反思与思考中前行

“从诞生的第一天,重症医学专业就注定了与灾难、疫情和临床医疗生命支持与救治密不可分,就注定了从事这个专业的医护工作者责无旁贷。”

作为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治专家,抗击SARS、汶川救援、雅安救援、H1N1防控……在国家重大疫情或灾难之时,都会出现安友仲的身影。

目前,云南的境外输入病例已经“清零”,边境县的医疗机构也已恢复正常诊疗秩序。安友仲终于回到阔别100天的家中,“共赏京城花”的承诺却仍然没有履行。

奉命于病难之间,受任于疫虐之际,从武汉前线到西南边陲,从指导救治到指导防控,安友仲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断进行着更深层的思考——

“每一次大型公共卫生事件的爆发都提示我们要未雨绸缪,建立区域应急中心,建立重症预备役,在医院集中做重症大平台,资源合理调配。如果再发生疫情,如何比现在做得更好?疫情防控要‘平战结合’,平时的预防是重点,要加强疾控中心建设。对于突发卫生公共事件,积极预防和有效应对同样重要。”

每一次殚精竭虑的思考都发人深省,每一次掷地有声的观点都振聋发聩,对生命的敬畏、对医学的思考,让安友仲更凭添使命感。退思静品得失处,仁心精术为良医,正是他一生为人为医的座右铭。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