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建院三周年回顾(之二) | 人才培养成果初显 学科交叉渐成特色

编者按:春日迟迟,卉木萋萋。在这个万物生发的春天,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迎来了成立三周年纪念日。2018年4月12日,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揭牌成立。三年来,区域与国别研究院承时代使命,究世界之变,始终以开展国别与区域研究、培养跨学科人才、推动学术管理创新、加强高校智库建设、拓展对外人文交流为核心使命,为推进北京大学“双一流”学科建设跨学科研究不懈努力。

人才培养在推动区域与国别研究发展的过程中意义非凡,区域与国别研究院自建院之初,便已坚持通过招收博士研究生、引进优秀博士后人员的方式推进人才培养工作,为增强我国区域与国别研究领域的人才储备贡献力量。区域与国别研究院现有在读博士研究生17人(2019级学生8人,2020级学生9人),并正在进行2021级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在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的大背景下,区域与国别研究院严格遵守国家与学校相关要求,及时采取高效措施应对新情况及新挑战,有条不紊地开展人才培养方面的各项工作。

学生篇

2020年疫情隔离期间,研究院在读的2019级博士生积极配合院系的防疫工作安排,保质保量地完成线上学习任务,按时参加研究院组织的线上学生组会,及时交流反馈近期学习情况。秋季学期返校后,2019级的8名学生在学业上充分发挥每个人来自语言学、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新闻传播学等不同学科背景的优势,合作探索实现学科交叉融合的最优解,多次举办内部读书会与研讨会,将书籍阅读与研究兴趣相结合,将学术潮流与问题研究相结合;在生活上互相关心交流,开展多种类型的班集体活动,使班级内部水到渠成地建立起更加真切与深刻的联系。2020年年底,2019级区域与国别博士生班级获得“北京大学2019-2020学年示范班集体”荣誉称号。

360截图20210413163725814.jpg

2019年秋季,研究院顺利完成2020级推荐免试研究生招生工作;2020年,研究院按照疫情特殊背景下国家与学校的统一安排,研究院于5月底完成远程线上形式的2020级“申请-考核”制博士生招生复试工作,保证了招生过程的公正、公平、公开。2020年9月,9名新生如期入学。

基于现有“中东研究”与“中亚和俄罗斯研究”两大方向的招生及培养现状,结合校内的师资资源配置,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决定于2021级博士生招生中增设“东南亚研究”方向。2020年9月,区域与国别研究院以国内各地高校学子为招生对象,通过远程线上形式开展了2021级推荐免试博士生的招生工作,最终拟录取6名直博生。此外,研究院于2020年年底启动了面向海内外优秀生源的2021级“申请-考核”制普博生招生,目前仍在招生过程中。

学生寄语:

转眼间,区域与国别研究院这个充满活力的平台已经三岁了。入学两年来,亲眼见证了“圈儿院”一步步的发展、一点点的变化。我很高兴,能够在这个交叉、融合、创新的平台与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学习、一起研究。在这个新的起点,我们愿选择期待:期待区域与国别研究院越来越好,期待这支新生力量能够继续推动区域与国别研究这个新兴领域的蓬勃发展,期待能有更多的人参与到区域与国别研究这个“圈儿”的建设中来,创造出更多有价值的成果。

——王陈昊志 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2019级博士生

我们是圈儿院人,我们心怀世界,我们博望天下。从严寒的北极到酷热的撒哈拉,都逃不过圈儿院人的目光。访中东看中亚,从死海到里海,无数神奇的故事吸引我们去书写。建院的三年转瞬即逝,未来的三十年招手而来,圈儿院人前行的脚步不因时间停歇,不因世界的变化而止步。

——殷金琦 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2019级博士生

转眼研究院成立已然三年,作为第一届的“大师姐”几乎参与了它一大半的成长,因此也以此见证了自己三年来的变化。从夏令营时穿着橘子色营服,对区域国别还懵懵懂懂的自己;到第一学年广泛选修各个学院的课程,探索着学科方向和研究主题,尽管有些迷惘和痛苦,但仍旧享受着求知快乐的自己;再到如今已经确定了研究方向和导师,在每一周组会中更加坚实地一步步完善曾经模糊抽象的研究构想,有时忙碌得头昏脑胀,但越发充实和坚定的自己。才发现这三年的生命脉络和喜乐情感已经和研究院细密地编织在了一起,算不上完美但是真实又温暖,也充满了希望。祝研究院三周岁生日快乐,未来无论晴雨,一起慢慢地、坚韧地走下去!

——邹文卉 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2019级博士生

至今还记得第一次进入区研院的紧张与期待,如今转瞬间,已经在院里度过了近一年的时光。在区研院这个友爱的大家庭中,既有博学严谨、耐心细致的老师们,也有可爱善良、勤奋幽默的同学们。学业上,我们辩真明理,身处燕园而心怀天下,院里博雅工作坊、新芽沙龙等一系列学术活动更是引领我们在知识的殿堂中不断前行。生活上,同学们聚餐谈心,互帮互助,老师们更是会为我们排忧解难。帮助我们抵挡北京黄沙漫天的N95口罩,便携式的免洗消毒液和酒精湿巾,点点滴滴,温暖着我们的心。值此北大区研院三周年之际,衷心地祝愿我们的区研院可以成为世界区域和国别研究的一面旗帜,声震海内,誉满全球!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也将和区研院一同成长,为这个目标而不懈努力!

——郝晨晨 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2020级博士生

自去年9月入学以来,在北大区研院的半年是紧张而又充实的半年。凭借区研院提供的跨学科平台,我有幸学习了一门新的外语,涉猎了许多之前陌生的领域。在北大区研院的学习为我提供了更多可能,也希望我能坚持向着跨语言,跨学科人才的方向不懈努力,不断进步。最后,祝北大区域与国别研究院三周岁生日快乐!感谢所有老师们与同学们的付出,预祝北大区域与国别研究院越办越好!

——何则锐 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2020级博士生

在区研院近一年的学习生活中,我最深刻的感受是多元与成长。在这里,不同学科领域的思维观点碰撞交融,我们有机会在学术交流的最前沿开阔视野,感受跨学科研究所带来的正外部性。在这里,各位老师给予我们无微不至的关心,他们深厚的学术功力与严谨的治学态度如同春风化雨,让我们得以在区域与国别研究中初窥门径,并向各自的研究兴趣拓展纵深。

燕南四月,芳菲始盛。正值研究院成立三周年之际,衷心祝福它在未来蓬勃发展、勇攀新高。也祝福我们“学如弓弩,才如箭镞”,为中国的区域与国别研究学科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苏冠宇 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2020级博士生

博士后篇

博士后研究人员是壮大区域与国别研究领域青年学者研究队伍的重要力量,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在过去一年中始终重视选拔引进优秀博士后研究人员的工作进程,广泛招揽来自各个学科背景、有志于从事区域与国别研究的高端人才。

研究院于2020年7月进站1名博士后,于2021年1月进站3名博士后。现研究院已有在站博士后8人。目前博士后的研究内容包括英国、日本、俄罗斯、印度、韩国、东南亚等多个国家及地区,学科背景涵盖世界史、国际政治、人类学等多种学科。在站期间,博士后们积极开展学术研究,参与智库建设,并主动协助研究院完成学术活动及人才培养的相关工作,担任课程助教与学生班主任等职。

在站博士后现有学术成果

学术项目

9个

期刊文章

15篇

会议论文

4篇

媒体文章

30篇

翻译文章

7篇

智库报告

21篇

编著文章

1篇





博士后寄语:

很荣幸能够在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建院的第三个年头,加入这个年轻又充满活力的大家庭。国际社会的互联互动日益紧密,对广阔多元世界的探索越来越要求时空的延展与纵深的挖掘,作为区域与国别研究领域的新晋平台,北大区域与国别研究院任重而道远。期待研究院在建院三周年之际,承北大历史之厚蕴,为区域与国别研究领域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于婉莹 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院博雅博士后

我于2020年有幸加入区域与国别研究院。一直以来,尤为感佩学院对人才培养的重视,教学思路的开阔及研究方法的创新,而我也因此而多有进益。在区域与国别研究院成立三周年之际,祝研究院风正一帆悬,春与青溪长,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区域与国别研究人才,引领全国甚至全球的区域与国别研究。

——王丽娜 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博雅博士后

又一年春风拂面时,燕园66号院外的藤蔓冒出嫩芽、窗前的樱花泛了红。三载年华,伴着书阁的清香和泥土的芬芳,“圈儿院”人学于未名湖畔、研于世界社会、用于生活实践,在我者与他者的互动中,呈现更加生动与细腻的“世界景象”,也为世界民众讲述更为动听的“中国故事”。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站在新的起点上,祝区域与国别研究院生日快乐,愿“区研”共同体茁壮成长、生生不息!

——谭萌 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博士后

2018年4月,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诞生了,燕南园66号院迎来了新主人。三年来,前辈学者勇启山林,区研院吸引了越来越多同心合意的伙伴,区域与国别研究领域迸发出巨大的活力。我有幸在学生时代见证了区研院从无到有的成长,更有幸在今年成为其中的一员。值此三周年之际,衷心祝区研院生日快乐,愿在未来凝聚更多的热情、力量与智慧,继续前行,不负使命,“时乎时乎,吾奋吾力!”

——魏运高丽 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博士后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