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新闻道义 挺起时代脊梁——北京大学青年发展沙龙第八期举行

5月19日下午,由共青团北京大学委员会主办的青年发展沙龙第八期在新太阳学生中心举行。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程曼丽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经济学专业2015届硕士毕业生申少铁及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学专业2016届硕士毕业生项思受邀参加活动,与20位来自不同院系的研究生共同探讨北大学子投身新闻工作这一职业选择,并进行相关的经验分享与指导建议。

新闻从业人员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保障者,也是时代主流的坚定引领者。每到毕业季,都有许多燕园学子选择从事新闻工作,用双脚在祖国大地丈量正义的宽度和广度,用纸笔记录普通大众的前进与徘徊、悲喜与奋斗。那么,一个有态度的新闻工作者要如何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让时代主旋律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在这条追求正义理想和新闻情怀的道路上,北大毕业的新闻人是否曾经孤独、是否也有过动摇,又是什么激励他们继续走下去?围绕本期主题,三位嘉宾分享了自己的经历故事和经验体会。

三位嘉宾(左至右:申少铁、程曼丽、项思)

申少铁认为自己毕业后从事新闻工作是一个偶然也是必然的选择——他在偶然的机会下参加了人民日报的笔试并顺利通过直至被录取,但是这一选择也有必然性,还在北大读书的时候,申少铁每次上课路过教学楼内“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对联时都会看上一眼,印象深刻,直至现在这句话已成为自己的座右铭。他认为,人生需要有大格局,要做大事情,由此毅然决然地投身了新闻工作。申少铁目前负责卫生健康领域的报道工作,经过采访编辑过程中的不断摸索学习,现已积累了该领域的很多专业知识。他说,“记者和医生一样,时间越长越金贵”,因为时间越长,记者在某一行业领域的专业素养也更能得到提升,甚至成为自己报道领域的专家。谈及医疗纠纷这一媒体关注的热点问题,他认为记者在报道的时候要坚持不渲染不扩大,从大局出发,做好舆论的正向引导;要始终坚持“在天安门城楼上想问题,在田间地头找感觉”,将自己的新闻理想与民生情怀结合起来。

项思由于想对社会结构有更为深入的了解,高考的第一志愿便报考了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日后的经历也证明了她的选择是正确的,不管是学习还是就业,项思始终保持着对社会前沿的清醒认知。毕业之际,面对其他行业抛出的橄榄枝,项思坚持了进入央视的选择,认为在这里自己的个人价值能够得到更大程度的提升。她说:“要听从自己的内心,在自己选择的这条路上努力,那它一定就是最好的路。”谈及新媒体工作的感悟,项思认为,首先要做到“一个人就是一支队伍”,以适应新媒体传播速度如此之快的大环境,确保新闻消息的时效性,不要否认自己拥有任何一门技能的可能性,这与记者新闻判断的专业性是不矛盾的。此外,在新闻采写的时候要“说人话”,表达主流立场的同时,也要建立和读者的联系,建立为大众所接受的传播语境。最后,项思鼓励在场同学继续进行“八爪鱼”式的探索,将每一个“爪”伸到受众的心里。

从事新闻传播的教学和研究多年的程曼丽从五四运动中的《新青年》杂志谈起,认为北大学子和民族新闻理想有着特殊的血脉联系,许多北大学子选择从事新闻工作背后,其实是出于对国家民族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这份激情也是源自北大的。程曼丽认为,无论做什么,只要足够努力,一定会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尤其是对于新闻工作者而言,因为媒体工作者始终坚持对大量信息的判断和筛选,能够得到正确的认知,更加接近真实情况。程曼丽还从专业角度对有志于从事新闻工作的同学提出建议,认为今后的新闻行业可能存在几部分的人员需求:一是既有媒体的专业部门在进一步细化的过程中需要更专业的人才;二是新媒体传播的强大生命力导致人员需求量的增长,需要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三是随着国家和世界形势的变化,对外国际传播的人才需求不断增加,需要面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掌握话语权。

嘉宾分享结束后,与会同学们与各位嘉宾进行了交流,进一步倾听他们在新闻工作相关的未来发展、就业择业等方面的建议。在座嘉宾针对同学们疑惑的如何协调新闻理想与自我审查的关系、如何进行新媒体领域的新闻选题、操作选题的自由度、成为调查记者和国际传播记者需要进行哪些方面的积累和努力等具体问题进行了解答和分享,并对多元学科背景的同学们进行了鼓励和引导。

活动现场

活动最后,程曼丽总结道:“新闻工作者用自己的眼睛去看这个社会,用心写出来后再传播给大众,是具有影响力的,要始终保持正义感,遵守职业道德,创新思维方式,做一个有态度的新闻工作者。”

三位嘉宾也分别寄语在座的同学们:

程曼丽——做有态度的新闻工作者;

申少铁——好好学习,锻炼好身体,做一名合格的北大人,做一名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项思——做全媒体新闻人的“八爪鱼”式探索,把自己打造成一支新闻队伍。

活动合影

青年发展沙龙由共青团北京大学委员会主办,围绕青年发展需求,针对青年择业过程中存在的思想上的疑惑,邀请知名教授和优秀往届毕业生就主题进行经验分享、充分交流、深度探讨和发展引导,为青年点亮理想之灯、照亮前行之路,引导青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发展观,找到适合自身的发展选择和职业发展方向。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