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共建共享 携手领创未来——中俄数学中心助力两国科技创新合作再上新台阶

2020年9月7日,第十八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网上大会及深圳论坛主论坛举行。本届大会是中俄科技创新年重要活动之一,主题为“中俄科技创新合作”。北京大学副校长张平文院士在深圳论坛主论坛发表主旨演讲,回顾了北京大学与俄罗斯的合作历史,重点介绍了北京大学和俄罗斯高校合作的品牌项目——中俄综合性大学联盟和中俄数学中心。中俄数学中心——这一中俄两国科技创新合作的里程碑,再次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张平文发表主旨演讲

作为2019年中俄人文交流机制会议的重要成果,2020年6月29日,中俄数学中心在北京大学揭牌成立,并被列为2020—2021年中俄科技创新年的活动之一。

中俄数学中心的建设由北京大学和莫斯科大学牵头,依托数学“双一流”建设联盟,联合国内相关单位和圣彼得堡大学等俄方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同参与中心建设。它的创立是两国科研创新合作又一重要的里程碑,将在引领数学主流研究的发展、培养卓越人才、提高两国科技创新能力等多方面发挥作用。

中俄数学中心成立仪式

“北大和莫大等高校共建中俄数学中心,一定可以实现强强联合,深化两国的人文交流,提升两国的科学研究水平。”在中心成立仪式上,北京大学校长郝平对中心寄予厚望。他希望中心在中俄人文交流机制的框架下,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推动两国科技创新合作、产出原创性研究成果作出贡献。莫斯科大学校长萨多夫尼齐表示,在中俄教育、科学、创新领域合作日益密切的背景下,中俄数学中心的创立将成为莫大与北大国际学术合作总体成果中又一重要的里程碑,也将成为国际教育空间链条上的又一关键环节。

俄罗斯数学具有悠久的传统和深厚的底蕴,有独立的学术价值观和评价体系,以及特别的人才选拔培养模式。俄罗斯数学在19世纪得到蓬勃发展,20世纪上半叶跃居世界领先地位,在概率论、随机过程、复变函数、数理逻辑、泛函、数论、微分方程、拓扑学等诸多前沿分支中突飞猛进,涌现了一大批著名数学家。如今,俄罗斯有着许多强势的学科方向,其数学优势也充分应用在航空发动机制造等诸多重要领域。

1952年,我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北京大学学习莫斯科大学,设立数学力学系,推行教研室体制,引进教材与课程设置,开设习题课等,周毓麟、江泽培、张芷芬、黄敦等青年教师到莫斯科大学等前苏联大学留学,回国后为我国科技、教育、国防等作出重要贡献,特别是周毓麟院士和江泽培教授等参与两弹研制,贡献巨大,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基于良好的合作传统,北大数院与俄方通过双边互访、学术会议等形式不断深入加强交流与合作,为中俄数学中心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北京大学和俄罗斯高校积极推动数学方面的合作。2017年,北京大学举行中法俄概率研讨会,14位俄罗斯教授参加。2018年,北京大学、莫斯科国立大学、东京大学和首尔国立大学联合主办的首届国际本科生数学暑期学校在北京大学举办,共有130余位学生参加,莫斯科国立大学1位教授作系列报告,3位教授分别作1小时学术报告,5名莫斯科大学学生参加了本次暑期学校。2019年,莫斯科大学数学力学系代表团一行4人访问北京大学,双方就建设北京大学中俄数学联合实验室交换意见,就教员互访、双边授课达成共识,商讨了博士后、研究生联合培养计划,几何与数学物理、代数及几何拓扑领域合作计划。同时,圣彼得堡大学应用数学系两位副教授作为官方代表访问了北京大学。2019年,田刚院士、张平文和陈大岳教授赴俄罗斯参加第三届金砖国家数学家大会,陈大岳应邀作大会报告,范辉军教授参加了在新西伯利亚大学举行的夏季几何会议。同年,北京大学数学代表团一行10人访问俄罗斯,参加了第二届中俄联合数学会议,访问了斯捷克洛夫数学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和圣彼得堡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双方对数学物理、代数及几何拓扑、概率论等领域可能开展的合作进行了深层次交流,并表达了较强的合作意向。2019年秋季学期,莫斯科大学3位教授受邀来访北京大学并开设3门课程。2020年4月24日以来,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和新西伯利亚大学发起联合系列讨论班“北京-新西伯利亚几何和数学物理系列讨论班”,每周举办一次,已邀请10多位数学家为该系列作报告。

莫斯科大学数学力学系代表团与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座谈

中俄数学中心成立以来,双方积极完善学术交流机制,联合举办中俄双边学术会议、定期举办线上专题讨论班。目前,中心正联合北大数学科学学院组织申报“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大力引进俄方学术骨干,组建国际化学术团队,共同开展高水平合作研究、高层次人才培养、高质量学术交流。待疫情缓和后,中心工作人员还将赴俄罗斯与莫大等大学讨论推动多方面合作计划,并邀请俄方教授来北大授课。

中俄数学中心将开展更多原始创新性的前沿基础研究,通过协同创新,开展前沿探索,根据双方在概率论、动力系统、数学物理、理论与应用力学等方面的优势,加强深层次合作开展围绕国家需求的重大应用基础研究。同时,中心主动对接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完善以社会需求和学术贡献为导向的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优化不同层次学生的培养结构,适应需求调整培养规模;多方集成教育资源,制定跨学科人才培养方案,探索建立行业急需、能力突出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培养新机制。

“一定会尽最大努力,团结全国数学界,携手莫斯科大学等中俄顶尖高校,立足中俄,面向欧洲,放眼世界,把中俄数学中心建设成世界一流的数学机构。”中俄数学中心主任张继平院士在就任致辞中表示,中心将探究并借鉴俄罗斯数学发展的成功经验和莫斯科大学为代表的俄罗斯重要大学在选拔培养数学人才方面的成功经验,依托数学“双一流”建设联盟,组织推动国内高校数学院系与俄罗斯乃至全世界顶尖数学机构的全方位合作交流。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俄科技创新年开幕式贺信中强调,中俄两国要顺应时代大潮、把握发展大势,推动两国科研工作者和科技界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交流合作。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科技创新格局的演变,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的浪潮正在蓬勃兴起,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在这场变局中,科技教育界担负着更重要的使命,北京大学深感责任在肩。中俄数学中心正紧扣建设成世界一流数学机构的目标,与俄方高校、科研机构一道,开展全方位的科技创新合作和人才交流培养,为推动中俄两国、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科技和人才合作,产出增进人类福祉的重大创新成果作出贡献。

延伸阅读

北京大学与俄罗斯的交往源远流长,北京大学也高度重视与俄方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交流。进入新时期,北京大学密切对接服务国家战略,以中国特色、北大风格为底蕴,服务支持中俄科技创新合作与人文交流机制建设,推动与莫斯科国立大学、圣彼得堡大学等俄罗斯高校和科研院所强强联合,对俄交流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2016年7月,作为中俄人文交流机制的配套活动,北京大学与莫斯科国立大学签署《关于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综合性大学联盟的共同宣言》。2017年9月,“中俄综合性大学联盟”在深圳正式成立,40所中方高校和20所俄方高校加入。在联盟的大力推动下,中俄两国综合性大学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和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增进了中俄两国青年学生间的友谊与合作。

中俄关系是当今世界“互信程度最高、协作水平最高、战略价值最高的一对大国关系”,科技创新正逐渐成为中俄关系提质升级的新亮点,不断丰富着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内涵。中俄数学中心的创立是两国科研创新合作又一重要里程碑。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