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家炎学术思想暨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建设研讨会举行

10月16日,严家炎学术思想暨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建设研讨会在北大人文学苑举行。会议由北大中国语言文学系联合中国现代文学馆、新星出版社共同举办。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严家炎和夫人卢晓蓉,以及谢冕、钱理群等中文系老教授代表参会。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校(院)长李书磊,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北大党委书记邱水平,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博,校长助理、秘书长孙庆伟,以及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新星出版社等单位的领导嘉宾、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研讨严家炎先生的学术思想和现当代文学学科建设议题。会议开幕式由中文系党委书记贺桂梅主持。

会议现场

严家炎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文学史家、批评家和教育家,创造性地提出了自成体系的中国现代文学流派研究,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现代文学研究和当代文学批评人才。2021年8月,十卷本《严家炎全集》由新星出版社出版。全集收录了经过挑选的严家炎有代表性的文章或书籍,成为其一生的学术思想精华汇总。

《严家炎全集》书影

北大中文系主任杜晓勤教授在开幕致辞中表达了对严家炎先生学术思想和治学风范的深深感佩。他指出,严家炎先生的学术贡献与“认识中国,服务中国”这一宏大历史任务紧密结合,其论著具有沟通古今中外的气象,学术视野涉及文史哲各个领域。北大中文系已建成跨越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平台,将从严家炎先生的学术思想中汲取智慧和营养,在新文科建设浪潮中走在前列,为构建中国文学话语和中国人文学科体系作出北大贡献。

杜晓勤致辞

王博对严家炎先生的治学特点和学术成就给予高度评价。他指出,严家炎先生将现当代文学研究置于中国文化现代转型的广阔背景之中,探索20世纪中国文学多元发展脉络,为构建中国现代文学体系作出了重要贡献;坚持独立思考,严谨治学,在教材编写、培育人才方面做出很多开创性工作。他希望中文系以严家炎先生为榜样,以教育和学术承担起大学的社会责任,进一步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学学科,为加快构建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作出贡献。

王博致辞

谢冕饱含深情地回忆了严家炎先生在动荡中的学术坚持,通过一件件往事描绘出严家炎先生“求真求实”“严谨严密”的学人形象,表达了对其人格精神和治学风范的敬佩之情。他强调,严家炎先生独立求真的学术态度,和北大兼容并包的学术精神结合起来,引领着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的发展方向,始终成为“走在前列的身影”。

谢冕致辞

李敬泽回顾了学生时代受教于严家炎先生的经历,表达了对师长教诲的感恩之情。他高度评价了严家炎先生在学科建设和批评实践上的双重贡献,感谢其将书信、书籍与手稿捐赠给中国现代文学馆,并表示,中国现代文学馆将认真做好文献整理研究工作,发挥其推动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作用。随后,李敬泽代表中国现代文学馆为严家炎先生捐赠图书颁发证书。

李敬泽致辞

会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授予严家炎先生中国现代文学学术贡献荣誉奖。该奖项为研究会最高荣誉,授予在中国现代文学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学者。严家炎先生是首位获此殊荣的学者。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刘勇为严家炎先生颁发奖杯。

严家炎先生在会场

卢晓蓉女士提及,严家炎先生为此次会议修改发言稿数日,因其身体抱恙,由她代读发言稿。严家炎先生在发言稿中回顾了他在北大的求学生涯,指出北大及中文系宽松的人文环境和浓厚的学术氛围对自己学术研究产生了积极影响,激发他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之路上不断探索。他讲述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对当代文学研究者提出几点希望。一是秉持认真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进一步做好现当代文学领域的发掘、探索、梳理和研究工作。二是充分利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发展为信息交流带来的便利,推动现当代文学研究进一步发展创新。三是坚持“文学是人学”的理念,做到文学史研究的历史原则和美学原则并重,对更多作家和作品进行更为新鲜和深入的解读。

邱水平向严家炎先生献花

开幕式最后,邱水平代表学校向严家炎先生献花,对严家炎先生为北大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作出的杰出贡献表达感谢之情。

合影

开幕式后举行了四场专题研讨会,与会学者结合专业领域,围绕继承发展严家炎先生的学术思想、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当代文学学科体系等议题展开交流讨论。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