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裂隙与治理困境”——第一届北京大学比较政治论坛举行

2019年4月13—14日,首届北京大学比较政治论坛举行。13日上午,论坛在国际关系学院秋林报告厅开幕。北京大学校长郝平、副校长王博出席开幕式。

本次论坛的主题为“政治裂隙与治理困境”。论坛由北大国际关系学院主办,国际关系学院比较政治学系承办,分为比较政治学科对谈、平行研讨会两个主体环节。论坛系统总结和分析了世界各国政治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探讨了世界政治发展的基本趋势,并对进一步推动国内比较政治学研究的发展,加强比较政治学与国际关系、比较政治研究与国别研究等领域的交流互通等问题进行讨论。

来自国内外20余家高校和研究机构的40余名学者参加开幕式并在论坛期间作学术报告。近300名北大师生参加论坛。开幕式由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张海滨主持。

C:\Users\WangYan\Desktop\9N6A4327_调整大小.jpg

论坛开幕式现场

郝平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当前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经济、政治安全均呈现出不同以往的新常态,对加强和完善全球治理提出了挑战。面对变局,中国提出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积极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并正在通过加强国际合作,为完善全球治理作出建设性的贡献。本次论坛既聚焦当下变局,又着眼于长远趋势,对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C:\Users\WangYan\Desktop\9N6A4321_调整大小.jpg

郝平致辞

郝平表示,国际关系学院始终瞄准国际政治前沿重大问题,在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成果丰硕,为北大、为国家作出了很大贡献。学校将在拓展新学科方向、举办高端论坛、围绕国家战略开展更多高质量科研项目、为国际组织输送人才等方面支持学院发展建设,希望国际关系学院把握机遇,做出更多服务国家发展和需求的研究,为构建中国特色的政治学学科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贡献力量。

郝平希望论坛能激发青年学者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使学者们取得更多学术成果,进而更好地回答国际、国内对中国发展道路和发展观念的疑惑,共同为解决国际问题作出贡献。

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唐士其介绍了本次论坛主题“政治裂隙与治理困境”的意义: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着社会分化重组加剧、政治冲突复杂交错的局面,要摆脱西方国家和发展中世界形形色色的治理困境与政治陷阱,就必须正视各种政治裂隙的社会基础与观念根源。他希望与会学者们通过发言和讨论,围绕主题取得更多成果与真知灼见。

C:\Users\WangYan\Desktop\9N6A4418+_调整大小.jpg

与会人员合影

开幕式后,比较政治学科对谈分两场举行。

第一场对谈主题为“比较政治与国际关系的互通”。北京大学唐士其、贾庆国、燕继荣,中国人民大学杨光斌,复旦大学苏长和等五位教授参与对谈。对谈嘉宾就比较政治和国际关系两大分支领域之间的关系、从学科建制的角度中国政治学如何配置二者的内容,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如何在课程设置上兼顾理论、实践和介绍类课程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第二场对谈主题为“比较政治与国别和区域研究”。北京大学王逸舟、潘维、徐湘林,清华大学张小劲,天津师范大学佟德志等五位教授参与对谈。嘉宾们讨论了在量化研究占据比较政治研究主流的情况下,如何看待比较政治与国别和区域研究的关系、比较政治研究在理论和方法上的关注是否“过犹不及”、国别和区域研究在未来是否有与比较政治协同发展的前景,以及如何看待文化、思想、社会因素在比较政治经验性研究的处理方式等问题。

对谈还设置了互动提问环节,现场观众和嘉宾就相关议题展开热烈讨论。

平行研讨会于4月13日下午至4月14日上午举行,分别平行举行“族群政治”和“新变化的理论探索”、“认同政治”和“制度框架与民主化”、“大变局的重新审视”和“治理经验跨国比较”、“暴力冲突”和“土地改革”、“塑造共识”和“伊斯兰世界的政治变革”等10场报告会。

本次比较政治论坛是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北大国关学术论坛”(SIS Forum PKU)系列活动的首场,该系列论坛未来还将围绕不同主题开展学术活动。


延伸阅读: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北大国关学术论坛”系列活动将在每年春、秋两季举行。学院将在政治学与国际问题研究各不同分支领域,围绕重大的现实与理论问题,举办学术论坛、专题研讨会等各种形式的学术活动,以期进一步推动国内外政治学与国际问题研究各界人士的交流互动。论坛由学院八个专业轮流承办,论坛主题也相应地与各专业研究领域相关。拟定于今年秋天举办的第二届北大国关学术论坛将以国际政治经济学作为主题。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