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担科技创新的时代重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在北大教师中引起热烈反响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9月11日下午在京主持召开科学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就“十四五”时期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听取意见。他强调,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希望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肩负起历史责任,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在北京大学教学科研一线的教师中引起了热烈反响,大家深受鼓舞、倍感振奋,认为总书记的讲话强调了加快科技创新的重大战略意义,“四个需要”和“四个面向”为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提供了指导方针和行动指南。讲话中提到的加强基础研究、加强创新人才教育培养、加强国际科技合作等关键问题都与新时代北大服务国家战略、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使命紧密相关。大家表示,北大人要勇担科技创新的时代重任,把科技创新的使命与北大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光荣传统结合起来,潜心科学研究,集智攻关、敢于创新,多出高水平的原创成果,同时要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甘为人梯、奖掖后学,加快创新人才教育培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应有贡献。

总书记的讲话为科技创新指明了方向

王俊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胸外科主任王俊教授作为专家代表参加了科学家座谈会。他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让我们深受鼓舞”,总书记提出的“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为我国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清晰地指明了道路和发展方向。“特别引起我注意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四年前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三个面向’,此次新增了‘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面对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总书记强调,“最终战胜疫情,关键要靠科技”。将“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明确列为科技工作“四个面向”之一,体现了总书记一直强调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作为医学科研工作者,坚持‘四个面向’就是要敢于提出新理论、开辟新领域、探索新路径,做前沿的、有价值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做国家和人民有需要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张继平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中俄数学中心主任张继平说,总书记在谈到加强国际科技合作时指出,我们要“持续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要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和举措推进国际科技交流合作”。他认为,“总书记的讲话给我们深刻启迪。为了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需要探索国际科技合作的新途径。最近北京大学联合莫斯科国立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成立了中俄数学中心。我们将以中俄数学中心为起点,采取各种方式,进一步加强与俄罗斯、德国、法国、英国、日本等国家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联系,推动和加强更大范围的国际数学合作交流,逐步扩大国际合作交流的主动权。”

彭建

城市与环境学院长聘副教授、自然地理与自然资源系主任彭建表示,“总书记在讲话中为推动科技创新和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尤其是‘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这一点令我印象深刻。地理学是一门经世济用的学科,但在过去一段时期,在高度强调研究的科学性、注重科学问题凝练的发展背景下,学科科学规范大有提升,数量化、模型化成效显著,在支撑生产实践方面相较而言却略有不足。当前面临国土空间治理的重大国家需求,地理学在理论储备、方法支撑、实践指引等方面亟需将科学问题导向与实践需求导向相结合,服务国家建设的同时引领学科发展。”总书记的讲话也给科研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我们研究者要时刻提醒自己“科学家有祖国”,研究成果为国家服务。

陆剑

北大生命科学学院陆剑研究员说,总书记强调了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提出的“四个需要”和“四个面向”更是为我们当前的科研工作提供了行动纲领和指导方针,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指引了清晰的方向。总书记在讲话中高度肯定了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贡献,陆剑深有感慨地说:“倾听总书记讲话的时候,我不禁想起我们课题组成员夜以继日分析新冠病毒基因组演化规律时的情景”“新冠病毒的变异、演化和流行趋势,是国家研究和制订防疫与治疗策略的重要基础,更会为国家将来可能遇到的挑战提供重要的战略储备和科技支撑。我们将继续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为新冠疫情的防治贡献一份力量。”

加快解决关键问题,北大人义不容辞

郭少军

北京大学工学院研究员郭少军作为青年科学家代表参加了科学家座谈会,因为自己奋战在科技创新一线的缘故,他对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感受很深。他认为,作为北大教师,要始终坚持总书记提出的“四个面向”,不断突破和解决学科所面临的瓶颈问题,不断向科学技术的深度和广度进军,争取取得一批具有重大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成果。

郭少军说道:“我目前主要从事面向世界学科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的燃料电池和氢能关键材料与器件研究,是目前国家面临的‘卡脖子’技术之一,也是中国科协发布2019和2020年十大重大工程技术难题。我们团队经过长期努力已在相关领域取得了系列创新成果。未来研究将进一步聚焦科学问题,像总书记所讲的以需求和科学问题导向为牵引,以北大新工科发展为机遇,更加专注,不断努力,不断攻坚克难,走出一条特色研究路线,解决燃料电池和氢能目前面临的瓶颈问题,大力促进北大材料、化学、能源、纳米和力学等学科的交叉与融合。”

沈波

物理学院沈波教授认为,在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总书记的讲话强调了科技创新对国家的至关重要性。我们现在面临着自改革开放以来中美关系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对我们国家的发展、改革开放产生了空前的压力。在这个时期,我们国家一个非常重要的高技术领域,即半导体材料和半导体芯片,受中美关系恶化的影响非常大。他说:“我们作为半导体科学技术工作者,感到肩上的责任重大。在国家这个特定的历史阶段,我们一定要更好地发挥我们的作用,要为国家解决‘卡脖子’问题有所贡献,支撑像华为、中国电科这样的高技术企业发展。”

王世强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王世强教授认为,总书记在谈到加快解决制约科技创新发展的一些关键问题时,第一条就提出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这一点的确是科技工作者进行原始创新性选题的一个关键。原创性研究不同于跟踪性研究,不能从文献缝里找课题,从文献中找到课题也不是原创性的。相反,在高科技研发、高精度工艺设计、疑难疾病治疗等实践过程中遇到没有解决的问题,从中挖掘深层次的科学问题和理论问题,往往会提出新的、原创性科学问题。

放眼未来,探索创新人才培养之路

刘若川

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教授刘若川作为青年科学家代表参加了科学家座谈会,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关于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他认为这是急不得的事情,而培养科研人才关键还要看研究生教育。“只要我们朝着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目标持续努力,像我们这样的青年人能坚持住,给学生做好示范,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的人才培养会上一个台阶。”刘若川说,我们要看到国家的进步。“我2012年回国,工作生活环境变得越来越好,我对国家的发展充满了信心。我希望自己以身作则,给学生做好榜样,像总书记说的那样,‘把自己的科学追求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去’。”

fc832d1ca9bd4a5bb9a97edee69fd103.jpg

曹庆宏

物理学院副院长曹庆宏教授认为,基础研究不是一时之功,甚至不能只着眼于三五年内。无论是攻关科研还是培养人才都要有长远眼光,也就是总书记提到的一个词“久久为功”,要有这样的恒心和毅力。“北大物理学院始终非常注重基础研究,非常注意保护优秀学生对探索世界奥秘的好奇心。我们鼓励学生较早地投入科研,很多优秀学生大二就进入实验室进行探索,有专门的导师和选课指导委员会帮助他们尽早地投身科研领域,挖掘到自己的兴趣点,从而以‘科研内驱力’自觉地投身科学研究。”

对于如何加强创新人才教育培养,王世强教授特别强调了“要注重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型思维和能力的训练”的重要性,他说:“今年,教育部提出并实施加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的‘强基计划’。在针对‘强基计划’修订的生物科学本科培养计划中,我们重点优化了实验、实习、劳动等实践类课程,并加强了信息技术和工程技术训练。”王世强认为,在必要的理论学习的同时加强实践类和技术类课程,是培养学生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型思维、提高其攻坚克难能力的有效途径。

9201385a01a5425fbfce158f6c760762.jpg

陈鹏

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陈鹏对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的“好奇心是人的天性”感触很深。他说,尤其是在基础研究中,有时候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一个科学问题的提出,往往是通向解决问题的第一步,而“好奇心”对问题的发现和提出尤为关键,“好奇心”就是科学家的初心。“我目前除了从事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科研培养之外,还是中学生‘英才计划’的导师,希望今后能以‘好奇心’作为驱动力,培养更多具有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