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院学生关注两会热点 热议政府工作报告

5月21日至22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相继开幕。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在我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的特殊节点,法学院学子高度关注两会召开,全体党、团支部结合“学习抗疫精神,弘扬五四精神,争做圆梦新一代”党团日联合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开展两会精神学习活动,团学骨干在线上集中学习并结合学习、工作与生活实际交流感想体会。

同学们在线观看两会

学习体会:

李克强总理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时值我国艰苦抗疫、艰难转型、坚韧改革的关键节点,具有更加特别的意义。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客观陈述了我国当前所处的复杂背景和严峻挑战,充分展现了本届政府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精心谋划、精准评估、精确问诊,使我对本届政府的施政纲领有了更加清晰、全面的认识,帮助我更加充分地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髓,领悟中国特色改革发展道路的成功秘诀,政治觉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本次报告,将灵活务实、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与激昂奋进、一往无前的红色精神充分结合了起来,将群众路线、人民至上与顶层设计、宏观调控结合起来,使我印象深刻、信心倍增。例如,总理提出,不设定今年经济增速指标,充分体现了在复杂国内外环境和不确定因素频发的背景下,我国政府灵活调整政策,充分发挥出计划的激励和引导作用、遏制计划的教条僵化隐患。总理还提出要加大减税降费力度,留得青山,赢得未来。这充分体现了我国政府对中小微企业的高度关注和温暖关怀,体现了政府对非公有制经济的鼓励、支持和引导,其作用不亚于一部以保护私权为目的的优秀法典。我将以聆听本次报告为契机,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拓宽自己的政治视野,从本次报告中汲取我们党和政府的思想力量、理论力量、行动力量,作为自己前行的动力和指南。

——法学院2017级本科生 马海棋

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是一次对中国国情的全面了解,从经济民生、生态环境到国防外交等,从形势到政策的方方面面。观看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后,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介绍了我国政府的抗疫工作,本次疫情虽然非常严重,又在人口流动快、聚集密的春运期间发生,但是我国却在较短时间内有效控制疫情,并且保障了人民基本生活,维持经济的稳定,是党的领导、政府尽责履职、全国人民支持缺一不可的。虽然经济压力加大,国际环境变化剧烈,但是通过这次政府工作报告,我们仍有信心去解决我们面前的困难。尽管不设定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但是我国政府仍然是有计划地开展工作。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之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之时,我国“十四五”开局之年,作为青年学生,我们也应当坚定信心,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将个人梦想融入到中国梦之中,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法学院2017级本科生 王晓臻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虽迟但到”的两会格外引人注目。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强调今年的工作要抓好“六稳”“六保”,以保促稳、稳中求进,这充分体现了我国政府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与使命。身为青年学子,在重大社会公共危机事件面前,我们要勇敢面对困难艰险,尽己所能为疫情防控贡献青年力量,同时也要以此次疫情防控为契机,客观理性地看待社会现象,灵活敏锐地感知形势变化,在实践中深入理解中国特色与国际比较,牢固树立“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努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

——法学院2016级本科生 史默然

在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新冠肺炎疫情雪上加霜,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收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节点,聆听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令我感到沉甸甸的责任和无比的信心。

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党和政府始终没有放弃对广大人民的庄严承诺,始终将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置于首位。为此不惜牺牲暂时的经济增长,不惜一面持续出台扶持政策,一面大幅压缩政府开支过紧日子。“六稳”“六保”作为突出抓手,以保促稳、稳中求进,实事求是夯实基础,这样的党和政府令人安心。

疫情升级以来,全国各族同胞、海外华侨华胞、各行各业人士在各条战线或英勇奋战,或默默奉献,风雨同舟、守望相助,为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总体战、狙击战贡献了磅礴力量。中华儿女再一次心连心、手牵手铸成抗击疫情的巍峨长城,这样的伟大人民令人振奋。

沧海逆流方显英雄本色,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聆听报告可以明显感到政府工作正有序部署,危中寻机作积极调整。坚持新发展理念,谋求高质量发展。强化民生导向,着力重点任务。将提振消费与扩大投资有效结合,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激发活力,“两心一重”“互联网+”“一带一路”,多措并举,积极把握战略机遇。这样的政策令人定心。

——法学院2018级法律硕士 周元松

尽管面临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仍然回应了人民群众的关切,坚持了实事求是的原则,帮助中国人民再次坚定信心,战胜困难。

首先,政府工作报告坚持了实事求是的原则。面对国内外严峻的抗疫形势,政府没有回避问题,着重报告了在疫情防控背景下的工作安排和未来计划,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今年不设经济增长目标,而代之以“六稳”“六保”,真正做到了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其次,政府工作报告及时回应了人民的关切。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大多数人的正常的日常生活甚至人生轨迹。脱贫攻坚能不能完成、全面小康社会能不能如期实现、减税降费会不会继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总基调如何、就业问题如何解决等人民群众重点关切的问题,政府工作报告都一一的回应,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优越性。

最后,政府工作报告帮助中国人民再次坚定信心。在承认诸多困难和挑战的同时,政府工作报告并没有展现出丝毫的悲观和畏缩,而是结合现实提出针对性的应对方法,比如发行1万亿国债、增加地方政府债务上限、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更加灵活的货币政策、鼓励业主延租减租、支持自主创业、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这些具体措施可谓对今年的经济工作注入一针强心剂,帮助中国人民再次坚定信心,用十四亿中华儿女的智慧和勇气,早日战胜疫情、走出困境,全面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胜利。

——法学院2017级本科生 周子越

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总结回顾了我国2019年取得的发展成绩,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让我们清醒地看到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总理在提到这段时间我国疫情防控取得的重大战略成果的同时指出,当前疫情尚未结束,要努力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努力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其中,对问题的指出非常具体、实际,对2020年的工作任务部署非常全面,充分展示了我国在疫情之下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面貌,从中我感受到了政府对未来发展问题的深刻剖析、全面认识和充分的信心。

随后,在开幕会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王晨发表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的说明。其中提到,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高度关注,对与疫情相关的民事法律制度进行梳理研究,对草案作了有针对性的修改完善。其中,围绕与疫情相关的民事法律制度,草案新增了三大抗疫新规。对比去年年底首次亮相的版本,草案显示,围绕与疫情相关的民事法律制度,共有监护人制度、建筑物所有权、物资征订等三方面。

从去年年底到现在,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团结互助,发挥中华民族儿女的伟大精神,取得了很好的抗疫成果。可以看出,疫情虽然为我国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难题,但是国家和政府从经济、文化、社会、法律等方面积极应对疫情带来的影响,我们仍然满怀信心,相信我们一定会共渡难关,并完成新的目标,取得更大的发展与进步。

作为北大法学院学生,我们应当主动学习、了解疫情期间产生的新的法律问题和制度规范,借此机会培养自己的理论知识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秉承着这份家国情怀,在疫情之下支持、配合国家和学校的抗疫工作,坚持到底,同时利用在家的时间与条件努力提升自己,绝不懈怠。

——法学院2019级法律硕士 王越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下一阶段工作部署部分提及,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面临风险挑战前所未有,但同时我们在中美贸易摩擦和抗击疫情的过程中表现出了坚强韧性和巨大潜能。今年是改革开放以来首次没有提及具体经济增长目标,而是更加实事求是地提出工作重点为“六稳”“六保”,以保促稳、稳中求进,这深刻地体现出我们党和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路线。

在今年上半年,在抗击新冠疫情的战役中,无数一线医务人员、社区工作者、公安干警、基层干部、人民解放军和科技工作者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社会各界也表现出众志成城、勇于担当的良好面貌。作为一名从事法学研究的博士生党员,从去年的中美贸易摩擦到今年的全球疫情,我时常在思考自身能够为人民贡献何种力量。通过学习政府工作报告,我明确地了解到今年我国各领域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尤其在保产业链供应稳定、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推动制造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工作要点中,我也看到了未来一段时间内自身的学习研究工作应当如何紧密贴合国家和人民需求,用研究者的使命和担当贡献自身价值,并始终不忘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初心。

——法学院2019级法学博士 南红玉

专题链接:聚焦两会2020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