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特写 | 国际关系学院:一身正气洒人间,一脉诗书继世长

编者按:新一轮招生季即将到来,为便于考生和家长更加了解北大的学科特色与专业优势,新闻网特联合招生办推出“学科特写”系列报道。该系列报道将聚焦北大部分特色学科,介绍相关院系的师资力量、课程设置、学习体验、就业去向等基本情况。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是国内高校中成立最早的国际关系学院之一,是我国培养国际问题的教学与研究,以及外交与涉外工作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自从原国际政治系建系及国际关系学院建院以来,学院已经为国家培养了6000多名各类学生,他们或投身政府部门、或致力于学术研究、或走向社会企业,都在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批从学院毕业的留学生回国后也一直活跃在国际关系工作的舞台。

640.webp.jpg

北大国际关系学院

国际关系归根到底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归根到底是文化与文化之间的关系。这个世界充满风险,但是用战争解决问题在现在显然是不可取的,学习国际关系意味着探寻使这个世界更加安全的可能。外交人才能够更理智对待国际关系问题,能够让这个世界更加和平。世间本身也没有很多绝对的是非对错,不同文化的人的思维方式是不同的,学习国际关系,在了解文化知识、提升文化素养的同时,更能够塑造我们的思维方式,使我们能够汲取自己和他人的养料,更包容,理解地,立体地看待这个世界。从根本上来说,国际关系学院的学生必须有这种维护和平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国际关系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学科,首先会培养学生的综合性的技能,特别是与人交往、理解别人的能力。同时,学院着重培养学生较为广阔的视野,熏陶包容的精神。学习国际关系的学生并不意味着最后一定从事外交、国际关系事业,但是无形中培养的技能和视野可以使学生在以后无论面对任何工作,都会有一种更具人格魅力的、包含思想层面的、更内化的高级人才技能,这种技能是伴随人的一生的,对于自身一生的发展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学院现有在职教师55人,其中教授28人,副教授21人,助理教授6人,讲师1人。至2019年春季学期,共有学生1076人,包括本科生501人,硕士生384人,博士生191人。其中内地(大陆)学生675人,港澳台学生61人,留学生340人。留学生占学生总数的31.6%,可以说,来到国际关系学院,不仅可以结识两岸及港澳地区的国内朋友,还有许多“歪果仁”与你同窗共读、发展国际友谊。

目前,国际关系学院由5个系、3个研究所和20多个科研中心组成,4个系即:国际政治系、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国际政治经济学系、比较政治学系、国际组织与国际公共政策系,3个研究所即:国际关系研究所、亚非研究所、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

640.webp (1).jpg

北大国际关系学院

北大国际关系学院现有四个本科专业招生:

国际政治

侧重培养在国际政治、区域政治和中国对外战略方面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学科的科学研究、高等学校教学的基本能力,以及外事部门工作能力的专门人才。

外交学

偏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外交学方面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良好的研究和分析能力,从事外事工作,以及基础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能力的专门人才。

国际政治(国际政治经济学专业方向)

侧重培养国际政治经济学方面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学科教学与研究的基本能力,以及在跨国机构与公司、国际组织和对外关系部门从事实际工作能力的专门人才。

以上三个专业的所有课程向全体学生开放,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选课结构,在大一下学期确定专业方向。

国际政治(国际组织与国际公共政策专业方向)

这是全国第一个国际组织与国际公共政策专业方向,旨在培养具有全球视野与中国情怀、了解中外文化、具备一定理论素养和丰富的实践技能、除中文之外通晓两门联合国工作语言的高素质国际组织专门人才。

该专业采用二次招生的方式从全校各院系一年级学生中招生。(点击此处了解更多二次招生项目)作为未来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来自其他院系的学生至少应修满15学分的原专业核心课程。

640.webp (2).jpg

2018年,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访问北大期间与学生座谈,20多名国际关系学院学生参加座谈

国际化办学是国际关系学院的一大特色。学院现与英国伦敦经济政治学院、法国巴黎政治学院、日本东京大学和早稻田大学、美国蒙特雷国际关系学院均有联合培养的双学位项目;与日本东京大学、韩国首尔国立大学共同执行三国间政府项目“亚洲校园计划”。此外,学院与美国康奈尔大学、日本新潟大学等亦保持长期或短期的交流关系。丰富的交换交流、双学位、及国际高校的本硕连读项目,使每个学生都可以实现国际深造、培养全球视野。

640.webp (6).jpg

640.webp (5).jpg

国际关系学院力求培养的,是研究国际问题的专门人才和从事外事工作的高端人才,是具有全球视野、跨文化背景、能适应社会不同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在学习中,不仅要求扎实的政治学理论基础、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突出的外语能力、更要有深厚的人文素养、兼具国际视野与中国情怀、良好的独立思考习惯与批判精神、突出的交往与沟通能力,并拥有较为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

原文化部部长、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友会会长蔡武在这一点上深有体会。在“冬暖国关,薪火相传”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首届职业发展论坛上,蔡武会长结合几十年工作经历,呼吁同学们不仅要讲术业专攻,也要讲家国情怀,不仅要有赤子之心,也要有国际视野,希望全球国关人以国关优良传统作为精神纽带,在各自岗位上发光发亮。他提到,“我们国际关系学院的校友们从自身经历深刻体验和分享到北大国关的优良传统和特色。比如,不仅要术业有专,而且要有家国情怀;不仅要有赤子之心,而且要有国际视野;不仅要继承传统,更要能开拓创新;不仅要钻研业务,更要经世致用;不仅要能说长论短,更要有责任担当。这些传统和特色,也许并没有被写在纸上、挂在嘴上,但确实融化在国关人的血脉中,成为共同的价值追求、实践指南。国关精神,或者叫国关传统,已成为凝聚所有国关人的一种强大的精神纽带。”

在第二十九届俄罗斯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大冬会)上,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2015级本科生杨诗琦担任中国代表团开幕式旗手。她就是国际关系学院学生个性化发展的一个典型代表。去年,凭借着在全国大学生滑雪挑战赛中的优异成绩,她经过选拔征召进入国家队,在此次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上参加了单板滑雪平行大回转的项目,并最终进入了十六强。

640.webp (3).jpg

第29届大学生冬季运动会的开幕式上,杨诗琦担任中国代表队旗手(来源:新华社)

“我这个人特别喜欢体验,我觉得体验很重要。”杨诗琦说她最初之所以报考国际关系学院,就是因为觉得国关“比较开放”,“没有太多的限制”。她喜欢尝试新的事物,做不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一直以来,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致力于通过严谨治学来认识和理解这个复杂多变的世界,并针对全球化时代来自双边、地区和全球问题和挑战寻求解决方案。学院竭力为学生提供最好的教育机会,帮助他们未来在促进国际理解与合作,维护人类良知和国际正义,与谋求世界和平、稳定和繁荣方面发挥领导作用做好各方面的准备。

书生归来仍意气,永怀家国天下情。研究国际关系,研究区域政治与国别差异,在不同的肤色、语言和文化的碰撞中,我们更加热爱这个世界,习一身正气洒人间,得一脉诗书继世长。

原文链接:北大学科 | 国际关系学院:一身正气洒人间,一脉诗书继世长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