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梗”文化的流行及其启示:第41期“青年空间”工作分享会举行

6月19日,第41期“青年空间”工作分享会在新太阳学生中心举行。经济学院团委书记刘家玮进行了主题为“Meme或梗:机械复制时代的流行文化”的分享,医学部团委副书记杨晓征担任点评嘉宾,青年研究中心主任、校团委副书记李杨出席活动,10余家院系的辅导员代表和部分职能部门相关工作负责人共同参与了交流分享。

Meme(中文译作迷因)在当下的语境中,可以对应中文的“梗”,广义的Meme几乎可以指代流行文化中一切迅速传播、被大众反复再创作的“梗”,包括网络语言、笑点、有意思的片段等。刘家玮认为,“玩梗”本质上是一种以最低成本(机械复制)来表达自我、获取认同的过程。如今梗文化在学生群体中高度流行,影响和改变了年轻一代的语言表达和思维方式。他建议辅导员在面对“梗”文化时,要保持开放的心态,积极融入“玩梗”的语境;同时也要对“梗”的过度娱乐化保持警惕,防止学生过度沉迷娱乐化的语境,损害自身主体性。

杨晓征中指出,“梗”的表达中带有一定的价值观因素,辅导员对此可以有适当的引导,适当使用“梗”,从而拉近辅导员与学生的距离,进而增强学生的集体融入感和价值观认同。与此同时,“梗”的滥用会导致表达重复化,造成学生对文字的理解运用能力下降,辅导员在融入其中的同时也要保持警惕。

在讨论交流环节中,哲学系苗露阳老师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就如何理解“梗”文化与大家展开讨论,认为积极融入学生“玩梗”语境,有利于与学生进行交流;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潘靓慧老师以“地小空”为例,提出善于融入和利用“梗”文化,能够使活动更具趣味性与亲和力;元培学院魏伟老师和工学院袁苗苗老师作为新任专职辅导员,则结合切身体会,对互联网中的“梗”文化进行了剖析,进而提出自己在往后的辅导员工作中的侧重方向。

“青年空间”活动是学校网络文化建设与网络思政教育的创新尝试,于2015年5月推出,通过研究青年思想动态和把握工作前沿,服务学生工作的实践发展和理论创新。2019年,围绕学生工作的具体实际,活动进一步升级,重点面向院系网络思政联系人与专职辅导员,以业务培训带动工作交流,以研究问题促进队伍建设,主题仍定位于与高等教育和青年学生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互联网发展前沿领域、青年网络文化和思想引领,目前已逐渐发展孕育成为北大网络育人和立德树人的品牌项目。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