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得实 “控”有效——北医三院坚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互为支撑

“疫情防控不放松,医疗服务不停步”,这是北医三院应对北京突发疫情的特点,既要保障百姓的医疗需求,又要严防死守,用实际行动筑牢抗疫防线。

与疫情赛跑,抢的是时间,拼的是主动。自6月11日突发确诊病例至今,北医三院第一时间紧急召开会议,以“部署到位、传达到位、要求到位、落实到位”为指导思想,传达国家卫生健康委防控会议精神,部署北京市“三防、四早、九严格”管控措施;启动防控领导小组、工作小组例会制度,领导班子紧盯问题要结果,多次开展现场办公,以严格发热门诊管理和加强院感防控为抓手,全面提高院内防控等级。“防”得更实,全院4日内完成全员核酸检测;“控”得有效,全院零感染,确保百姓就诊安全。敢于担当,医院组建核酸检测采样队,分7个批次支援社区;勇于作为,克服一切困难,保首都平安。

抗击疫情,关键在于抓早抓细。在疫情早期的联防联控阶段,北医三院随即调整工作思路,从整体上推进武汉前线、院内防控、医院日常诊疗三条战线并行。医院重视规章制度建设,加强院内感染工作,开源节流为武汉前线保供给,前线与后方合作、促进必要的科研攻关,推动互联网医疗服务,实施非急诊预约挂号、预约检查,有序引导患者分时段就诊,确保不发生医院聚集性疫情和医务人员感染,履行职责、竭尽全力完成日常诊疗工作。

北医三院新冠肺炎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例会

抗击疫情,重点是科学准确。完成两月余援鄂任务凯旋,在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作为北京大学援鄂抗疫国家医疗队领导组组长,院长乔杰未雨绸缪,亲自督导院感防控工作,将在前线积累的成熟经验,融入到院感防控的方方面面。医院以“互联网+咨询”为依托,科学动态调整门诊,试行医疗空间七天全部开放、人员五天工作制,加大设备投入、扩容核酸检测,实施院前筛查、有序开展手术,高效合理复工复产。

乔杰、党委书记金昌晓等院领导多次前往防控一线现场办公

抗击疫情,必须要主动出击。北京疫情反弹后,北医三院紧急启动防控领导小组、工作小组例会机制,一方面严格疫情防控措施,提升院内防控等级,一方面细化就诊流程,确保防控、就诊两不误;与此同时,组建核酸检测采样队,支援社区筛查工作。一系列举措只为把人民健康与生命安危放在第一位。

6月17日,北医三院20名医护人员支援大兴区完成核酸采样任务

6月23日,北医三院再次派出20名医护组成的团队,支援丰台区完成核酸采样任务

作为北京市门急诊量最大的医院之一,北医三院综合施策,严格执行由医务处、护理部、门诊部、保卫处共同制定的《关于新冠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来院患者就诊管理规定》以及由感染管理科编写感染防控方案,强化门急诊、发热门诊管理,加强院感防控,精细化进行人流管控。

入口处体温检测、电子健康码查验

为了给来诊患者添加一道健康“防护墙”,按照非急诊全面预约挂号就诊要求,患者须凭预约凭证,并配合入口处体温监测、电子健康码查验后才可进入门诊楼。针对入口空间限制,容易出现部分人员聚集的情况,保卫处从时间和空间上导流,将南3门职工通道的开放时间由原来的1小时延长至12小时,安排值岗人员由每天3人增加到每天2班6人,保证职工高效进出。与此同时,医院增设五官科楼南门24小时行人通道,配置专职队员每5人一个班次,确保患者有序通行。

患者进入候诊区前复测体温

统筹兼顾,确保疫情防控和日常诊疗工作“两手抓两不误”。在门诊诊区,门诊部严格落实“一人一诊一室”管理,加强二级预检分诊岗工作,复测患者体温、询问流行病学史,复核电子健康码扫描结果,督导患者进入候诊区之前快速手消;信息管理与大数据中心改造信息系统,于6月13日(周六)完成微信服务号、线上医疗服务APP和门急诊自助机新版流调升级工作,患者通过线上即可完成接触史调查填写,防止院内聚集风险;于6月19日配合检验科,完成核酸检测报告结果提取和患者身份信息验证工作,通过官网、微信服务号、线上医疗服务APP和门急诊自助机四个途径,向患者提供前一天0:00—24:00新冠核酸、抗体检测结果数据,方便患者查看结果;服务管理办公室,充分发挥职能处室“行政值岗”服务优势,重新调整门诊自助机值岗服务,在门诊楼大厅一层和二层自助机旁设立服务岗,由职能处室人员现场答疑解惑,引导患者挂号、缴费,合理分流。从4月1日到6月23日,行政人员值岗共计78天、780人次。

职能处室门诊服务岗

不仅如此,为防止交叉感染,医院综合施策,通过一系列组合拳,保障住院患者安全。医务处发布《关于调整心电图检查的通知》,将住院患者心电图检查在本病房就地完成;护理部制订《护理防控方案》,联合多部门,开辟筛查门诊、用于住院患者及陪住家属筛查。医院修订疫情防控期间陪住管理制度及门禁管理要求,严格执行来访人员管理要求,组织全院护士长进行各自科室区域自查,对各科室人员定期更换口罩、帽子,严格执行手卫生等防护措施进行监督检查。

“要发挥好‘前哨’作用,就要用好核酸检测这个重要抓手。”乔杰指出,在严格门急诊、住院患者和发热门诊管理以及加强院感防控的同时,也要扩围筛查门诊,提升检测能力。

乔杰、金昌晓等院领导在筛查门诊新址现场办公

6月16日上午,乔杰、金昌晓等院领导带领工作组现场办公,党院办、医务处、医工处、护理部、信息管理与大数据中心、总务处等十余位职能处室负责人严格讨论,现场解决问题。30余小时之后,在发热筛查门诊和原住院患者筛查门诊的基础上,医院南三门筛查门诊新址正式投入使用,对无症状自愿筛查人员进行专项服务,群众“自检愿检”要求得到进一步落实。

各部门通力合作,改造分子生物学实验室

为进一步提升实验室检测能力,医院在原有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基础上,另辟两个区域改造成两个标准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党院办、总务处、信息管理与大数据中心、保卫处通力合作,短时间内完成任务;医工处迅速采购设备、调试设备,设备数量扩大了2倍,每台核酸提取仪的处理能力由两个小时每批次提升至半个小时每批次;在保障医院正常运转的基础上,医院29位有资质人员全部上岗,从中心实验室等科研岗位抽调的19名标本前处理人员全部就位,人力较原来增加了3倍;检验科所有人员在3个地点,以每6小时为一个班次,4个班次承担核酸检测任务,24小时所有设备满负荷全速运转,日核酸筛查能力由1000余例提升至3000余例。

核酸检验

为医务人员和就诊患者再添一份保护屏障,6月17日,在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第59次例会讨论决定,启动全院全员核酸检测,范围包括本院职工、各类外包人员、各类学生、进修医等近9000人。

要完成任务,关键是要解决采样场地问题。6月18日晨,乔杰、金昌晓、副院长付卫再次带领党院办、医务处、护理部、感染管理科、信息管理与大数据中心、医工处、经营管理办公室、服务管理办公室、总务处、保卫处等相关职能处室负责人开展现场办公,30余小时开辟出集中采样点,历时4天,近9000人筛查结果均为阴性,保证了患者就医安全、医疗安全,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支援核酸采样工作的队员正在接受培训和出发前的准备

织密防控保障网,全力支援北京市新冠核酸检测工作。

6月17日起,医院多次接到上级要求选派人员支援社区采样任务,医务处联动护理部等部门,短时间内组建核酸检测采样队,由感染管理科等迅速完成培训,无论是酷暑还是雨夜,分别到大兴、丰台、西城、海淀、昌平等多个采集点,支援核酸检测采样工作。由于时间紧、任务重,组建队伍时常常需要一边召集队伍,一边迅速准备物资。领队们也往往边熟悉队员,边安排工作细节。

6月25日,端午节当日下午,医院再次接到紧急采样任务,医务处牵头,护理部、党院办、检验科、体检中心、总务处、信息管理与大数据中心等部门紧急组成调度小组,4个小时内,完成采样组织流程确定、各单位人员对接、核酸采样人员选派及培训、人员信息条码打印、采样物资筹备分组等工作。

在30多个临床医技科室和20多个职能处室的大力支持下,端午节夜,85名队员在雨中赶赴采样地点。

与此同时,依托信息管理与大数据中心的大力支持,体检中心办公区依旧灯火通明,只为批量完成4.5万余份采样条码打印任务;检验科,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工作人员在科室领导带领下,夜以继日开展工作,设备不停运行……

院内外联动,前后方配合。调度小组整体配合,连续两日两夜全力保障核酸采样工作顺利推进。

截至6月29日,医院已外派7批200余人次的核酸采样队伍,共完成6万余人次核酸采样任务。从收到通知到奔赴现场开始采样,经常只有短短几个小时,这也再次印证了“我们是一支召之能来,来之能战的队伍”。

无论在武汉抗疫一线,还是抓好疫情防控,做好复工复产工作,或者组建核酸采样队支援社区筛查新冠肺炎,以及启动全院全员大筛查,北医三院领导亲临一线指挥、各部门压实责任将措施迅速落地,北医三院所有人都坚守岗位、众志成城,尽自己的一份责任和使命,坚持把人民健康与生命安危放第一位,为保卫首都平安作贡献。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