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思政 |“一场对话”微访谈上线!连线北大援鄂国家医疗队“90后”党员(第一辑)

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近日学生工作部开展“云思政”线上微思政教育系列活动。继“一堂金课”北大微党课后,3月22日,“一场对话”北大微访谈上线。微访谈连线北大援鄂国家医疗队“90后”党员医护工作者,展现抗疫一线北大“90后”党员事迹,以小见大、原汁原味再现抗疫一线场景,力求见人见事见思想、有滋有味有温度,让广大学子切实感受广大英勇奋战的医护工作者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的先进事迹、感人故事,结合院系各类学习活动加强教育宣传,引导广大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将总书记回信精神作为自己的思想指引、行动自觉、实践坚守。

微访谈视频(来源:学生工作部、北京大学援鄂抗疫国家医疗队、北大电视台

战“疫”打响以来,自1月26日北大医学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迅速集结选派60名医护人员驰援武汉,到2月7日北大医学第四批334名白衣战士组成超强阵容赴鄂,北大援鄂抗疫医疗队总计有427名医护人员与死神赛跑,不惧危险冲锋在前。

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出征前合影(来源:北京大学医学部)

3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回信,向他们和奋斗在疫情防控各条战线上的广大青年致以诚挚的问候,表达了对奋斗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广大青年医护人员的关心与肯定,同时也鼓励更多的新时代新青年们不畏艰难、勇挑重担,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

第一辑“一场对话”北大微访谈,连线了3位北大援鄂抗疫医疗队队员: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党委院长办公室的李翔,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的王奔,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的李雪。其中,北大援鄂抗疫国家医疗队第4临时党支部书记王奔,也正是代表北京大学三家附属医院援鄂医疗队34名“90 后”党员给总书记写信的主笔之一。

王奔在战疫一线

你眼中的“90后”是什么样的?

在这次抗击疫情的斗争中,4.2万多名驰援湖北的医护人员中,就有1.2万多名是“90后”,其中相当一部分还是“95后”甚至“00后”。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党委院长办公室的李翔

在医疗队里负责后勤管理和统筹协调工作的李翔表示:“在之前的印象里,‘90后’代表着‘青春’这个词,但是随着他们慢慢长大,特别是这次疫情中的奋战,让我看到了“90后”身上的‘担当’二字。”王奔说,“90后”一代是独立自主的,也是更加敢拼敢闯的,在党和国家需要的时候,也往往会奋不顾身。李雪觉得“90后”是一群坚强、勇敢的“孩子”,这个群体最大的特质就是勇于拼搏。

是什么让你决定奔赴抗疫前线?

作为北大人,国家需要,就义无反顾。白衣英雄,逆行踏浪,用生命守护承诺,用信念书写大爱。初心无悔,职责所在。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的李雪

李翔自己就是个土生土长的武汉人,在疫情发生后,看到医院奔赴一线的“招募令”,她怀着守卫家乡的决心,第一时间就报了名。李雪表示“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勇上前线,身先士卒,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是自己一直想要做的事情”。“热血青年”王奔则认为,自己来武汉最初就是靠着一股“热血和冲动”,年轻人就应该往前冲,往前闯。能被选中成为一名光荣的医疗队员,对自己是一种肯定和激励。

抗疫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一幕

英雄出场没有光环,有的是睫毛下的汗水、湿透衣背的艰辛、席地而睡的困顿、护目镜后的坚定。

北大医疗队防护服使用培训

李翔觉得,面对这次疫情,全国人民的同舟共济,共克时艰最让自己印象深刻,大家都在付出自己力所能及的努力。湖北北大校友会,乃至全球北大校友会的热心帮助,募捐物资,为抗疫前线解决了很多燃眉之急。

想和后方的北大“90后”“00后”学子说些什么

在这次抗击疫情的斗争中,以“90后”为代表的青年一代挺身而出、担当奉献,充分展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精神风貌。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的王奔

李雪认为,每一位“90后”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都要挺身而出,我们需要成为一个“有思想、有高度、有抱负”的群体。王奔则表示“北大的三家医院在这次抗疫工作中赢得了广泛的认可”,如果学弟学妹们有志于学医,就一定要“认认真真、脚踏实地去做好自己该做的事”,这样才能在学医的道路上有所收获。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回信中鼓励更多的新时代新青年们不畏艰难、勇挑重担,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新时代的北大青年,要将自身成长成才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程之中,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圆梦新一代,成为社会主义的优秀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专题链接:学习总书记回信精神

                 众志成城 抗击疫情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